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华
摘要:京剧丑角继承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优秀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成为“四大行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行当之一。丑角艺术可追溯到夏桀时代的“倡优”,记载比较详细的是晋献公时代的“优施”,他以滑稽调戏为主,既能歌又能舞,得到封建帝王的封赏和任用。
关键词:京剧;丑角;表演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62-01
优以俏皮的语言,或装扮模仿他人来进行讽谏和讽刺。司马迁在《史记》上所说的“谈言徽中,亦可以解纷”,恰恰说出了优的这个特点。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参军戏,宋、元杂剧,明传奇和清代的戏曲中,都有丑角艺术发展的记载与史料。
京剧丑角艺术继承了徽剧《借靴》、《一匹布》、《打樱桃》等;汉剧的《探亲相骂》、《胭脂》、《搬场拐妻》等丑角的剧目,并吸收了昆曲京腔、秦腔丑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以北京京音的“京白”为主,“韵白”与“苏白”(苏昆)为辅的语言规范。在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上,日益成熟完善,形成了京剧丑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孕育时期和形成时期的著名丑角,是咸同时代的著名京剧丑角演员刘赶三,“清十三绝之一”。他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王朝,目睹了封建王朝的日趋没落和昏庸无能。因此,在他的不少剧目中,自编台词讽喻时政。例如,《老黄请医》、《探亲家》等戏,就是其典型剧目。他常演的角色有《绒花计》中的崔八、《请医》之刘高手、《连升店》之店家、《十八扯》之哥哥、《拾花金》之花子、《下河南》之胡伦等丑角。他开创了京剧丑婆行当,他在戏中凡唱都伴以舞蹈身段,唱舞和谐,自然天成,虽憨态可掬,而绝无丑化人物之嫌。他为京剧丑角表演艺术的长足发展,开创了可资循蹈的广阔道路。这一时期的名丑还有黄三雄、杨鸣玉(苏丑,以武戏见长)。
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丑行在京剧剧目当中用得越来越多,表演艺术日益丰富起来。如文丑中又包括方巾丑(蒋干、张文远等)、袍带丑(程咬金、刘禄景)、婆子(刘媒婆、陈母)、丑旦(赛西施)等。杂、丑、平、店、脚、衙等一类角色。武丑(开口跳)如杨香武、时迁、朱光祖、胡车等人物,在武打艺术上都有新的创造和发展。
同光年间著名丑角有:罗百岁、王长林、德子杰等人,稍后有高回保、兹瑞泉、张文斌、萧长华、赵仙舫、夏日珊等。这些名丑艺术家中,王长林文武丑兼能,戏路很宽,常为谭鑫培配戏。在《问樵》中饰樵夫。他这个角色在念做方面,与范仲禹的动作配合得十分默契。例如,在樵夫说道:“……观见猛虎,口衔婴孩,赶上前去,是这样三拳两足……”时,用跨腿、转身、单腿抱月、踮脚、蹬步、走高矮亮相,尤其念到“三拳两足”时,用磕腕子、碾步、拧身、塌腰、斜蹲等属于武生表演范畴的身段动作。王长林敢于不受行当的限制,根据剧情人物的需要,大胆地吸收和创新的表演方法,是他艺术上获得较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京剧丑行凡演这出戏,均按这个路子进行表演。
萧长华先生是“京剧从形成到成熟时期”的著名文丑,他青年时代得与谭鑫培、王楞仙、何桂山、黄润甫、陈德霖、杨小楼诸京剧名家同台献艺。在艺术上积极进取,严谨不苟,表演艺术十分出色。与人配戏从不喧宾夺主,铺垫陪衬,严密得体,每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演技上不断精进,名声日显。中年后,他与梅兰芳先生长期合作,被倚为股肱,成为梅的默契相共,不可臾離的艺术伙伴。
在萧先生八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造出几百个为人们喜爱的丑角艺术形象。如蒋干、汤勤、张文远、贾桂、崇公道、王老好、渔丈人、金祥瑞、程咬金等丑角人物。他重新创造首演的丑角人物百余个。如:杨国忠、朱焕然、胡来、吴士公、吴赖、周幽王、孙秀等。他所扮演的人物忠邪善恶,面目各异;嬉笑怒骂,逸趣纷呈,都达到了形神俱妙、意韵真醇的艺术境界。
萧先生嗓音清脆响堂,有较深的唱功底子,对丑行唱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例如在《审头刺汤》中汤勤的[二黄原板]唱段中,他以孙(菊仙)派为基调,同时又吸收了汪(桂芬)腔,经融合后,形成别具一格的小花腔的唱腔风格。唱腔中的“莫老爷他待我”、“我那莫老爷”、“害得他一家人弃官逃走”、“去把杯搜”等句中,有假意的“哭腔”,有得意忘形的“颠腔”,揭露了汤勤口是心非、虚情假意的卑劣灵魂。在《秋江》、《选元戎》、《老黄请医》、《战蒲关》等剧目的唱腔中,都有新的创造。
萧先生念白爽利流畅,吐字清晰明快、传情意于轻重疾徐、抑扬顿挫之中,富有音乐性和韵味美。他在《法门寺》中扮演太监贾贵,其中的“念大状”是戏中的重要情节,也是文丑中最具典型的念白之一。这段“引子佣京白念,除用“崩、打、粘、寸、断”的方法之外,对于京白的字音特别讲究,没有一个倒字,不仅字音不混,而且高低相衬,声调清朗。这个“念大状”的节奏是:慢、中、快,要求“贯口”的叙事性、抒情性、节奏性,合而为一地构成音乐性和戏剧性。萧先生的韵白和苏白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京剧丑角艺术在京剧“戏改”中的改编剧目和新编剧目中,有新的创造与发展。这些丑行的艺术家,在努力继承和发扬京剧丑行艺术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对京剧丑行艺术进行较大的尝试与变革。例如,《十五贯》、《秋江》、《三岔口》、《三打祝家庄》、《杨门女将》、《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等戏中,丑行人物的艺术形象,都有新的创造、新的发展,对于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表现方法和新程式的艺术手段,为京剧丑角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