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文人的文化自信

2018-10-09 10:49娄红岩
现代交际 2018年15期
关键词:唐代文人文化自信

娄红岩

摘要: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比较强盛的时代,唐代文人具有宏伟的气魄、开阔的视野、自信的情怀。唐代文人的文学作品中洋溢着自信的豪情,书法作品中演绎着自信的篇章,绘画作品中也勾勒出自信的图画。

关键词:唐代 文人 文化自信

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070-03

盛唐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兼容并包的文化,使之在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结出了独一无二的硕果,对其他朝代其他国家都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由于唐代对海外各国巨大的影响,直到现在,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方仍被成为“唐人街”,而唐制汉服被称为“唐装”。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文人在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这不仅仅是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来源于时代赋予文人的强大自信。

一、唐代文人的文学作品中洋溢着自信的豪情

唐代文学以安史之乱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分属文学发展中古期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唐诗进入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期;散文改变了骈文的主导地位,继秦汉散文后又一次创造了新的高峰;传奇小说、俗讲、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唐代的统治者比较重视诗歌,诗歌在唐代的进士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很多皇帝都有诗作传世,这对文人们创作诗歌、学习诗歌技巧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唐太宗曾作《帝京篇十首》描写帝都长安的壮丽景象及自己的帝王生活,“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境界开阔,汪洋恣肆,胸襟宏大,洋洋洒洒之间挥洒出自信的音符,表现出对国家、对帝都、对自己的万丈豪情。唐玄宗也有大量诗作,如《春日出苑游瞩》《登蒲州逍遥楼》《端午》《梅妃》《过老子庙》《平胡》等。《平胡》中有“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芒”的诗句,能把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以豪情万丈的自信展现出来,也只有唐人能够做到了。李唐王朝的君王大多是爱才惜才之人,如王维去世后,代宗曾非常關心他诗集的编纂工作,白居易去世后,宣宗曾写《吊白居易》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代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优秀诗人,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韩孟诗派等诸多诗歌流派。杜甫在年仅二十多岁的时候,登上泰山并作《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在描写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不怕困难险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激情澎湃的自信。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抱负?至于李白,此类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如果没有藐视一切的自信,怎会有《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飞扬,也不会有《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斗志和《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壮阔,更不会有《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自信豪迈。

其实,诗歌不仅仅是唐代贵族和文人的专利,普通民众爱好诗歌也是普遍的风气。《全唐诗》中收录的就有和尚、尼姑、道士、宫女、歌妓等社会不同阶层的诗歌。在盛唐强音的主基调下,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期的方方面面,洋溢着自信、奋进的社会风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推力,使唐代诗歌创作成为了全民活动,而诗歌创作的主基调多是昂扬的、奋进的,洋溢着自信情怀的。

唐代的散文,因为韩柳古文运动的胜利,打破了骈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创造出诸如传记、寓言、游记、杂记等新型的短篇散文。《全唐文》共收录唐、五代作家散文作品18488篇,韩愈、柳宗元既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们深厚的功力、独特的艺术风格、锤炼简约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读者,围绕他们周围,也有一些优秀的散文名家。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多讲“气”重“势”,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创新的基础上把散文的创作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径,把古文提高到了美学的境地。而这种审美范式的形成与唐代文人多元化的思维和对文学发展的自信是息息相关的。

由于新的阅读群体的需要,唐代产生了短篇文言小说唐传奇。这是文人“始有意为小说”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特别是唐代宗到唐宣宗的100年时间里,名家名作蔚然壮观,唐传奇取得了空前的繁荣。究其原因,一是唐传奇文体自然发展的结果,另外得益于经济繁荣背景下各种文体的相互促进,此外,还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相关。陈玄祐的《离魂记》,许尧佐的《柳氏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结构上从粗糙的梗概叙述发展成为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上从平铺直叙发展到一波三折的生动叙述;语言文字上由古朴发展到文采飞扬,引人入胜;内容上也由单纯描写志怪发展到反映社会现实的人间奇事。除了唐传奇,还有俗讲和变文、曲子词等新的文体产生。这些新文体的出现,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人间百态,为后世创作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与唐代社会稳定的社会局势、繁荣的社会经济、自信开放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二、唐代文人的书法作品中演绎着自信的篇章

唐代的书法作品精彩纷呈,这与李唐王朝历代君王的重视不无关系,一方面是自身对书法的喜好,另一方面是招揽文士的政治需求。初唐,很多文人是由隋入唐,在政治上抱有宏大志愿,想在李唐王朝施展抱负。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围绕其周围的书法大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萧德言、杨师道等人,李世民经常与他们谈论书法,而唐太宗本人也擅长行书、草书。武则天时期的李嗣真曾在《书后品》中评价唐太宗的书法:“太宗与汉王元昌、褚仆射遂良等,皆受之于史陵、褚首师虞(世南),后又学史,乃谓陵曰此法更不可教人,是其妙处也。”

除了唐太宗,其后的唐高宗、唐睿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也能秉承太宗遗风,重视并喜好书法。李唐王朝对书法的重视,不论是出于粉饰太平的需要,还是真心赏玩,但是客观上都促进了唐代书法作品的繁荣和发展,有唐一代书法作品之多之盛,名家辈出,超越了其他朝代,展现了唐代书法家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背景下的自信与昂扬。

