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2018-09-27 09:02姜雪缪海涛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姜雪 缪海涛

摘 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需注重教材内部的语篇联系,将教材与教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对比与纠错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在预设与演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在辩论与反思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4年,教育部发文《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指出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2]。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换言之,思维品质体现的是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3]。

思维品质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学科在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上都有各自的侧重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4]。基于学生已有的汉语思维与英语学科可以发展的英语思维的异同,英语教育可以着力发展学生以下思维品质: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开放性和创造性[5]。尽管英语教育可培育的思维品质并不局限于这些,但这六点是英语教育的学科优势所在。为此,笔者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1为例,试图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将教材与教法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优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在对比与纠错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

前不久一项关于21世纪不会被取代的职业测评中,教师的职业排在了第一位,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内容的不可复制性或者不可替代性。如果教师的授课内容是照本宣科或者完全依靠幻燈片展示,那么这样的教学是完全可以被取代的。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有效解读便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先熟读教材,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的二次加工。在自身对教材内容是否合适、主次重点、衔接次序有一个全面且清晰的认知下,教师才能为自己的教学注入新鲜的观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

Unit 1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英语最先接触到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导向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后续阶段的英语学习。所以笔者首先以该单元为切入点,探讨教师可以通过纠错和对比的形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的可能性与操作性。在Welcome to the unit的介绍部分,教师可以请学生注意首句: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discovery, learning, and hard work! 在请学生解释discovery、learning、hard work 三部分意义的基础上,可询问他们这三个词的排序是否合适。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给出自己的理解:对高中生来说,学习是首要任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付诸相应的努力之后,学生方能有所发现。因此,这句话的顺序应调整为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learning, hard work, and discovery.

接下来对该页的四幅插图进行研究。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适应这样对教材批判的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循序渐进,降低难度,帮助他们建立思维方式的“脚手架”。教师可以请学生将书本翻至目录页,浏览本单元的内容。在书本的色块分隔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Word power、Task、Project对应的关键词,即school facilities、school activities、school club。继而学生可以将之纳入大标题School life之下,从而了解本单元的内容构成。在这些铺垫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与同桌探讨这些插图的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话,又该怎样更改教材内容。因为前期已经了解了单元构成,所以学生迅速将前三幅图(Huge campus and low buildings, Lockers for every student, Small class size)归入school facilities 的范畴之下,最后一幅图(A lot of activities)自然属于school activities。所以,若想概括性地介绍本单元内容,应只保留一幅关于学校设施的图画和一幅学校俱乐部的图画即可。

这样的纠错与调整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还能够将单元布局与局部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切换宏观与微观的视角,从而对教材有一个更深入的认知。同样的,借助这样的方法,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Reading部分的内容,对标题School life in the UK进行拆分。school可理解为 a time (a year)和a place(CMHS: Central Manchester High School)。从时空的维度理解这个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life展开联想。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书中找出能够体现英国学校生活特点的词汇:changes、challenges 以及choices。接下来可用首字母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联系:

—What is life?

—Life is from B to D (birth to death).

—What is between?

—Its C (changes, challenges, choices).

此篇课文讲英国学生的校园生活,那么自然可以将其与中国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对比。除了上述以C为首字母的词汇外,其实英国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可以用leisure来进行描述。与国内相比,英国学校的上课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半,另有集中的午休时间,此种安排不可谓不惬意。另外作者提到作业量的问题,恐怕也能让国内学生羡慕不已。在这样的对比下,学生自然会思考两种教育体制的异同,这时教师播放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部分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国教育在英语国家的应用情况,从而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自身所处的教育大环境,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 在预设与演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现在江苏省使用的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是2010年7月的版本,使用至今已有8年,教材中的某些内容难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Unit 2 的标题是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对于这个话题,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一学生其实是很有发言权的。对于同样这篇课文,不同年代的学生、不同地域的学生的思考恐怕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在做好初步预设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喜好和烦恼。以Welcome to the unit 为例,第三幅图(Dont you think this is a waste of time?)描述的是父母无法理解青少年的追星现象。对明星的迷恋在青春期学生中屡见不鲜,教师需要通过访谈证实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了解学生最近追求的偶像是哪些人以及喜欢他们的原因,以便在授课时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这样有预设的课堂内外的对接,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热点,增强其对两代人立场、观点的包容度。

