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阅读成就学生

2018-10-09 07:40万春艳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读书语文

万春艳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课内大量阅读,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量变中达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质变。身处这场改革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思想的变革和阅读的力量。“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让语文学习呈现崭新的气象。

在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喜欢对课文内容进行深挖细掘,连篇累牍地讲,条分缕析地说,用问题牵着学生学课文,问题问完了,课文就学完了。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边昏昏欲睡。是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了,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而学生却只学到了很少的零散的知识。如此下来,教师花费的时间多,功力大,但收效并不高。有很多学者说过:书是学生们读懂的,不是教师教懂的。更有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了应该让学生多读书。因此,上好语文课,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多读书、爱读书。

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我们不断整合教材和各种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的天地更广阔了,学生学起来更加兴致盎然。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很多学生喜欢读、想要读,可是却不会读书,这就需要教师的阅读指导。在此,我仅就我们收效最大的两种阅读方法加以介绍。

1.主题式批注阅读

主题式批注阅读是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圈、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教学中,让每名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具体情况进行圈、画、注、批,遇到精彩、与作者产生共鸣之处,或是与自己的看法相悖之处,都让学生自觉地画上一些记号,注上一些想法,批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批注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悟、思考及时记录下来,这样读书,眼到、手到、心到、情到,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在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主题式批注阅读,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那部分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这一阅读过程,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到“道”,再从“道”到“文”,从理解到吸收,再从吸收到表达的思维加工过程。

刚开始,学生对着书一筹莫展,既不知道在哪里批注,也不知道要批注什么。我就把自己读书时做的批注给学生看,教给他们方法。渐渐地,他们学会在有所感悟时就记录下来,从最初的无话可说到能洋洋洒洒,写作能力日益提升。

归纳4种批注方法。①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者难懂的字词,及时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明白词语的意思,写在空白处,有心的同学还可以注明词语的出处。②提要:边看边思考,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③批语:把自己读书时产生的各种想法、见解、疑问,随手写在空白处。④警语: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重要段落及特别值得思考的地方,可批注上“重要”“背诵记忆”“抄写积累”等字样,以提醒自己,有助于阶段性复习。

在文章中做批注,可以避免学生阅读流于形式,有效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平时书写速度慢、概括能力弱、不善于动脑的学生做起批注来,总是很费劲。我们可以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行圈画,只用关键词语概括自己的想法,在交流时再尝试通过关键词来表达完整的话。

2.主题式经典诵读

语文学习应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通过诵读、博览、背诵、感悟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汉语言的浸润和熏陶。

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先诵读再积累的“鲸吞诵读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经典语句,“吞下去”,背诵下来,快速记忆,高效积累。正像著名作家秦牧提倡的那样:人们泛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本次统编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小学6个年级的12册教科书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再加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学期40-60篇古诗文,我们这种“鲸吞诵读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语感和文学审美水平,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先理解再诵读的“蚕食诵读法”。要让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把不懂的学懂了,在诵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慢慢品味、咀嚼、体味、感悟文章内容。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少一字、多一字、倒一字。按照“读正确、读明白、读出感情、读出色彩”这四个层次一一递进,让学生运用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心领神会、寓情于声的技法放声朗读,在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的基础上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使阅读过程成为精神受洗、情感回荡、心灵旅行的过程。

(3)先记忆后反刍的“牛嚼诵读法”。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对需要精读的内容,我们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这种反复多遍,最终烂熟于心的读,可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义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處,“牛嚼诵读法”更有利于将其发掘出来。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所应追求的境界。“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不再以教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而是把阅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来实现“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一终极目标,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熏陶!

见习编辑/李梦迪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读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我们一起读书吧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读书为了什么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