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义
摘 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开始进入海外市场。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就要创立自己的品牌,而商标的英译,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一个好的译名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商标翻译实例,探讨品牌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即音译、直译、意译以及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商标翻译;翻译方法;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8-0117-03
隨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开始进入海外市场。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就要创立自己的品牌,而商标的英译,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一个好的译名能够抓住消费者眼球,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打开产品销路,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使企业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商标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为了宣传和推销产品,译者应尽量保留其源语的特点,还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尽量做到易读、易认、易记、易传。本文将通过对商标语言特点的分析,根据中西方文化差异,结合翻译实例,介绍并探讨商标翻译的四种方法,即音译、直译、意译以及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翻译商标时,要注重中西方语言习惯及文化方面的差异,注重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的运用。概括地讲,翻译方法主要有四种,即音译、直译、意译和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一、音译法
音译就是把产品商标的名称译成相对应的英语名称。音译可分为纯音译法、谐音译法和省音译法。
(一)纯音译法
译者可以直接将商标名称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纯音译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保留了原商标名称的音韵美,可以展现商品的异国情调和真实特征。如青岛啤酒(Tsingtao Beer)、娃哈哈(Wahaha)、茅台酒(Maotai)、李宁(Lining)、海尔(Haier)、长虹(Changhong)等。
但是,对于不懂汉语的英语消费者而言,诸如c、x、q等声母和i、u、o等韵母的发音与英语发音仍存在差异,如轻骑(Qingqi)、杏花村(Xing Hua Cun)、全聚德(Quanjude)均是如此。这些译名,外国人拼读起来都成问题,更别提熟悉记住它们了。直接用汉语拼音表达译名有时候无法传达原商标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说老干妈辣椒酱,是贵州地区传统风味食品之一,为中国著名民族品牌,一听名字就感觉到很亲切,味道爽辣可口,价格也很亲民,但是翻译成“Lao Gan Ma”,其文化底蕴就荡然无存了。再比如说美酒杜康,英文译名为“Du Kang”,西方人看到该译名很难联想到好酒。因此,可以改译成“Du Kang —— Chinese Bacchus”(中国酒神),因为在希腊神话故事中,酒神的名字是Bacchus,这样,西方人看到译名自然会联系到美酒好酒,避免了因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歧义和误解。
(二)谐音译法
所谓谐音译法,就是选择一个类似中文读音的英文单词,有时甚至在英文中没有的单词来作为英语商标名。译名一方面在读音上和原文类似,使消费者能够在看到英文名时联想到中文商标;另一方面,其意义上也是积极向上的,能够使西方消费者看到译名时产生好的联想。如雅戈尔,服装品牌,翻译成“Yongor”,取Younger之意,消费者会感觉变得年轻,自信,因此愿意购买;纳爱斯,洗护类品牌,翻译成“Nice”,使消费者感觉使用该品牌后会产生一种愉悦美好的感觉,无疑会提高销售量,增加品牌知名度。再比如把格力翻译成“Gree”,这个词本身在英文中是没有的,但是发音与好几个词相近,如glee,great,green,是指Gree蕴含着“快乐、伟大、绿色”之意,这个译名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另外,奇瑞的译名为“Chery”,由Cheery而来,表达了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的理念。
(三)省音译法
有时,一些中国商标在翻译成英文名后显得复杂冗长,在读音和记忆上都会给受众造成困扰。而商标译名是为了让消费者易读、易认、易记、易传,所以我们在翻译时就只保留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这就是省音译法。如HTC(High Tech Computer Corporation)、BYD(Build Your Dream)、TCL(Today China Lion)、CITIC(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and Investment Corporation)。
二、直译法
直译法即从英语中找到与汉语相对应的词,以与汉语商标名意思相同的英文词汇作为译名。直译后,虽说中英文商标意思相同,但是读音完全不同。如太阳神(Apollo)、永久(Forever)、熊猫(Panda)。因为直译法是直接在目标语中找对应词,更容易为消费者熟知。如“王朝”翻译成“Dynasty”,中英文商标都含有经过实践和历史的洗礼之意,消费者应该更加信任该品牌。还有被欧莱雅收购的原国内著名化妆品品牌“小护士”直译为“Mininurse”,“mini”为英文前缀,意为“微小的”,“nurse”意为“护士”,所以,西方人在购买该产品时,自然联想到护士的体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所以说“Mininurse”完全凸显了该化妆品牌的特质。
