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川
摘 要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至此,在“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当中,思维在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别从话题共商,降低思维难度;合作共赢,拓展思维广度;多维共评,挖掘思维深度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思维训练对策。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09-0226-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口语交际、写作、阅读及识字等目标与学生思维的培养密不可分。在长期性的教学工作经验中也可感知到,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除了对语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之外,还对人的一生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性。所以,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内容,从多方面、多维度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培养训练其思维架构与活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深层次发展。
一、话题工商,降低思维难度
(一)集体思维,减缓思维坡度
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在开展语言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描述时,思维过程便正呈现出逐渐湿化,这除了对学生思维上的相互借鉴有利,而且还便于他们在思维上出现问题或者困难时,能够做到相互帮助,使他们在思维坡度予以减缓。在思维架构中,学生个体通常会出现一定障碍,此时,大脑便易出现疲劳、固化状况,特别是小学生,遇到思维困难时,便容易放弃、气馁。这样思维便会出现停滞状况,与其应有发展便不相适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孩子的思维乃是处于课堂之外的游离状态,而有些孩子则难以跟进教学过程,这种情况在每节课中均有发生。但如若利用小组合作,学生便会利用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助,实现思维空白与不足的有效弥补,运用他人的思维对自身的思维给予弥补与提醒,使孩子能够以一种比较轻松的姿态越过此障碍,从而实现思维难度的降低。
(二)共同学习,加法思维灵感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以问题为着眼点的,学生出现疑问,乃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表现。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愿在大众面前讲自身疑问表露出来,究其原因,可能是害怕在学生面前说错,引起不必要的评论与批评,久而久之,学生脑海中的疑问便越发减少,学生的思维也会由此而变得迟缓与停顿,整个课堂也就会演变成为一滩死水。对于这样的语文课堂,会让老师乃至学生憋闷。教师可向学生抛下一个话题,然后让学生尽情的讨论与描述,此乃第一步,让孩子的思维与同伴思维进行碰撞,获取同伴的支持与鼓励,彼此协商,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思维活性。
二、合作共赢,拓展思维广度
(一)分工合作,拓宽思维宽度
对于学生个体差异而言,通常较为狭窄,甚至还存在偏激状况,易钻牛角尖。而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便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宽度大幅拓宽,使学生在学习交流当中获取他人思维架构当中的有益部分,使其思维不足与空白得以补充。
(二)引发冲突,拓展思维广度
思维需激发,同时还需由冲突引发,在冲突与激发当中,学生方能变得善于思考、能思考。如若总是以一种“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方式来教学,则整个课堂便会陷入到思维的固定架构中,并且班级中活跃的总会是那几个成绩优秀、发言踊跃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思维定势。而通过教师创设核心民主的学生共同体,学生在此种氛围中消除了戒备心与紧张感,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分享出去,对于自身不足,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则可彼此碰撞,至此,学生的思维便变得越发广阔。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便可强化知识掌握与领会。
三、多维共评,挖掘思维深度
(一)对手互评法
对手互评法实际就是在小组内,让两名水平相当的学生相互对抗,互评对方,另由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做裁判,这样除了能够相互合作,分享各自的思维过程,还能深入激发他们的思维架构,此种一对一方式,甚至可达到一对众的思维交锋与碰撞,能够促进组内成员在语言思维能力方面的大幅提升。
(二)小组互评法
所谓小组互评即为各个小组之间开展互相性评价,各组之间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互动方式上的扩展,而且在教学后还能互动评论,激发灵感与认知,从而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训练作为开启学生智慧架构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有利措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通过以小组学习为监理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以善思、乐思及学好、用好语文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盈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扩散性思维训练探讨[J].开心素质教育,2014(6):49.
[2]仇云.强化思维训练予以方法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11):18.
[3]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