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时期处于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鼎盛期,其文学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在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理论基础上的深化和扩展。唐代的诗文创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中的黄金时代,但在文学理论上则略显薄弱,不如六朝繁荣,尤其唐代前期对六朝文学理论的批评也颇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唐代;文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73-01
一、唐初对齐梁文学理论的批评
唐代初期的文学思想不仅是对齐梁文学优秀成果的继承、批评齐梁文学中的错误倾向,而且在这继承与批评之中有两种不同的态度。首先齐梁文学中存在不良倾向,其中主要是一部分作家中有片面追求形式美而不注意内容充实的缺点以及艺术上偏重对华丽辞藻、典故、声律等具体技巧,忽视审美意象整体塑造。针对这两种问题,唐初期对齐梁文学的批评上也出现两种情况。
(一)对齐梁甚至整个六朝文学持根本的否定态度。
这一派的代表主要有李谔、王通、王勃等。他们对六朝文学的简单否定,只能使文学发展走上另一个极端。
1.李谔。首先,李谔的文学主张是以儒家教化为本的儒家复古主义文学观,他认为“诗、书、礼、乐”乃“道义之门”,学习六经才能“家复孝慈,人知礼义。”他虽指出了六朝文学片面追求形式美的缺点,但其持论极端偏激,不能正确反映六朝文学发展实际。其次,他使文学与非文学界限混淆不清,从而否定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也就否定了文学本身。再次,他不能区分重视艺术的形式技巧和片面追求形式美、忽视作品内容的形式主义倾向之不同。片面的否定六朝文学发展中的有点和贡献。
2.王通。王通受李谔影响,对李谔的文学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首先,在对于“文”的观念上,他承袭了先秦广义的文学观念,认为“文”相当于“文化”的概念。而这样会使文学的特点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其次,诗歌也必须附和经学的教化标准,也就是“上明三纲,下达五常”。从这个标准出发,对南朝诗人从人品到创作都给予了否定评价。
3.王勃。王勃是王通之孙。他作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为唐诗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从他的诗歌创作来看,其风格自然流畅,感情热烈真挚,但他的文学理论却是与之矛盾,王勃的文艺思想上主要继承了其祖父王通的观点。他认为“缘情体物”的诗赋作品斥为“雕虫小技”。把淫靡文风的溯源到屈原与宋玉,把崇尚辞章文彩看做是导致国家动乱、败亡的根源。全盘否定六朝。
(二)在批评齐梁文风过于追求形式华艳的同时,充分肯定其成就与积极影响,主张对齐梁文学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这一派代表:魏徵
魏徵是唐代初期的史学家中政治威望最高的,并对大唐帝国建立齐国历史作用。他对文学作了全面论述与评价。他在论述文学发展史过程时,对被李谔、王通、王勃所否定的屈原、宋玉、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六朝文学发展给予很高评价。同时充分肯定包括声律等在内的六朝艺术形式技巧方面的成就。提倡南北融合、“气质”与“清绮”并重的“文质彬彬”的主张,实际上成了唐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唐初诗歌理论代表诗人
(一)陈子昂。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及文艺思想是将齐梁文风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深化。针对齐梁文风中不注重作品内容以及对整体审美形象的忽略两个方面,他提出了“兴寄论”和“风骨论”的文学创作主张,这对唐初以及以后文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影响。
1.兴寄论。“兴寄”中的兴指感兴,是诗人有感而发的状态的一种形象思维活跃状态。既是强调作品要有充实的社会内容,也要重视诗歌整体审美形象的表现。寄则是寄托,用诗来表现寄托其中的现实寓意。“兴寄”就是要求作品以整体的审美形象表现出充实的社会内容。之所以陈子昂提倡“兴寄”,是因为其思想既有儒家的影响,也有释老的影响。反映社会的黑暗,关心人民疾苦正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在他身上的表现,他要求诗歌寄寓的不是陈腐的封建说教,而是有进步意义的现实社会内容。
2.风骨论。陈子昂倡导的“风骨”主要是倾向刘勰所指出的那种豪迈悲壮的风骨,但与刘勰不同的是,陈子昂的“风骨”并没有刘勰所强调的必须合乎经意的含义。他所强调的是从整体的审美形象角度去看,对形象的生动与传神要求更高。同时又注重声律之美,这实质上是对六朝诗歌格律成就的吸收。这样的“风骨”论的特点,直接启发了殷璠关于盛唐诗“声律风骨均备”说的提出。
“风骨论”的提出也是在齐梁文学的弊端以及它在唐代初期的影响而发的。一方面齐梁文学缺少现实内容,多数以宫廷艳情诗为主,“风骨论”就要求文学需要表现政治理想、抒发豪情壮志以及对社会人民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在文学的形式上,齐梁文学多是堆砌辞藻、典故,刻意追求声律上的技巧,而“风骨论”则要求创造鲜明、生动、自然的艺术形象。
(二)李白与杜甫。
1.李白。李白的诗歌创造以及文艺思想主要是继承并发杨了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一方面他同样提倡诗歌中的“兴寄”和“风骨”,另一方面李白也看到了六朝文学创作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在文艺思想方面,他充分肯定并继承了风骚传统,肯定了六朝文学绮丽方面。李白这种清新自然的审美理想中也是对南朝美学观的继承与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李白文艺思想中不仅有儒家“民本”思想文艺观的影响,而且在艺术上更多的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
2.杜甫。杜甫的文学思想在陈子昂、李白诗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但在诗歌和文学思想中,他最大的特点是表现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为民发声、为民请命,这是因为他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转折期,揭露当权统治者的弊政,这些思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体现。
杜甫指出齐梁文学有缺点,不愿作其齐梁之“后尘”,但又认为齐梁文学不应全盘否定,要充分吸取其“清词丽句”。他给予初唐四杰诗歌以很高的评价,指出初唐四杰作品虽劣于汉魏之近风骚,但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当时体”,固始“龙文虎脊”,“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世文学家总是要继承前代文学传统,但不是重复、模仿,而应有新的创造。
作者简介:
吕靓,女,(1988,5-),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音乐与舞蹈学 研究方向:音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