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沈 丽
学习共同体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热情都具备很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彻底通过学生来落实教学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共同体注重沟通、交流和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对教材的分析,其重点就应该放在对于书本中例题的解惑上,其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题意和解题的关键步骤。
例2 有一家工厂改进了自身的节能设施,去年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较,每个月的平均用电量减少了2000千瓦时,这家工厂去年累计用电15万千瓦时。求这家工厂去年上半年的月平均用电量。首先,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是上半年的月度平均用电量,随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假设上半年月平均用电量为x千瓦时。通过题目中的条件,就可以得出去年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为(x-2000)千瓦时。再根据全年的用电量就可以得出方程6x+6(x-2000)=15000,通过去括号运算就可以得出x=13500,即去年上半年这家工厂的每月平均用电量为13500千瓦时。
课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于对已知题目的类比和反思,通过对于较为典型题目的归类和总结,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课后自学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要求学生针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式的总结,布置每一章节内容的典型习题作业。章节小节属于开放型任务,学生总结的内容既可以是针对单元性的系统框架总结,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种特别类型问题的看法及见解,目的是为了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布置典型习题作业则是为了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本章节内容的理解,需要注意的并不是布置完习题就一劳永逸了,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前期帮助学生将习题内容进行归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在一元一次方程当中,其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数字问题、和差分倍问题、等积问题、调配分配问题等。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在课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以下题目:
例1 有A、B两个工程队,A队共有32人,B队有28人,如果想要让A队的人数变成B队人数的2倍,那么应该从B工程队调配给A工程队多少人?
例2 小明和小红分别拥有书籍108本和54本,现在需要把小明的书拿给小红一些,使小红书籍数量是小明的5倍,那么小明需要拿出多少本书?
例3 甲看一本书需要若干天时间,如果每天读书32页,那么还剩余31页。如果甲每天多读4页,那么最后一天需要阅读39页。请问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的疏漏之处,并给出恰当的反馈意见。上述题目的共同点都是关于劳动力调配、物品分配以及时间分配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其中的共同点就在于要着重关注题目当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如例1中的不变量为两个工程队的总人数,根据这个不变量就可以设置相应的未知数,并且列出合理的方程。
总之,在学习共同体的大背景之下,充分研究学前回顾引导,学中例题答疑解惑,学后习题总结的模式,作为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是实现学生自学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