谈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2018-10-10 09:18徐菊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教育事业品德与社会

摘 要:《品德与社会》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但在现实教学中,因为农村存在着经济原因及地域原因等等因素,从而使得农村的教学条件是非常有限的,基于此,本文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够对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 《品德與社会》课 教育事业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当中,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至于这门课程在农村教学当中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基于此,笔者结合了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而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家长和学校的观念落后

在现代的教育当中,国家大力倡导的教育观念依旧是素质教育,但在一些农村教学中,因地域局限性的原因,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依旧还处于那种很久以前的落后教育观念上,并且在他们的心目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占据主要科目的仍然是语文、数学以及外语这三大主科。我们应该知道,教学观念的落后,会对提升小学生的素质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家长和教师会有这样的意识:他们会觉得只要学生走进了课堂,就应该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并且在课堂上只要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就行,只要学生有违背家长和老师观点的意愿,就会遭到家长及老师们的惩罚。长期下去,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最后的教育结果就是只注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然而,这样的结果只会背离我国开展农村素质教育的这一方向。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学研究活动难以落实

在农村的发展中,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属性之一的就是地域限制性。而地域限制性的特征就包括了地区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上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以及群众的文化程度较低等等表现。这就导致农村的教师数量得不到提升,最终结果就是农村的师资力量会非常的匮乏。而农村小学的教学当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专职的教师,而是由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这样的话,兼任老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责任感就会降低,教学环节就会相应的简化,而这样的现象只会降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最终就难以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长此以往,就会对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师资力量不足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当中,因为现在学生数量的减少,有编制的教师人数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从而使得一部分的教师会一人担任两门甚至多门课程。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专职的教师,而是由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而对于这些兼任的老师,在大多的情况下,学校考虑的只是兼任老师的工作量,很少会去考虑这些兼任老师的教学能力。这就使得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热情降低了,那就更谈不上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钻研了。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会脱离实际。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很少会展开这门课程的专门教研活动,这样就会导致兼任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理念、方法等要求与教学环节的理解不够。而有部分教师会把《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当做语文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是将课本本身的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却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是思想情况相联系,更不用说是按照《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去授课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只会让学生感觉到无趣,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应该知道,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及重要方法的就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的也是这门课程。因此,教师们就更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要加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专职教师能力建设,从而使得这门课程能够真正的被农村小学生所触及。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教学当中给出的注意点如下:第一就是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才能够从真正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第二就是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的体验以及感受。只有将小学生的这些生活中体验以及感受到的与课本教学的内容相结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出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

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对这门课程在农村小学的开展,主要就是应该突出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的特点。要知道,一些农村的学生所存在的思想就是考上大学、离开自己的家乡才是他们的学习目的以及动力。对于学生们这种片面的想法,教师们就应该通过《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帮助学生分析出形成这种思想的原因,可以讲下现在新农村的变化、条件以及有很多大学生回家乡创业的成功事例,从而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并且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乐趣,这一方法也可以使得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结语

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一项与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农村教师团队构建有着密切关联的课程。但因农村地域限制性等原因,《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农村小学的实施进展却是非常缓慢的。因此,对于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品德与社会》的改革进程中,我们要将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钦林.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4(33).

[2]姚红.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学周刊,2014(08).

作者简介

徐菊华(1967.0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品德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事业品德与社会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浅谈区角游戏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及对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