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区域经济下协同层城市发展战略新思考
——以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市发展为例

2018-10-08 07:51黎传熙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肇庆湾区粤港澳

黎传熙

(广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肇庆 526100)

引 言

湾区经济是城市群和区域集聚经济发展的特例,美国纽约、旧金山和日本东京具备湾区经济的典型特征。2009年,《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强调利用国家政策及粤港澳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协议等叠加优势,开启粤港澳更紧密的合作,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竟争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南粤海疆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域[1];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粤港澳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广东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被纳入顶层设计”[2]。粤港澳大湾区由9座城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是以珠江口为依托的城市群,聚集了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座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优劣势,提出其发展建议。

1 湾区经济内涵与基本特征

1.1 湾区与湾区经济内涵

湾区是海洋嵌入内地,被陆地半包围,由一个海湾或相连若干个海湾和邻近岛屿共同组成。湾区经济是经济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经济形态,是现代都市群的标志和名片,湾区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同时,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等重要特征,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3]。

世界三大著名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都具备开放的经济外溢结构、高效的创新能力、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强大的外向经济主导功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1.2 湾区的基本特征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是当前世界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湾区,三大湾区有着共同的特征,如庞大的经济体量、宜居的环境、包容的文化、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此外,湾区经济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2.1 拥有天然良港,交通网络便捷

湾区海岸线长,经济腹地广,海洋经济特征明显,海岸线有众多海港城市。世界著名湾区都是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资源不断发展,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港口经济发展形态、工业经济发展形态和服务经济发展形态。港口城市不仅是贸易进出口的重要门户,更是承接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是连接沿海城市与腹地城市、港口城市与内陆城市的重要依托,它极大提升了人、财、物、技术流的效率,起到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湾区交通网络建设完善,交通便利,使得湾区城市点到点的运输距离更短、运输时间更少、运输效率更高、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湾区的城市交通网效应得以充分彰显。

1.2.2 拥有超级核心城市,涵盖经济、政治、金融等中心功能

湾区经济崛起依靠的是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每个城市的具体优势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往往以一个核心城市为中心,核心城市涵盖经济、政治、金融等多个中心功能,如旧金山湾区以知识经济为核心,其拥有雄厚的创业基金机构作为支撑,大批中小企业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等环境中参与合作;纽约湾区则是集制造、金融、商业、政治、文化优势于一身,同时也是世界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城市;东京湾区各个港口之间互相合作,形成鲜明的分工体系、产业集群。协同层城市、辐射层城市围绕着核心层城市①[4],避免重复叠加,以谋求城市职能和产业的错位发展,共同提升整个湾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1.2.3 生态环境优越,拥有强大的科研支撑

世界三大湾区皆具备自然风景优美、工作生活环境优良、宜居宜业、文化包容性强等特点,这是湾区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也使得湾区成为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地,荟萃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而多元文化又进一步促进了湾区发展,刺激与反哺湾区城市的创新。同时,湾区内聚集着高度发达与种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为满足产业扩张需求,湾区内不仅拥有培养高端人才的高等学府,而且收纳了创新性研发机构和国家创新部门,如旧金山湾区就有四个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和五个国家级的研究实验机构[5],为了促进产学研互动与对接,政府会创建各种产业协作运行平台。因此,湾区经济便催生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1.2.4 跨越行政区域,合理分工协作

湾区一般由沿海岸线的城市群组合而成,其包含多个各自独立的城市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根据自身的先天优势和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业态及产业模式,与其他区域形成分工和互补,组建合理有序的分工协作体系,如东京湾区东京港主营内贸,横滨港主营外贸,千叶港供应原材料输入,川崎港则储藏原材料和制成品等,明确港口和各个行政区域城市角色定位,结合各自特点、优势、机会,协调互补,推动湾区各港口城市良性合作和可持续发展[6]。

2 粤港澳大湾区非均衡发展现状

非均衡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城市、各地区的区域背景、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政策扶持情况不尽相同,总是存在一些区域发展较另外一些区域发展更加迅速的状况,其代表理论有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好的区域超前发展,不断累积成果,从而要么产生回流效应,要么产生扩散效应”[7];艾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集中力量,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关联效应较大的主导产业”[8];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随着经济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中心区和外围区的界限会渐渐消失,经济可以在全区域实现一体化”[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首创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都存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创新活动会由‘高梯度’向‘低梯度’推移,创新也会由‘局部’扩张到‘大范围’”[7];法国经济学家佩罗提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增长极理论:“在一个区域内某个中心点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将会形成新的增长极,引起经济活动主体的不断成长和壮大”[9]。

