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欣琦
【摘 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系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可对患者相关的细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小儿肺炎的患儿使用系统化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的恢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小儿肺炎;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小儿身体机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若发展为重症肺炎,将危及患儿的生命[1]。早期的诊治以及优质的护理对患儿的治疗与康复可以缩短住院时间。系统化的护理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与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96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兒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2)年龄<3岁;(3)患儿家属同意并支持本研究相关措施。排除标准:(1)肺炎已发展为重症肺炎,生命体征不稳定;(2)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复杂病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儿年龄在6-32月,平均年龄(16.34±6.32)月,其中男27例,女21例;对照组患儿年龄在7-30月,平均年龄(17.04±4.35)月,男26例,女22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的2名以上直系亲属均已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抗感染、吸氧、补液等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参考《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2]。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护理措施,如用药护理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等。观察组予以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总体评估:相关护理人员应依据患儿的病史、用药史、病情、禁忌症等情况,对患儿进行总体评估,对患儿的体温、出入量等指标进行严密观察,当患儿发生异常时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对家属的心理干预:为患者家属详细解释小儿肺炎的发病、病情的演变、治疗方案以及预后,使家属对患儿的病情有更多的了解,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家属对医疗措施配合程度。
呼吸道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适当调节氧流量以及吸氧的方式;在保证患儿舒适度的情况下调整患儿的体位,可适当抬高患儿的头肩部;当患儿痰多时可指导家属进行拍背排痰;做好保暖措施后对病房进行通风或者空气消毒。
进食护理:指导患儿家属喂食,嘱家属喂食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流质饮食,均衡患儿的膳食营养,为减少患儿胃肠道的压力,进食可使用多次少量的方法进行喂食,促进营养的吸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评价方法:每日对患儿肺部进行听诊三次,早中晚各一次,观察肺部啰音消失并稳定所需时间;每日使用腋温表监测患儿体温情况,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4.26±1.13天,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3.48±1.2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87±0.87天,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3.45±0.9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当小儿肺炎并发脓毒血症或者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将危及患儿的生命[3]。据统计[4],小儿肺炎是儿科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院内死亡的患儿中,小儿肺炎患儿排第一位。促进康复的主要措施是早诊断,早治疗以及优质的护理措施。
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普通的家属心理护理以及患儿的用药护理,仅在为患儿发药以及换药时进行护理,对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但缺乏针对性,不能对相关的护理细节做到详尽,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5]。
系统化护理是指对基础护理措施的一种强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的身体各大系统相关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以及护理,当发生情况时立即告知医师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6]。小儿肺炎的系统化护理在心理干预、呼吸道护理以及进食护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能够在多个方面对患儿进行护理,心理干预可消除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让家属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呼吸道护理能够减少患儿院内感染的情况,改善呼吸道症状;进食护理可针对患儿的消化系统进行护理,小儿的消化道尚未完全成熟,吸收较缓慢,使用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流食多次少量进食可促进患儿的营养吸收,促进疾病恢复。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细节护理,提高患儿的疗效,加速患儿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小儿肺炎的护理中,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比常规护理对患儿的愈后更为有利,可以缩短病程。
综上所述,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可对患者相关的细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小儿肺炎的患儿使用系统化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的恢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邵丽娟.小儿肺炎护理中临床路径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333-334.
唐世芳.130例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0):128-130.
吕志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3-84.
王琳.小儿肺炎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09):59-60.
王嵘娟.对小儿肺炎护理措施的探索与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4058-4059.
张素珍,邱秀蓉.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