初唐的书法作品成就最高的莫过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在中盛唐,唐玄宗一改唐太宗时期对行书的推崇,更重视隶书的宽博华丽,一时之间,其他书体也适时应变,境界大开,展现出了书法史上的盛唐气象。贺知章、张旭、怀素的草书,汪洋恣肆,剑拔弩张。篆书名家李阳冰既是李白的族叔,又是优秀的篆书名家。

“草圣”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为人豁达洒脱,不拘小节。张旭的草书颇为出名,奔放自由,潇洒飘逸,有别于书法界一直认可的二王的书法规范,为书法界输入了新的氧气。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张旭的书法作品有《千字文》《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中唐时期的颜真卿是孔子高徒颜回的后人,也是唐代开国元勋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的父亲早逝,其母含辛茹苦,殷勤教诲,将他养育成人。颜真卿博学多知,正直刚毅。在书法领域,他在学习前人和追寻古法的基础上,冲破“二王”对唐代书法的束缚,开宗立派,其楷书被称为“颜体”,影响深远。颜真卿传世的《多宝塔感应碑》,结构匀称谨严,用笔清劲腴润,秀丽多姿,是一代书法精品。颜真卿本人也一如他的书法作品,正直、忠烈、质朴,在整个政治生涯中,颜真卿多次直言劝谏,多次遭到报复、排挤和打击。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中,他被派去劝降李希烈,李希烈想让他当伪朝宰相,被他破口大骂拒绝,最后竟被活活勒死。

颜真卿之后的柳公权出生于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他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柳公权才思敏捷,年少时擅长词赋,后来考试中进士,以书法入仕,其中有二十年之久是朝廷专职的书法教师。宋文宗曾经称赞他的书法“钟、王复生,无以加焉”。柳公权的书法源出于柳氏家学,又兼收了颜真卿书法的腴润、欧阳询书法的劲峭、虞世南书法的圆润、褚遂良書法的疏朗,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他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等,久负盛名。《玄秘塔碑》最能表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筋骨,遒媚劲健,为书法精品。《神策军碑》全名《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是奉圣旨所做。《金刚经》是柳公权为右街僧录灵准书写的书法作品,现在有唐代拓本,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发现。

正是唐代繁荣昌盛的国力,开放活跃的文化环境,祥和宽容的艺术氛围,造就了颜真卿、柳公权成为一代宗师的潜质。

三、唐代文人的绘画作品中勾勒出自信的图画

“书画同源”,在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时,唐代的绘画也渐入佳境,进入一个极盛的时代,花鸟画、人物画、壁画、山水画,都有一定的进步。唐代的画风画技,与大唐盛世的社会大环境相辉映,展现出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唐代画家的自信情怀。

唐初,社会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整个社会占据主流地位的是肖像画。初唐画家阎立本,出身于贵族家庭。唐贞观十年,唐太宗命阎立本绘制其征战时所骑的六匹战马的图样,然后找人用石块雕刻下来,立在昭陵门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昭陵六骏”。阎立本最著名的绘画作品应是《步辇图》,唐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出使者出使长安,想迎娶文成公主。唐太宗命阎立本画《步辇图》,将这一历史时刻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图中唐太宗坐在辇上,神情庄重、目光深邃,展现出一代明君的威仪。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者谦卑诚恳,宫女们娇小、矜持,对他们的描绘更能衬托出太宗皇帝万人之上的君主形象。大家熟知的大雁塔塔底也有阎立本的杰作,当年玄奘为了安放取经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在皇帝的资助下,建造了大雁塔。唐高宗命阎立本绘制大慈恩寺的图纸和佛像,石刻于在大雁塔底层的四面门楣之下。

“百代画圣”吴道子,幼年家贫,曾随者贺知章、张旭学习草书,后来改为学画,渐入佳境。开元年间,他以绘画知名,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根据史料记载,他曾经在长安和洛阳的寺院道观中墙壁上绘画三百余幅。在唐代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下,吴道子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线条有了粗细转折变化,但是由于其绘画艺术的高超绝妙,即使简单线条的勾勒,也能使绘画作品栩栩如生。吴道子绘画水平的求新求变,不落俗套,开了一代画风,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唐代宗和唐德宗时期的周昉是唐代著名画家。周昉出身于军人家庭,但是他自幼刻苦钻研,酷爱画画,因此周昉的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造诣。他最擅长画的是仕女和佛像,是历代绘画爱好者推崇的对象。他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是至今传世的作品。周昉的出身决定了他对上层贵族女性的生活十分熟悉,因此这些仕女描绘得比较真实。周昉绘画中的仕女形象大都取材于宫廷贵妇,他们衣着华丽、体态丰腴、神态自若,通过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神态,我们看到了唐代宫廷女子的生活。

由于唐王朝开放的文化氛围,唐代的绘画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还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亦受着他们的影响。

正是画家们身处于强唐王朝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因此促成了唐代绘画风格的形成,在这些绘画作品中体现出唐代画家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自信情怀。

四、结语

唐代是继汉代之后又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唐代的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等表现出的主流审美风格就是大气磅礴、开拓进取,这种审美符合唐代文人的独特气质,也更能表现他们锐意创新、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朱关田.中国书法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

[3]侯海英.西安文化名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6.

[4]黄留珠.关于汉唐文化的几个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2010(6).

[5]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4).

[6]湛芬.汉唐文化思想与文学特征之比较[J].文学研究,2003(1(1).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唐代文人文化自信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