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对话场

2018-10-09 07:40胡涛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同乡乡情教学活动

胡涛

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学科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養的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最基本、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学中的大问题就应该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怎样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让学习真正发生,并实现目标?笔者认为,精心的设计、个性的解读、多元的对话是达成目标的基本途径。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信客》为例说说笔者关于“问题让学习发生,合作让学习实现”的认识与做法。

一、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重要途径

《信客》一文所在的单元以“爱”为主题,诉说了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课文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诚信无私,以自己的品行和出色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如何理解文中信客的形象?如何通过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我便沿着两条线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一条 线,即文题,也是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

初识信客,知其生涯;

走进信客,品其为人;

悼念信客,悟其精神。

这既是由浅入深的认知文本的过程,又是由粗到细探究人物脉络的过程,让学生沿着这条线,一直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人物的灵魂,完成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

另一条线,即阅读活动,速读——研读——品读——悟读,通过有层次,有深度地阅读、感悟、体验,使学生逐渐把握文本精髓,感受信客人性的美好。具体如下:

1.速读课文,试用一个词概括:做信客很 (结合文中描写信客工作、生活的语句,简要说明理由。)

2.研读文章二、三两部分,结合信客对待同乡的语句思考:信客靠什么撑持了二三十年?

3.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你会送上一副什么挽联呢?

两条线索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且都是通过读、品、研、悟等语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

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设计的初衷是以简驭繁,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筛选有关信客职业特点的重要信息,学生如果想知道信客的工作特点,就必须循着信客的足迹与心灵历程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那个“苦”字便会浮出水面:长途跋涉,工作劳苦;家徒四壁,生活贫苦;风餐露宿,身体疾苦;猜忌诬陷,心灵痛苦。怎一个“苦”字了得?可见,一个看似简单的概括训练活动,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不仅提高了筛选信息能力,提炼概括能力,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

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信客遭受心灵的痛苦来自同乡的不信任,来自同乡的污蔑陷害,那种不白之冤,情何以堪?可是信客是怎么对待同乡的呢?信客靠什么撑持了二三十年?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解读不是唯一的。

信——“信客就在一个信字”,信客恪守的职业道德。

善——

◎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

◎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

◎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

乡情——

◎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问他事由,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通过不断触摸文字,与作者进行对话交流,学生逐渐走进了信客的心灵,信客那些隐忍的举动,让人体会到了小人物内心深处的善良与宽容。为了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情,他忍受着无理的呵斥,因为农妇心里正承受着丧夫的剧痛;在遭到无耻诬陷后,他却把罪责揽在自己身上,是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以德报怨,用善良宽容保全了一个家庭;在纠结是否干下去的时候,是乡情乡谊给了他做下去的力量和勇气。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圈画出表现信客为人特点的语句,进而思考信客的精神品质,体会信客可贵的精神境界,学生在多元的解读中实现了思想与认知的飞跃。

在研读过程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词语品析的训练——比较原文与改文的不同。原文: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改文:他不能不干这档子事,他要尽一点乡情乡谊。

学生在品读、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原文有思考、矛盾、纠结的过程,可是冲着难以割舍的乡情,再苦再累再委屈,他也得撑持下去。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矛盾的心理、斩钉截铁的态度、重情重义的品性。改后的文章只是陈述,思考的过程与浓浓的情感显得苍白无力。这组比较主要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研读、品读的过程中,走进信客的内心深处,通过与文本交流,与信客对话,走进信客的情感世界,以真情体察真情,真正感悟到信客一心为人的热心肠,进而完成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

第三个教学活动,是学生走出文本,用自己的情感浸润人物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写作、评价多种能力的交汇提升阶段。这里既关照了文本,又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你会送上一副什么挽联呢?”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思考与体验,走进信客的灵魂深处,这一过程既关照了阅读,又考虑到了写作。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写的挽联异彩纷呈,他们完成了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与人物的灵魂交流,自我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上述有层次、有梯度的语文教学活动,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品词析句,提炼概括,筛选整合,从读学写,体验感悟,通过和谐的交流,阅读感悟能力得到提升和训练。

二、努力营造和谐的对话场是让学习真正实现的最佳方式

課堂的教学对话可以分成生本、师生、生生对话。对话中要有倾听、欣赏、质疑、评价等不同的形式,师生敞开心扉,在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中畅谈与碰撞,实现智慧的闪光、灵感的凸显、思维的提升与认知的飞跃。

(一)师生对话

《信客》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微笑)哪位同学读一读你为信客撰写的挽联?

生:(大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惊讶)是你写的?

生:(镇定)是我写的。

师:(微笑)那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好吗?

生:(郑重其事)信客生前全心全意为乡民服务,无怨无悔,所以称为人杰;死后人们都来吊唁,尊重他,爱戴他,敬仰他,堪称死亦为鬼雄。

师:(赞赏)老师给你打10分,你的挽联1分,(语调上扬)评价9分。

面对学生直接引用李清照的诗作为挽联,我善意地提醒他挽联需要自己创作,可是学生坚持,我只好将错就错,给他一个解释和自圆其说的机会,学生的解说非常精彩,说明他完全理解了信客的精神,此时我给了他10分,既委婉地指出了问题,又保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在尊重、悦纳中给予孩子思维发展的空间,要学会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合理见解,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纵深,这样,师生的对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二)生生对话

请看《信客》教学中另一个教学片段——

师:信客怎么对待乡里人的?

生: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他并没有做错,问心无愧,所以忍气吞声。

生:没做错就应当申辩,凭什么被当做死神冤鬼,被大声呵斥受此冤枉,委屈。我认为是信客的善使他甘愿成为农妇发泄的对象。

生:我认为他还是体谅农妇,她丈夫刚刚去世,内心痛苦,所以人家呵斥他,他忍了。

生:我也认为他心里为他人着想,善于体察别人的伤痛,说明他很善良,善解人意。

生:我觉得他是在用沉默来缓解农妇的痛苦,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师要允许并创设学生对话交流的机会与空间,

课堂应该成为一个立体的学习场。学生应该在“学”中“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交流,彼此间和而不同,进行智慧的碰撞、思维的延伸与认知的交往,如上例中,学生对信客的做法理解有同有异,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亲密的合作中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文章人物的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让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我认为让学生实现学习的重要方式就是创造和谐的对话环境,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对话等多维交互的合作方式实现对语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知与提升,真正让学习在绿色的对话场中实现。

总而言之,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而和谐的对话场、多维的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教师、教材形成多元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倾听、倾诉、碰撞、交汇中实现对“伟大事物”的探寻,达成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即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猜你喜欢
同乡乡情教学活动
强化农村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之路——石家庄市元氏县赵同乡毛遗村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选个累人的店铺
乡情
乡情如歌
陈埭镇同乡总会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侨讯乡情
或恐是同乡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