无独有偶,预设在这个单元的Word power 部分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运用。该部分涉及俗语,但书上给出的例子较少,远不能达到学生俗语积累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教师会选择单方面补充。但事实上,学生会将这视为一种额外的记忆负担,心理上难免产生抵触情绪,何谈理解和运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这个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完全可以自己上网整理这些相关俗语。教师可事先将全班学生均分为若干个小组,请他们各自收集喜欢的俗语。上课时,先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写下小组收集的俗语,然后采取抢答加分制,每个小组都可以抢答翻译其他小组的俗语,分数高者获胜。因为每个小组所找的资源都不尽相同,所以总有一部分属于学生的未知区域,在这时候,他们为了加分,就需要对陌生的俗语进行预设,短时间内大脑的高速运转,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的活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思维的敏感性。

“所谓教育,就是要在学校知识的获得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和职业之间建立有效联系”[6]。本单元Reading部分是戏剧的形式,比起刻板的陈述与问答,由学生自己演绎的方式会更加鲜活,更加有趣,更具有表现力。教师可事先将班内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明确小组所需职责,由学生自行商讨决定自己负责的任务。这篇剧本共分为两幕、三个场景,但是结局却仍有创作的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就剧本的走向展开预设,为其续写结局,最后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的探究与合作,易于形成一种头脑风暴的集体思考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创作热情。相较于普通的角色扮演,续写结局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将原剧本仔细研读,理清故事脉络,还要在不违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使情节引人入胜,整个剧本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怎样的衔接能使表演更为自然,利用怎样的道具可以提升剧本效果,这些都是学生在协同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倾向于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更加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学生在表达思想、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激发思辨的火花。相比较独立思考,这种集体式的头脑风暴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其思维的开放性,彼此之间的欣赏和良性竞争也会促使他们提出更优秀、更完备的意见,这在无形中又会优化他们思维的质量,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三、 在辩论与反思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青春期是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除了追求独立与自由外,对于外貌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在这个时期引入Unit 3中关于外貌和健康的主题,再合适不过。笔者在教授该单元时,正值影星莱昂纳多在中国开设了新浪微博账号。于是笔者将他年轻时的俊朗形象与中年发福的形象进行对比,询问学生对这两幅照片的喜好。笔者原先预期不少学生应该都会选择那幅俊朗的照片,而事实上不少学生都表示喜欢那幅中年的照片。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授课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在遇到学生反应与自己预设冲突的时候,大部分教师常会执着于自己的预设,努力把学生的意见“引导”到自己的思维轨道上来。然而,在这个学生思维的活跃期,教师恰恰需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能低估学生的认知和判断,这个时候他们的想法兴许比教师预估的更具思想性和深刻性。在被问及为什么喜欢莱昂纳多那张中年照片的时候,学生表示心宽才能体胖,中年莱昂纳多的体型体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又佐引了魏晋风流人物以及沧浪者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思想,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在了解了现阶段学生对于外貌的分歧之后,笔者摒弃了在课文教学中灌输美学教育的理念,在Reading部分的授课中引入了“外在美和内在美,谁更重要?”这一辩题。学生分为正、反方外,还增添了观察、裁定、总结的人员。课文中为了外在美而牺牲健康的做法自然成了学生的重要论点,与其反复叮嘱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能因小失大,反倒不如让他们自行总结和陈述,当他们自信地表达论点后,更有利于他们将观点内化和实践,因而对他们自身的塑造也是有所裨益的。辩论的过程主要是对观点的建立和反驳,限时条件下思想的双向流动就需要敏捷的思维来支撑,与此同时,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在这样的交锋中得到锤炼。台上唇枪舌剑,台下的学生也不能无所事事。他们需要仔细观看双方辩论的过程,对他们论点的合理性、论述的逻辑性进行自己的判断,在细致的倾听与反思之后,他们需要给出适当的评论。在这个不断提炼言语要点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也会上升至一个新的层面。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点评时,还可就其人文性、美学性问题布置学生写作,以书面表达的形式让他们直抒胸臆,口语与书面语言的切换,行文的组织和框架的构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度。

对于学生而言,最熟悉的两个地方就是家和学校。这两个地方是学生生活的主体,其实也就对应了本册教材前两个单元的内容,而最后一个单元,其实是对学生自身的内外情况进行思考。综上,其实这本书的编排是以学生为原点,向外辐射其生活而开展起来的。在这样单元间的联系和反思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进其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几个单元有意识的磨合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有效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品质提升的过程中,核心素养也得以优化。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渠道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基础教育各阶段。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服务,都要结合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通过探究高中阶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推动其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3]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85.

[4]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5.

[5]魯子问. 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7.

[6]DEWEY J. Democracy and education[M]. Canton,SD:NuVision Publications, 2009: 227.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