自珠三角城市群构建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经济发展对比还是综合比较分析,本湾区各城市之间也必然存在着非均衡发展。就其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从地区发展内在来看,世界三大湾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如金融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等。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城镇密度最大、人口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具有市场化程度高、经济活力强、外向程度大等特点,区内大部分城市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换的过程中②,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尽相同,如广州是华南重工基地和岭南文化中心地,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和民营企业孵化地,佛山、东莞是制造业重地,中山是白色家电制造销售地,但要全面达到世界著名湾区的先进水平、实现高效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

(2)从2016年三大产业结构特征来看,广州和深圳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最高,江门和肇庆第一产业占比最高,而城市工业化发展水平滞后。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是解决很多人就业的产业,同时服务业发展也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符号。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是65.70%,但是几大城市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发展差距比较大,广州排名第一,为68.56%,肇庆发展水平最低,为36.47%,见表1[10]。

表1 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城市经济服务化程度

(3)从发展劣势和不足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几大城市群各自为政,目前只实现了区域联盟,未能实现所有城市之间全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缺乏宏观规划和指导,未能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企业或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有限,各城市之间合作程度不够;城市间交通设施亟待改善,交通枢纽功能不强,交通衔接不通畅;某些区域营商环境欠佳,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较低,城市附加值不高,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其他问题:缺乏功能划分导致产业重复发展建设,连片可开发土地资源储备不足,生态环境恶劣,新兴科技产业发展速度慢,公共服务差、效率低、覆盖面窄等一系列问题。

3 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发展短板突出

3.1.1 支柱产业发展乏力

肇庆目前产值最大的是金属加工业,其次是水泥、建材、陶瓷产业。肇庆目前过度依赖金属加工业以及水泥、建材、陶瓷等产业,但这几类产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和制造业微笑曲线最低端,缺乏科技含量且供过于求。在国家去产能、去库存政策影响下,许多企业处于半开工、半关闭状态,再加上陶瓷产业属于重度污染行业,直接导致该行业发展乏力,缺乏对当地经济的有效拉动。

3.1.2 龙头企业缺乏影响力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广东企业500强》中,肇庆上榜的企业只有5家,分别是广东天龙油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鸿特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金鼎黄金有限公司。在500强企业名单里,这5家企业排名基本偏中后,分别是第183名、第279名、第290名、第418名和第484名,广东天龙油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53亿元[11],位居肇庆营销收入第一,但肇庆却是广东省内极个别没有出现百亿级企业的地级市,肇庆龙头企业建设与珠三角核心区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赶超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征程还任重而道远。

3.1.3 经济服务化程度偏低

从结构来看,2016年肇庆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4∶48.1∶36.5,服务业占比不足40%,是粤港澳大湾区里服务业占比最低的城市,远远低于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水平65.70%,见表1[10]。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低不仅影响劳动力本地就业比,就业难也必然导致本地劳动力外流,失去对人才的吸引力。2017年,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数据显示,东京湾区第三产业占比为82.27%,纽约湾区第三产业占比为89.35%,旧金山湾区第三产业占比为82.76%③[12],肇庆市第三产业占比不仅远远低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和世界著名三大湾区指标数据差距更大,经济增长速度历年来持续下降,经济服务化程度严重偏低。

3.2 经济外向程度下滑

2016年肇庆对外经济指标下滑,全年进出口总额69.87亿美元④,出口47.27亿美元,进口22.60亿美元,同比上年都有一定幅度下滑,见表2[10]。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2个,合同外资金额13.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70亿美元,同比下降57.1%、61.2%和73.4%[10]。肇庆经济外向程度不断下滑,与湾区经济的创新性、外向开放性相悖。

表2 肇庆2016年进出口总额与增长主要指标

3.3 地区、城乡发展不协调

肇庆东南板块与西北板块长期存在着发展差距。2016年,东南板块地区生产总值1 458.0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69.1%,西北板块地区生产总值650.97亿元,占全市比重为30.9%,西北板块地区与东南板块地区发展水平悬殊。肇庆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 90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 115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通过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任务迫在眉睫,见表 3[13]。

表3 肇庆2016年东南板块地区与西南板块地区发展主要指标

3.4 城市人口聚集度有限,人口流失问题严重

人口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肇庆端州区、鼎湖区人口规模不足百万,2015年高要区加入肇庆之后,三个区常住人口为140多万,占全市人口比重为35.6%,城市化率为57.9%,人口集聚程度比较低[11]。此外,肇庆由于产业等原因,长期扮演着劳动力供给的角色,是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市,长期存在人口净流出的情况。2016年人口净流出率达到2%,城市的竞争力需要人口的繁荣,中国城市已进入“人口+人才”的竞争时代,如果城市缺乏对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地区的发展很难得到源源不断的、充足的养料和新鲜的血液,很难拥有人口红利,因此,扭转人口流失现象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肇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4 肇庆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和要素优势分析

