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雅洁,刘伟,魏会宇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天津300384)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已成为世界眼科学研究的主要致盲性眼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非正常凋亡,以及视神经纤维层的进行性损失,导致视觉障碍[2]。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其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进展非常缓慢[3]。马来酸噻吗洛尔是治疗POAG的传统药物,而布林佐胺是一种环磺胺类杂环碳酸酐酶抑制剂[4]。本研究对比观察了布林佐胺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POAG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视盘盘沿面积(NRA)及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POAG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制定的POAG诊断标准;②均经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证实;③矫正视力均≥0.3;④中央角膜厚度500~600 μm;⑤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近6个月有眼部手术病史;②眼部感染性疾病;③房角关闭>270°;④合并其他类型眼科疾病,如沙眼、角膜炎、结膜炎、麦粒肿等;⑤合并哮喘,心率<56次/min者。共收集患者100例(20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100眼)。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4.9±14.2)岁,眼压(27.8±5.0)mmHg。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6.0±16.1)岁,眼压(28.0±4.4)mmHg。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年龄、性别、眼压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根据需要予以卧床休息、吸氧、镇静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1%布林佐胺、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2次/d,治疗6周。
1.3 眼压、视野、RNFLT、NRA、BUT检查方法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6周的眼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的视平均野缺损(MD)、RNFLT、NRA、BUT。采用拓普康CT-800眼压测量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量眼压。MD测定:嘱患者取端坐位,每次检查时均仅检查1只眼;将另1只眼进行遮盖后,嘱患者正视仪器正前方亮点;眼余光观察周围出现闪动亮点时,按下按钮,仪器自动进行记录结果。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常规扫描模式,检查RNFLT和NRA。BUT测定:在裂隙灯下,于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嘱患者进行数次眨眼后平视前方,保持睁眼状态;通过滤光纸用2 mm光线对视角膜进行回扫,测定BUT。
2.1 两组眼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6周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眼压比较
2.2 两组MD、RNFLT、NRA及BUT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周MD、RNFLT、N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周BUT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MD、RNFLT、NRA及BUT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结膜充血、眼内干涩各3眼,不良反应发生率6.00%;对照组发生结膜充血3眼、眼内干涩4眼、视觉模糊2眼,不良反应发生率9.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青光眼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但其临床病因学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眼压上升是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危险因素[5]。但临床研究也发现,治疗眼压仍无法有效地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即使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依然存在眼压反复升高的危险[6]。POAG是临床中最常见的青光眼之一,约占青光眼患者的80%。该类型患者因易发生视盘和视神经水肿,不易对眼压进行控制,同时可引起机体其他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失明,临床治疗较为困难[7]。
马来酸噻吗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8],是治疗青光眼的传统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阻断眼内组织中β1受体,使眼压降低,视神经血管收缩力减弱,血管输出量降低,眼组织耗氧量较少;同时,可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引起视神经和眼内血管收缩,使眼内血流量减少[9];通过降低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减轻视盘和视神经水肿现象,以治疗青光眼。但是,该药的治疗效果与患者自身膜稳定性有关,临床使用时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效果并不确切,对眼压不能进行完全控制[10]。布林佐胺是一种碳酸酐酶抑制剂,曾作为全身性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40多年,但因存在明显的酸中毒等不良反应而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1]。近年来研究发现,布林佐胺可作为降眼压药物用于治疗青光眼。本研究中使用的布林佐胺滴眼剂是一种新型的杂环磺酰胺酸酐酶抑制剂,与人体睫状体中的碳酸酐酶同工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减少房水形成,降低视神经水肿,有效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同时点眼压明显降低。这说明使用布林佐胺滴眼剂较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时,能更有效地降低眼压,以保证对青光眼治疗的效果。
当患者发生青光眼时,由于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可导致RNFLT变薄、NRA变小,造成患者视野缺损。因此,MD、RNFLT、NRA是对可能造成失明人群进行的一项检查,可判断患者视力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周MD、RNFLT、N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视神经损伤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尚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也说明两组患者眼压降低后减少了对视神经的持续损伤,阻止了视神经损伤指标的进一步加重。BUT是临床常用的干眼症检测指标,也是眼的泪液分泌功能健康与否的重要评估指标,而泪液是眼内压调整的重要工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6周BUT长于对照组。这说明使用布林佐胺滴眼能使泪液分泌增多,改善视神经水肿现象,降低眼压。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时可发生较多不良反应,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系统均可造成抑制作用,影响正常功能的进行。使用布林佐胺滴眼,因不与红细胞内的碳酸酐酶同工酶结合,故不存在口服时的不良反应[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使局部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POAG既能充分发挥疗效,还可降低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优于马来酸噻吗洛尔,可防止视野缺损进一步加重,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