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出版社 孙 昕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在解题时对审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习题的表达方式以及解题方法经验的总结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学生在解题中除了总结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方法外,还应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呢?基于此,笔者提出按照解题思维程序,理清解题思路,构建正确的解题思维过程,达到又快又好地解题的目的。
通常来说,解题思维可分为:认真审题、积极探索、准确表达、反思总结这四步。其中,认真审题和积极探索是重难点,反思总结则常常被忽略。中学生解题遇到阻碍的主要原因大多是未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审题一方面要寻找题目的关键字词,另一方面要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进行适当的分解、整合,促使其向已知问题转化。探索则常从目标或结论出发分析条件,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联通条件与目标,建立题目条件与目标结论间的桥梁。反思总结是对结论进行验证,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并思考有没有其他途径和方法,使解题方法系统化。只要将解题的思维过程适当分拆,形成明确的解题思维程序,便可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解题习惯。根据中学数学解题思维特点,设计数学解题思维程序如下:
在解题过程中利用解题思维程序,寻找已知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反思总结拓展和巩固解题思路、方法。
分析目标: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方法探索:要求不等式中实数a的取值范围,可从解不等式着手。
策略分析:若从解关于x的不等式入手,不易联通条件与结论。分析结论“求a的范围”,将不等式看成关于a的不等式,再解这个不等式。
归纳总结:本题先分析题目条件及目标,将条件与目标结论用符号语言表达出来,再从条件与目标间的关联探索解题方法与策略,将关于x的不等式转化成关于a的不等式,得到a的取值范围后,用特殊值来验证,发现与题意不符,于是探索隐含条件得到正确答案。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条件向目标结论转换时应注意等价性。
评注:在解决本题过程中,思维程序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运用解题程序寻找题目的突破口,找出条件与结论的联结点,通过验证纠正了错误。解题思维程序中强调验证、归纳,是由于这两个步骤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常常是被忽视的,而缺少这些步骤一方面容易导致解题不完整,另一方面,缺少归纳也难以及时总结解题经验与方法。
解题思维程序的应用,为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操作较强的思维流向,使学生在该程序的引导下,一步步接近问题的中心,展开解题实践。解题思维程序强调学生的反思和归纳,在有意识的反思归纳中不断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力,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熟练运用知识迁移,形成解题思维程序。
实施解题思维程序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除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程序习惯外,在解题思维程序教学中还要把握以下几点: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暴露思维受阻的原因,由学生自主归纳解题要领。
在确定解题策略时,学生可能产生各种想法和思路,要启发他们表达出来。创设思维的良好环境,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在运用解题技巧和方法时有所突破。
让学生养成运用思维程序解题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领悟思维程序的各个要素与步骤,逐步放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
解题思维程序重在探索和反思,教师应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解题教学中,应注意思维程序的灵活运用,并不是所有题目都能用该程序来思考、解决。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减,顺序也可调换或交叉。关键是在程序的帮助下,学生思考的方向变得有序,验证、归纳成为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地提高解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