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力
人类历史充满着诡异和悖论。1934年7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首次提出“集体主义”概念,并对集体主义应与个人主义有机结合,作出了明确阐述。然而不到60年,在1991年12月,正是极为强调“集体主义”、极为崇尚“集体主义”的苏联却轰然解体,分崩离散。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一个偶然?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集体主义?发展个人主义是否就意味着任由个人为所欲为?如何能在放任自流的个人主义和灌输教条的集体主义控制之间找到一条可行路径?答案只有教育——真正的集体主义教育。真正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与他人相互联系构建共同体生活的过程中,引导每个人的行为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利己又利人”的教育。从根本上说,真正的集体主义教育应该是解放个体、拯救个体的教育,而不是压迫个体、侵害个体的教育。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集体主义教育提倡“毫不利己”——只要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个人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然而现实中,这种集体主义教育并没有真正实现国家利益至上,反而产生了极端恶劣的影响。改革开放后,集体主义教育的重点转移到旨在平衡各方利益上。然而这种教育导致了在无休止地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中全然不顾他人利益的局面,培养出一大批趋炎附势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无论是“毫不利己”的政治导向的集体主义教育,还是“利益均衡”的经济导向的集体主义教育,失败的根源在于它们都忽视了集体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途经方法——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个体只能在与集体、与社会、与他人的联系中来发展自己。学校应成为集体主义教育的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自发地产生分工合作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愿望,并创设出相关的合作条件,让学生在學习活动中自发地建立起集体,并在集体生活中接受来自他人和环境的刺激,以促使自身在集体生活情境中作出各种反应,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使其真正以集体中的一个成员来确立自身行动的准则,并付诸行动。
真正的集体主义教育要从个体的发展出发,引导个体通过不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学会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在利己利人的活动中确立自我行动的意义和方向。随着与他人共同参与事业的不断扩大,个体的各种能力得到解放,各种人为制造的隔离和壁垒不断被打破和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经验得以交流和分享,进而形成共同意愿,最终构建起个体与他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共同体——集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