4.1 肇庆经济发展功能定位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主要有资源和历史基础要素、交通及市场要素、组织及管理要素、行为心理和文化传统因素、社会民族因素,因此,区域经济学应以空间资源配置合理性为基础,形成日益规范的空间分析经济学”[9]。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其研究又有了新的模式:一是关注热点进一步转向区域问题的研究;二是研究的亮点着重于区域创新和区域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三是研究的内容更加综合化和多样化;四是研究的方法也更多转向数量化和模型化[14]。区域经济研究对象实质是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以及发展规律或经济发展中如何合理布局和优化组合的内容。

学者周起业认为:“区域经济研究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系统,并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原则来组织系统内各区域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地区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以多层次城市为结点,由交通网、信息网、服务网等网络系统将全区城乡构建一体化的经济有机体的科学”[15]。因此,2013年《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肇庆的功能定位是:肇庆必须走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相互包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也决定了肇庆在融入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更多生态和环境约束的考量。因此,肇庆在布局城市建设、规划产业体系时则需要更加综合地考虑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效益等问题,坚持走“低碳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模式,将全市打造成为集绿色清洁、功能智慧、创新创业、人文丰富为一体的新型湾区城市,见表4[16]。

4.2 肇庆经济发展优势要素分析

熊义杰在《区域经济学》中指出:“区域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更涵盖了包括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多项要素的影响制约。因此,区域经济的活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就不约而同受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人口基数、资源优势、环境因素、历史渊源、交通情况、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等多项指标的

表4 肇庆2013年各区县市定位及发展规划

影响”[9]。肇庆在区域发展和快速融入湾区经济建设中具备许多要素优势,以下对区域经济发展各项要素优势进行总结。

4.2.1 区位地理及交通枢纽优势

区域经济学经历了古典区位理论和近代区位理论发展阶段。古典区位理论中心思想以产业空间布局为核心,以成本—收益分析法对经济活动空间及联系进行考察,分为以“运输费用最小化,农业最佳布局”的农业区位理论[17]和以“工业运输成本最小化,厂商最优定位”的工业区位理论[18];近代区位理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关注区域划分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代表有俄林的一般区位理论——资源禀赋优势对工业区的塑造[9],沃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城市层级对中心地空间分布模式研究[19],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市场需求空间变量对市场区位体系的影响[9]。

肇庆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联通东盟经济区和大西南地区的咽喉位置,是广佛肇经济圈的重要发展腹地,靠近珠三角核心城市,紧邻广西梧州,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门户城市。肇庆围绕构建“十横八纵”交通网络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城轨、高铁、高速公路、国道、桥梁等重点项目建设,小步快跑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交通网络。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肇庆已经迈入城轨和高铁时代,2015年1月,南广、贵广高速铁路正式通车;2016年初,广佛肇城轨建成通车,随着城轨和高铁的陆续开通,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渐渐成型,肇庆进入“高铁经济俱乐部”;2016年底,珠三角环线高速、广贺高速、广昆高速、广佛肇高速全线通车,进一步成为对接珠三角地区和大西南地区的交通节点,其地理区位优势日益显现。而“十三五”规划期间,肇庆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投资了1 000亿元,主动打造“一条城轨、两条高铁、七条高速、一条黄金水道”的综合交通网络,助推快速融入大湾区核心区,打造成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

4.2.2 土地资源储备充足及价格优势

肇庆行政区内土地面积共1.49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充足,全市土地面积居粤港澳大湾区首位,占粤港澳面积的30%。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仅占市区面积的3.8%[11],可开发利用空间潜力大,而且工业基准地价、厂房租金、工人工资、水电价格均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随着湾区经济的发展,肇庆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各类企业200多家,初步形成了环保科技产业、医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科教服务业、商贸会展业等多个主导产业。着力建造广佛肇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等多个产业载体,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便捷的交通、充沛的土地、低廉的价格、日趋完善的配套措施,为肇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3 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及宜居宜业环境优势

肇庆有上千年的历史,曾是西江流域和岭南文化的中心,素有岭南文化发祥地之美誉,是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源头,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汇最早之地。肇庆以山为屏,以湖为核,以绿为廊,以江为带,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是大湾区的“绿肺”,是融“山湖林江”为一体的美丽山水城市。肇庆鼎湖山风景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是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盘龙峡生态旅游区古木葱茏,绿意盎然,是中国最大的天然大氧库。肇庆星湖最负盛名,被誉为“西湖之水,阳朔之山”,也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九龙湖碧波粼粼,山幽林密,被誉为“都市的后花园”。作为生态大城,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0.56%,雄踞珠三角首位,并且成功标榜为国家森林城市。市内西江水纵横全区、溪流遍布、江水荡漾、江帆掩映,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素有“黄金水道”之美称。肇庆作为生态大城,宜居宜业成为肇庆未来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竞争力,肇庆也即将成为集经济繁华、社会稳定、生态优美、设施完善为一体的低碳、绿色、宜居、商务示范城市。

