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一例

2018-10-08 01:21杨昌明赵廷方周成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抗酸麻风水疱

杨昌明 赵廷方 周成勇 徐 超 严 坤

1贵州省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62400 2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62300

图1 面部轻度浸润,双眉外1/3稀疏脱落图2 左腰背部色素斑、边界清楚,光滑图3、4 左膝关节内侧消退期水疱结痂,左小腿外侧水疱消退后色素瘢痕图5、6 真皮中上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组织细胞小灶性浸润(HE,×200;×1000)图7 神经支束膜内抗酸染色查菌阳性(抗酸染色,×1000)

患者,女,52岁。家族检查时发现“左下肢麻木少汗10个月伴左下肢水疱4个月”。患者10个月前无明诱因左下肢麻木少汗,未重视,4个月前左小腿外侧发生水疱,不痛不痒,未经治疗。3个月前左膝关节内侧再次发生水疱,不痛不痒,曾到当地卫生院进行治疗,用药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于2016年5月26日,县级疾控医师做家属检查时发现,其丈夫为我县治愈(BL型)麻风受累者。按疑似麻风给予相关检查,组织液查菌阳性,细菌密度指数(BI)1.3。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面部浸润,双眉外1/3稀疏脱落,左腰部可见一片3 cm×2 cm浅色斑,斑块边缘尚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感觉减退。左膝关节内侧可见3 cm×3 cm消退期水疱已结痂,左小腿外侧可见3 cm×3 cm水疱消退后色素瘢痕,左下肢干燥少汗(图1~4)。浅表神经检查,左右尺神经、左右腓总神经粗大,质软无触痛,运动功能正常。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皮肤组织液查菌:左右眶上阳性4+,耳垂、下颌、左腰背部皮损均阴性,细菌密度指数(BI)1.3。组织病理检查(图5~7):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多,真皮浅深层附属器周围轻度组织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神经束膜肿大,有细胞浸润,神经束内细菌稍多。抗酸染色查菌阳性3+(完整菌),组织病理诊断:麻风I类(未定类),结合临床及根据神经束膜内见稍多的抗酸杆菌,确诊为早期BL型麻风。疗前HLA-B*13:01检测(预防氨苯砜综合征),检测结果为阴性;给予MDT-MB方案治疗一年,治疗半年皮损已消退。

讨论麻风是一种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忽略而首诊漏诊、误诊。本病例在乡卫生院漏诊,诊疗过程反映出了六个问题:1、乡镇卫生院医师对麻风的认识不足;2、问诊不仔细不确切;3、体格检查不全面,本病例无明显诱因自行发现左小腿外侧发生水疱,且不痛不痒。患者面部浸润,双眉毛睫毛稀疏脱落,左腰部可见一片3 cm×2 cm浅色斑,感觉减退。乡镇医生未发现以上麻风疑似症状和体征导致漏诊;4、对乡镇医生麻风防治知识培训做得不够,尤其是麻风十大线索的培训需要加强;5、本例是县级疾控医生做家属检查时发现,充分说明每年家属密切接触者检查的重要性;6、患者没有主动到专业机构就诊,说明对密切接触者开展麻风健康教育不够,病人家属要及早到麻风专业机构就诊检查。综上所述,麻风诊断必须要求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牢牢的把握诊断要点。在临床上看到久治不愈、不痛不痒的皮肤病时,首先要想到是否有麻风的可能,不放松警惕;多想想麻风的特殊性,多考虑麻风的一些特征,然后再诊断为其它皮肤病。对乡镇医生加强专业培训,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本病健康教育对早期发现和确诊患者非常重要。另外保持皮肤组织涂片查抗酸杆菌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技术也非常重要,可为及时诊断本病提供必要的条件。

猜你喜欢
抗酸麻风水疱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37例麻风患者的家庭集聚性调查分析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何时服用抗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