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猪丹毒的病例报告

2018-10-10 06:56曾作财陈良荣尧国荣袁丽娟朱钱龙吴文桃
养猪 2018年5期
关键词:肥育猪丹毒耳病

曾作财,陈良荣,刘 平,尧国荣,袁丽娟,朱钱龙,吴文桃

(1.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樟树 331200;2.江西格力特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猪丹毒又称“打火印”,是由一种细小、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红斑丹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的感染宿主为猪,同时也是鸟、鱼和家养动物及人的致病菌,属于国家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疾病[1]。其临床症状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

猪丹毒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于世界各地,随着商品疫苗的使用,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通过流行病学分析表明,近年来,猪丹毒发病比例有暴发式的升高趋势,在2012年我国的西南地区流行后迅速席卷全国,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其开展深入地研究,对其及时发现、及时诊断、研究其耐药机制,为免疫防控机制等科学的防控提供重要保障。本文针对2017年7月,江西某规模猪场猪群感染猪丹毒后的发病情况,以及成功治疗和防控猪丹毒的关键点进行简单分享。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场饲养860头经产母猪,自繁自养,出售商品猪。2017年7月9号下午,两头怀孕母猪突然死亡,这两头猪早上投放饲料时采食正常。7月10号,有大批量定位栏母猪采食量下降,其中多数母猪发烧,体温升高至42℃以上,肥育猪死亡3头;7月11号肥育猪出现大量死亡,当天死亡34头,怀孕母猪死亡12头。猪场场长紧急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猪群逐步好转、稳定,但中途依然还有个别肥育猪出现死亡。

7月25号产房哺乳母猪和断奶母猪又出现死亡,大量体重为35~50 kg的猪发热,采食量下降,个别猪皮肤上出现“打火印”或淡红色的有规则丘疹(图1、图2)。两栋保育仔猪共900多头,约60%发病,病猪发烧至41℃以上,精神沉郁、扎堆、不愿走动,能见到有的猪腹下或颈背部出现淡红色的有规则丘疹,整体采食量低下。采用上次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此次发病,造成大批量的保育猪、肥育猪和少量母猪死亡。

图1 猪皮肤上出现“打火印”

图2 淡红色的有规则丘疹

2 临床症状

猪只突然发病,迅速扩散至整个养殖场。大批量猪食欲下降,体温升高至42℃以上,有的出现呼吸困难,许多母猪表现出烦躁不安,啃咬爬跨栏舍或用头撞击栏舍。保育猪精神沉郁、喜卧,大量饮水,体温升高至41℃以上,背部、腹下或股内侧皮肤上不同程度的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不退色(图3)。死亡猪只大部分以突然死亡为主,出现明显疹块的猪几乎没有死亡。

图3 保育猪背部出现红斑,指压不退色

3 剖检病变

解剖猪以7月25号发病致死猪为主。分别解剖3头肥育病死猪和3头保育病死猪及2头保育病猪。病死猪可见明显的肺水肿,脾脏淤血、肿大、边缘钝厚,双肾肿大、质脆、呈大红色,腹股沟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质脆、切面多汁,有的肺支气管内含有大量的无色泡沫(图4)。病猪可见皮肤大面积丘疹,其中1头丘疹有部分发紫、发黑。病猪解剖可见:肺轻微肿大、肺间质增宽、表面有少量出血点,心瓣膜少量增生性炎性物质,其中1头胃溃疡严重;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

图4 肺支气管内含有大量的泡沫

4 实验室检测

取心、肺和肺门淋巴结、肝、脾、肾和腹股沟淋巴结与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少许,送南昌专业检测公司实验室进行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的病原PCR检测和细菌分离。PCR检测结果为: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均为阴性(图5)。使用TSA培养基[(TSA培养基(HB7026-9)为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得到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透明的小菌落,显微镜下镜检,可看到红色、长丝状的细菌带。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由猪丹毒引起的原发性疾病。

