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屹 林芳 文宇 熊鹿 唐伟
【摘 要】:目的 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患者的心肌纤维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之后,实验组在心肌纤维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之后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实施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之后患者的左心功能改善情况效果显著,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状况和术后并发症也得到较好的控制,说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患者的左心功能增强方面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纤维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fiber and left heart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via radial artery approach. Methods 13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were studied.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6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via femoral artery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for pati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ation through radial artery pathway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study,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muscle fiber and left heart fun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ata after the stud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via radial artery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eft heart function improve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myocardial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tu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lso get better control, that line through radial artery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left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nhanced good role in promoting, has promotion 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via radial artery rout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fibrosis
【中圖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前言
冠状动脉血流的减少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冠脉支架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冠脉支架植入能够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的血液循环,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传统的冠脉支架手术方式,但这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较多[1],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方式弥补了经股动脉手术的这一缺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8例(56.72%),女性患者29例(43.28%),平均年龄为(65.3±3.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53.73%),女性患者31例(46.27%),平均年龄为(67.3±3.5)岁。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均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患者及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肝肾肺功能损害者;血液疾病患者。
1.3 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各项常规检测的数据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评估,手术前口服量各为300毫克的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仰卧体位,手术之前半小时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待麻醉效果产生之后对患者实施手术。
对照组 用18G的穿刺针对腹股沟韧带进行穿刺,在穿刺针中注入动脉鞘以穿刺股动脉,将肝素注入,在患者体内植入造影导管,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对动脉进行造影,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导引导管、钢丝、球囊及支架的型号,手术完成后拔出鞘管,包扎创口,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使用绷带捆绑患者下半身,术后24小时再解除绷带。
实验组 穿刺针通过患者右臂的桡骨茎突上方2厘米处穿刺直至进入动脉鞘,将肝素注入,在患者体内植入造影导管,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对动脉进行造影,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导引导管、钢丝、球囊及支架的型号,手术完成后拔出鞘管,包扎创口,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使用绷带捆绑患者下半身,术后8小时再解除绷带。
1.4 观察指标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纤维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专用软件对本组护理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检验水准a=0.05,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分别用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参与本次研究之后,实验组在左心功能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1。
3 讨论
冠脉支架植入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手段,冠脉支架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疏通患者闭塞血管,使相关动脉获得血液灌注后恢复功能。传统的冠脉支架植入术通过对患者的股动脉穿刺实施,但是股动脉在人体中的位置较为深入,且股动脉与静脉和神经距离较近,使得手术实施的风险增大。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于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有显著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血浆中的BNP水平升高就是心功能障碍产生的标志,且BNP水平越高,说明患者的心功能障碍越严重,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参与本次研究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肌纤维和左心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之前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参与本次研究之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实验组在心肌纤维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实施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研究之后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任敏[3]文献研究结果基本相似。说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达到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实施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之后患者的左心功能改善情况效果显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胡顺玲,徐传金.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8(8):978~979
李智.分析經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7(14):76~77
李豫芳.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7(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