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18-10-10 09:18杨绍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渗透传统文化

杨绍斌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念也逐渐显示出现代化特点,同时,随着我国世界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逐渐融入我国,影响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念,这种情况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不明确,对传统文化距离感、陌生感也逐渐增加,我国传统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承弘扬,文化延续岌岌可危。本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以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融合特点为依托,以学生学习发展规律与兴趣因素为出发点,多角度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高效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有效措施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瑰宝,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语言、精神、价值取向、社会形态等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写照。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能够引导人们具备良好价值取向,对塑造民族精神、社会形态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作为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承担着明确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感知重任。对此,教师应树立正确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环境合理引入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借助系统性、引导性、科学性专业教学促进学生明确对传统文化认识,使学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者、发扬者。

一、明确教学目标,增加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兴趣

传统文化概念范围较广,融合了社会风俗、文化背景、传统节日、语言差异、文字等,也正因为其高度融合性,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密度较高。然而,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师教学目标设定等因素影响,教师往往集中于语文基础知识与技巧性教学,在传统文化教学渗透这方面是缺失的,造成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了解兴趣的局面,致使学生难以有效明确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不利于发挥语文教学传承文化职能。对此,教师应首先摒弃传统不科学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能够极大程度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化底蕴、语文综合素养,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助力。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渗透传统文化概念,设计内涵丰富、形式环节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措施,增加学生了解探究传统文化欲望兴趣,提高学生传承文化责任意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讲述学生不甚了解却符合学生兴趣因素的文化习俗,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传统文化研究小组,鼓励学生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深入探究饮食、文字、作家等各个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班级展板上规划出各小组展示区域,鼓励小组成员将其搜集整理的传统文化知识展示在展示区域,实现信息分享,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小组传统文化展示评判,选出表现优秀积极的小组,给予奖励。如此,通过这种丰富有趣的教学措施,教师有意识为学生创建优良积极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增加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之间实现正向影响,促进学生逐渐丰富传统文化知识。

二、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堂,有意识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指导

课堂是我国教育现阶段进行集中性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主动投入,而且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深入对话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可持续。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集中于对学生的专业语文知识与基础素质培养,忽略了积极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渗透。鉴于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深入语文课本,寻求有效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丰富学生传统文化认识。

例如,在教学《观沧海》一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曹操的认识及对当时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的认识,之后,向学生系统性介绍曹操,丰富学生认识,让学生看到不同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向学生介绍三国时期有名的“建安文学”,增加学生对“建安风骨”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当时背景下的文风意气,鼓励学生尝试阅读三国时期著名诗歌、文章等,引导学生品味构成传统文化的文学环节。这样,通过有意识的课堂引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传统文化指导,促使学生积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激发学生自豪之情与传承文化责任意识。

三、增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扬弃继承精神

教学活动是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辅助,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给予学生学习幸福感,同时,教学活动也有效锻炼学生综合实力,为教师评判把握衡量学生发展情况提供参考,促使教师进一步组织计划下一阶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教师在有意识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增设文化活动,有效检验教学成果,并以此灵活调整优化教学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文化沖击”的辩论,请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积极辩论,使学生在抒发自己观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倾听不同声音,拓展学生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全面看待问题习惯形成。

教师应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应该保持扬弃的态度,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时,应树立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观念,引导学生在积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摒弃文化糟粕,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机,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发光发亮。

结语

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是不可忽视与丢弃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社会民族的最终走向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思维角度出发,合理引入传统文化概念,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熟悉感,引导学生形成责任认知。教师应给予学生专业引导,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文化精神,使学生寻找到其独特科学的文化继承特点,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权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7(8):76-77.

[2]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6(3):29-31.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渗透传统文化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