图5 PCR扩增结果核酸电泳结果

5 治疗和疫苗应用情况

猪群第1次发病,紧急使用10%阿莫西林+20%替米考星+10%氟苯尼考,各1 kg/t拌料,所有猪群饲喂,病猪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头。治疗有效,猪群逐步稳定。第2次发病使用原方案效果不理想,后改用复方阿莫西林(含10%阿莫西林+2.5%克拉维酸钾)2 kg/t水,饮水投药,使用氨基比林10 mL加青霉素800万单位,视猪只大小大剂量肌注,每天至少3次。临床出现呼吸困难或烦躁不安的猪,再肌注地塞米松2 mL+维生素C 10 mL。2 d后,没有再出现猪只死亡情况,很快猪群得到稳定。

猪群稳定后10 d,保育猪及以上日龄猪和种猪群全部免疫猪丹毒弱毒疫苗1头份,1个月后再加强1次免疫。往后,每年的4~5月份,全群种猪普免1次、肥育猪普免2次猪丹毒弱毒疫苗,每次1头份;每年4~10月份,仔猪65日龄左右免疫1次猪丹毒弱毒疫苗,在10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每次1头份。至今未出现猪丹毒疫情。

6 小结与讨论

(1)我国农业部发布的2012—2013年生猪疫情数据显示,猪丹毒发病数居首位,远高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和猪肺疫等[2]。江西省近年来也是高发地区,时有猪场暴发猪丹毒。为什么近年来会有老病新发的现象呢?个人觉得很大的原因是,近年来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病毒病的影响,猪场将防预重点转移到了这些病毒病的防控,从而降低了对猪丹毒等“老病”的重视,致使对该病的预警预测、基础研究及技术防控研究都出现了断层。一线养殖场对该病的预防空白和野毒株毒力的增强及年轻技术人员对猪丹毒的诊断、防治了解有限。例如:该发病场发病时,技术人员对疫情的处理存在缺陷,导致猪场疫情反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发生猪丹毒疫病,及时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初期以急性病例为主,个别猪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猪高热稽留、呼吸障碍,很容易误判成猪蓝耳病、猪瘟、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3],以致于对症治疗不及时,疫情进一步扩散、恶化。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打火印”时,猪群往往已经受到重创,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及时地通过临床调查、病死猪的解剖病变,结合实验室的确诊,是对疫情控制至关重要的。目前实验室能很快地分离红斑丹丝菌及进一步的PCR检测确诊。

(3)目前对猪丹毒的治疗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还是非常敏感的,但在临床上对猪丹毒的防治还是普遍存在药物滥用的阶段。有最新资料显示,最适合防控红斑丹丝菌的药物依次是: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和四环素类[4]。在临床上对抗生素的剂量、给药途径也是欠缺的,在发生猪丹毒后,猪只能否获得足够的有效药物抑菌浓度非常关键,同时辅助性的治疗也至关重要。对刚开始发病猪使用青霉素肌注必须达到治疗用量,且一天不少于肌注3次,同时配合解热镇痛类药物。对全群防控、治疗采用脉冲式饮水给药,切忌饲料投药治疗。为防止猪群复发,免疫疫苗是关键。猪只康复后,全群免疫猪丹毒疫苗是非常有效的。

(4)对猪丹毒的科学有效防控,目前还是依赖于疫苗。目前猪丹毒商品化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弱毒苗。灭活苗是培养2型强毒,经灭活加氢氧化铝浓缩制成,安全有效、没有毒力返强问题,但是不会引起宿主主动细胞免疫应答,需要多次免疫才能达到理想免疫效果。弱毒疫苗可以短时间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抗体,能用于紧急免疫,但易受母源抗体和抗生素的干扰,免疫副反应较大,存在一定毒力返强风险[3]。本案例中使用疫苗免疫的方法,成功地长时间防制了该病的发生。因此,根据自己猪场实际的疫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关键。

猜你喜欢
肥育猪丹毒耳病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肉牛育肥技术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架子牛肥育技术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