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教学核心价值”

2018-09-27 10:51张辉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雾凇拟人文体

张辉

当下,由于研究不够深入,一些教师认为,在理解课文时穿插一些“语用”知识的讲解,或嵌入一些说写训练环节,就算是“语用型”阅读教学了。“语用”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嵌入式”导致教学呈现形式化、浅表化倾向,不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为实现“语用型”阅读教学的有效突破,就必须集中于“语用”这一核心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使其真正具有语文教学核心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一、 “语文教学核心价值”的内涵,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取向

1. “语文教学核心价值”的内涵。什么是“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呢?郑桂华教授认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她主张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郑桂华教授认为,要从四个维度去判断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1) 具有语文的特点。(2) 具有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3) 具有统领性。(4) 便于上升为“类概念”。

2.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取向。郑桂华教授提出“语文核心价值”,主要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虽然与中学语文教学有许多共通之处,但是,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学段目标,以及不同文体的语用侧重点不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去判断小学课文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

我们认为,小语课文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应该与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及落实各学段相关目标要求结合起来;以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作为不同文本“语用”教学内容取舍的依据,创造性地从课文“文体”的角度切入研究。

“语用”教学,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催生出具有勃勃生机、优质高效的阅读课堂。

二、 探寻小学语文教学核心价值

1. 低年级“语文核心价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和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小学低年级的课文语用教学重点应该为:感悟词语搭配和构词规律,训练准确用词能力;关注句型结构,学习基本的、典型的句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确立低年级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呢?

(1) 从郑教授提出的“四个维度”去判断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

以苏教版二上《夕阳真美》为例,大量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征,容易被学生理解、迁移、运用,成为语言学习的样板。此外,学习这三个拟人句,学生可以获得在其他学科学不到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它“具有语文的特点”。再者,抓住这三个拟人句来设计教学,具有统领性:即通过抓住拟人句的理解来感知文意,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感悟夕阳之美,在感悟夕阳之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便于整体把握课文内涵,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蕴的认识。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如“连绵起伏”“ 余晖”“ 壮丽”“灿烂”等,赏析、揣摩、体悟,感知夕阳壮丽,体会景物之美;通过观插图、看录像等来营造情境,并借助飞扬的想象,在反复诵读中体悟意境美,使学生在图文对比中,明白我国古代文论中“诗中有畫,画中有诗”的美学主张。通过本文的学习,归纳为阅读这一类文章的基本图式,也有利于迁移到其他这类叙事性文本或诗词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2) 以是否具有学段性、文体性,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判断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

《夕阳真美》是写景的叙事类文体。此类课文语用侧重点为:(1) 在整体感知、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品读课文,感悟景物之美;(2) 学习作者采用了哪些写景手法来写景的,重点体悟写景手法在表现景物方面的作用。

抓住了三个拟人句展开教学,既能体现低年级语用教学瞄准关键词、句的训练这一重点,又能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景物之美,体悟拟人的写法在表现景物方面的作用,彰显写景类文体的语用特点。此外,这种大量的运用拟人句来描述景物的写法与特征,是学生感到“陌生”的,应该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除了3个拟人句外,词语也是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点。这是由低年级的学段目标所决定的。在教学中,词语可以整合到句子训练之中。《夕阳真美》一文的“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则可确定为:聚焦并重点品读文中的三个拟人句,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当和描述景物的精妙传神,感悟夕阳之美;比较这三个句子,发现句型结构特点,出示与课文景物相关画面,学写拟人句。

2. 中年级“语文教学核心价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年级的课文语用教学重点为:在低年级瞄准关键词、句的训练的基础上,掌握词句理解的新方法,重点抓住语段及表达方法的训练,学习典型的语段结构形式。其中,“语段的结构学习”和“理解词句的方法”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如苏教版四上《雾凇》一文,是一篇状物性说明文,此类文体语用训练侧重点为:(1)了解文章要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2) 理清说明类文章结构顺序;(3) 欣赏、学习说明类课文的言语形式、语言表达、说明方法的多样及布局谋篇的精巧。

如何判断《雾凇》一文的“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呢?

《雾凇》这篇说明文,主要向学生说明了雾凇的成因及形成过程。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先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了雾凇的成因,即“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其中,“过于饱和”和“遇冷”是雾凇形成的必要条件。然后,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抓住“过于饱和”和“遇冷”这两个关键词,采用递进的说明方式,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地向读者说明了雾凇形成的经过。作者这种“成因+递进式说明”语段结构这一教学内容,是本文最典型的写法与语用特征,不仅符合郑教授提出的判断“语文教学核心价值”的“四个维度”, 而且符合学段目标、文体的特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整合标准。

所以,《雾凇》一文的“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可以确定为:聚焦并重点品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的成因及形成过程;欣赏、学习课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发现作者“成因+递进式说明”的“语用”典型特点;出示与雾凇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如雨、雪、雾……),进行语用实践。

3. 高年级“语文教学核心价值”。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已经有的一定的发展,所以,高年级教学在中年级重点抓住語段及其表达的训练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学段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高年级的课文教学重点为:关注文体及写法的训练,侧重于布局谋篇。

如苏教版六上《爱之链》是一篇记事的叙事类文体。此类文体的语用侧重点为: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怎样叙述和描写事情的方法,重点体悟它在叙事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判断《爱之链》一文的“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呢?

《爱之链》这篇小小说中语用训练点很多,如果在课堂上每个语用知识点都讲,“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陷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尴尬局面,也不能体现“语文教学核心价值”的统领性和代表性。

仔细分析这篇课文的语用训练点,不难发现,品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抓住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在以前学过的许多篇文章(如《爱如茉莉》《最后的姿势》等)中都已经学习过。而布局谋篇的精致巧妙,却是学生陌生的。本文作者匠心独运,以爱为主题,以爱的传递为主线,叙述“爱”在乔伊、老妇人、乔伊的妻子,再到乔伊之间传递的过程,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本文构思最为巧妙之处在于:“爱”由乔伊开始撒播,最终又回到乔伊身上,形成一条完整的“爱之链”。文章结构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意蕴深长,令人叫绝。这样构思,不仅能使学生明白应该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能使学生明白爱人就是爱己,帮人就是帮己的道理,会让学生对爱心传递的价值感到强烈的震撼。作者这种“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构思,应该是本文独特的言语现象,是学生以前未曾接触的,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布局谋篇又是高年级课文教学重点,且符合郑教授的“四个维度”,理应成为本课的“语文教学核心价值”。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把品悟作者的语言特点、体会抓住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作为教学内容,只是将其整合在课文“独特的言语现象”中一起教学而已。故而,《爱之链》一文的“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可以确定为:聚焦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了解人物的品质;理清“爱”的传递过程,感悟“爱”的传递价值,发现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爱的传递事例,进行语用实践。

(作者单位:徐州市睢宁县李集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雾凇拟人文体
雾凇岛的“繁花”
拟人句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雾凇奇观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雾凇岛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