4.2.4 政策支持及优质政府服务优势

《珠江三角洲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等多项政策为肇庆发展提供了长期总体指导,确立了“两区引领两化”⑤“珠江—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广东面向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等政策导向。此外,肇庆新区享有市级经济权限,享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建泛珠三角合作“三个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等多项政策支持。肇庆市委、市政府赋予肇庆新区自主发展权、改革权、创新权,实施政策倾斜,优先安排用地与环保指标。肇庆新区与鼎湖区共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中心围绕“高效便捷、精简服务”原则,规范流程标准,优化政务服务,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肇庆的发展拥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证。

5 肇庆融入湾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区域经济是研究确定可在某一区域有效地从事生产并获取利润的单个或集团产业,改善区域居民的福利,如何提高区域内人均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更有效地衡量收入,获得区域内资源最有效的利用[20]。吴殿延在《区域经济学》中提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形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生产布局优化”[21];结合湾区经济本质和特征,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增长极理论⑥为理论指导,依照肇庆目前发展情况和现有要素条件,为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有特色的和创新型湾区城市,对肇庆快速融入湾区经济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5.1 抢抓历史机遇,依托国家政策推动湾区经济发展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为肇庆开展各类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肇庆必须抓住机遇,主动行动,加快发展,努力在新一轮改革中赢得发展先机。建议建设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绿色生态涵养区和文化传承创新区,发挥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枢纽、水电价格等优势,构筑产业承载平台,充分利用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充沛的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引入人才、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实施“366工程”⑦,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⑧,实现肇庆作为广东辐射大西南和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湾区城市。

5.2 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拓展城市战略发展新空间

肇庆新区土地资源丰富,拥有珠三角为数不多的连片土地资源储备,土地仅开发6.5%,为珠三角九市平均水平的1/3,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有500多平方公里。肇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生产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工业基准地价格低,工业厂房租金低,水电价格费用低。对此要抓住机会,利用优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把肇庆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示范区”。定位大湾区功能承接地、面向大西南发展门户地,发挥东融西联区域枢纽功能,在城市扩容、产业协作、交通枢纽等多个方面予以重点建设,形成大湾区新增长极和新核心。

5.3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创新体系。积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力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打造产业载体平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创新、智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见图1。

图1 肇庆新区及高新区发展模式战略图

5.4 建立开放格局,以外溢功能驱动湾区经济发展

湾区是最具现代化、国际化特征的城市形态,可充分利用湾区内涵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开放格局,作为西联东融的重要枢纽门户城市,应该强化与珠三角地区、大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增强聚集与辐射功能,拓展战略纵深,形成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同时,引进龙头企业,谋划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做灵做活协作产业,慢慢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提升湾区经济以及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5.5 发展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湾区经济都是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经济圈,肇庆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0.56%,被誉为最美生态绿洲。因此,应顺势而为,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建设绿色生态涵养区。促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互动发展。同时打造特色小镇,探索以农带旅、以旅促农、工旅结合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优良的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和营商环境,实施租售同权、租房落户等政策,吸引各地高精尖人才,为大湾区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1]。

注 释:

① 核心层城市:临珠江口海岸线的滨海沿线城市。协同层城市:粤港澳湾区各行政区非核心城市。辐射层城市:泛珠三角区域其他城市。

② 典型湾区经济发展历程为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③ 2016年东京湾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0.27%∶17.46%∶82.27%;纽约湾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0%∶10.65%∶89.35%;旧金山湾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0.28%∶16.95%∶82.76%。

④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进出口总额与排名:第1名深圳26 307.01亿元、第2名东莞11 416.00亿元、第3名广州8 566.92亿元、第4名香港4 658.95亿元、第5名佛山4 130.80亿元、第6名惠州3 044.78亿元、第7名珠海2 753.05亿元、第8名中山2 237.80亿元、第9名江门1 261.80亿元、第10名肇庆431.6亿元(即69.87亿美元)、第11名澳门93.61亿元。

⑤ 两区引领两化: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

⑥ 法国经济学家佩罗20世纪50年代提出增长极理论: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产业;通过聚集效应,使得其他经济活动围绕主导产业产生极化效应;塑造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有充沛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尖端的人才等生产资源要素;必须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必须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⑦ 366工程:培育3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引育6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增6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

⑧ 1133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建成10所本科高等院校,建成30家新型研发机构,建成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及众创空间。

猜你喜欢
肇庆湾区粤港澳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