但是,在选择直译法时,译者应该把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因素纳入视野,要根据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尽量避免带有文化禁忌色彩的词语或形象出现。比如,“蜜蜂”牌香皂一开始的译名为“Bees”,这无疑让外国人望而却步,因为蜜蜂蜇人,使用该品牌产品会让他们产生不好的联想。再比如“五羊”自行车的译名为“Five Goats”也是不成功的,因为“goat”在英语中有牺牲品、好色之徒的意思。
三、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采用现成的英语词汇,可以不拘泥原文的形式来翻译,较少受到原名束缚。如白象(Silver Elephant)、佰草集(Herborist)、乐凯(Lucky)、雪中飞(Snow Flying)。采用意译法翻译的商标名,好记易懂,能够生动鲜明地体现商品的特点,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把“白象”牌方便面直译成“White Elephant”的话,投放到国外市场上肯定无人问津,因为在西方文化中,“White elephant”指的是“昂贵无用之物”。应该意译成“Silver Elephant”,一来避免歧义,以免引起西方人不好的联想;二来“Silver Elephant”更能传神达意。再比如说“黑猫”牌蚊香,如果直译成“Black Cat”,估计西方人会望而却步,因为在基督教文化中,“Black Cat”是邪恶的化身。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联想牌电脑,起初的英文译名为“Legend”,取“传奇”之意,但这个名字在很多国家都被注册了,如果沿用这个译名,就会构成侵权,成为联想集团开拓海外市场的绊脚石。于是在2003年联想集团正式启用新标识“Lenovo”,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Lenovo”中的“Le”来自“Legend”,而“novo”来自拉丁文“nova”,表示创新革新的意思。“Lenovo”有传承与创新之意,与其“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四、音译和意译结合法
音译和意译结合法,就是灵活运用音译发与意译法,力争翻译出最恰当的译名。采用这种方法就能既做到译名的读音与原商标的读音相似,又能表达产品的性能和优秀品质,所以是几种翻译方法中技巧性要求最高的。国内的许多商品都采取这种方法,也不乏成功案例,如劲霸(K-boxing)、回力(Warrior)、科龙(Kelon)、金利来(Goldlion)等。
海信的译名就采取了这种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其译名为“Hisense”,其中前缀“hi-”表示“高的,高度的”的意思,如“hi-fi”,“hi-tech”等,而“sense”表示“灵敏度”的意思,“hi”和“sense”合在一起即“高灵敏度”,这正好契合了海信公司产品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海信集团坚持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Hisense”也与海信的中文读音谐音,所以这样的译名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中国知名家电品牌荣事达的译名为“Royalstar”,也是个很成功的案例。其中文名蕴含着“荣,经略之才;事,雄图之业;达,未竟事业”之意。荣事达的英文商标为“Royalstar”,这是一个合成词,“Royal”的意思是“皇家的,高贵的”,“star”意为“星星”,其译名含有“合作向上,为爱前行”之意。而且,中英文商标的读音也非常相似,实为佳例。
综上所述,商品商标的翻译地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及产品的销售。中国企业尤其是民族企业要想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首要的问题就是给予产品一个合适的译名,这是有雄心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由于中西方文化语言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注重翻译的方法,更要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使企业国际化进程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陈振东.浅论英语商标翻译[J].上海翻译,2005,(02):52-54.
〔2〕代荣.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6).
〔3〕刘晓梅.目的论与汉英广告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2):55-58.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3.
〔5〕王立嘉.商标译名成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拦路虎”[J].中国招标,2006,(09):20-21.
〔6〕王珊珊.浅谈国际市场上的汉语商标翻译[J].企业活动,2003,(08):17.
〔7〕楊恕华.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07).
〔8〕王旭忠.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转向[J].甘肃科技纵横,2009,(03).
〔9〕李艳叶.浅谈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10〕林倩倩.模糊语言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8,(16).
〔11〕陈谧思.英语广告的强化语言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12〕游玉祥.商标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灵活移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13〕张向阳.商标词翻译的目的性行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14〕谢玲.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15〕周茹薪.论文化顺应在品牌名称翻译中的动态作用[D].安徽大学,2004.
〔16〕刘红梅.浅谈商贸英语中英语商标的翻译方法[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