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教版教材中“资料袋”的开发与利用

2018-09-27 12:12邓芸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开发策略

邓芸

【摘 要】人教版小學语文教材中的“资料袋”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资料袋”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可以依据其内容元素,利用图片和文字,善用“资料袋”;可以按照教学进程,通过课前预习时渗透或课内运用,巧用“资料袋”;还可以拓展应用范围,与实践活动、语用训练相结合,活用“资料袋”,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资料袋;开发;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新增了“资料袋”板块,以此促进学生主动了解课文的有关信息,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料袋”理应被广大教师认同。然而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教学资源,致使“资料袋”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课程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依据内容元素,善用“资料袋”

(一)精美图片来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感知的阶段。“资料袋”中色彩明丽的图片,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让图片为文本所用,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案例】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

师:同学们,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你们属于哪个民族呢?能介绍一下自己民族的特点吗?

(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以汉族为主)

师:瞧,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客人,请你们仔细观察,他们有哪些方面不一样呢?(出示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

生:我觉得这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很有趣。

(师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教学生字“傣、昌、昂”)

生:我发现他们的服饰不同。

(生针对少数民族的着装、佩戴的饰物展开讨论)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每个民族的服饰不同,风俗也不一样呢!

生:傣族有泼水节,白族有火把节。

师:是啊!纳西族的人民在绘画和剪纸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景颇族民风淳朴,景颇人的性格干脆直爽;等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小学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吧!

(生读课题)

学生对于少数民族了解得不多。文章的主题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而“资料袋”中呈现的图片,能让学生迅速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气息,形象地理解文中“鲜艳、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图文对照解疑难

“资料袋”中鲜明的图片便于学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而图文结合的形式更有利于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如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的“资料袋”对钱塘江潮水形成的原因作了补充。文字的叙述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略为抽象,为此教材在文字下边配上图片加以说明。图文结合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特殊地形与潮水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一奇观的来龙去脉。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为此,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图文对照自学“资料袋”,再上台边比画边讲解,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精美文字促解读

“资料袋”呈现的内容多以文字为主。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其知识点罗列清晰,辐射面广,信息量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边读边画,再小组内议一议,同学间相互补充信息,从而拓宽“资料袋”的内容;也可以是教师讲解渗透,无痕地将其穿插于课文的学习中。教学的形式可以视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

【案例】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师:同学们,这首诗中的“万水千山”仅仅是指文中提到的这些山水吗?请你们读读“资料袋”,用笔画一画,想一想长征途中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山水。

(生边默读边画)

生:从“资料袋”中,我知道红军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

生:红军还走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从课外书中我还了解到草地上遍布沼泽,有不少红军陷入其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师:你们读得很仔细。那么从这些数据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自由说想法)

师:你们很有想法。从“资料袋”给出的文字和数据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让我们来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本课“资料袋”有效地拓展了诗歌中的内容,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长征的背景、意义,还体会到万里长征的艰难和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二、按照教学进程,巧用“资料袋”

“资料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巧用“资料袋”,做到“一物多用”。

(一)课前预习,呼应文本

1.布置任务

将“资料袋”的内容放入预习的环节中,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预习的实效。如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文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颇有难度。为此,在学习课文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后的“资料袋”,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将“资料袋”的预习放进导学单的“先学导航”板块之中。如下表所示。

2.指导方法

在预习“资料袋”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资料袋”的内容与文本联系起来。如在了解了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后,学生重新思考文中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一句,对于此前的疑惑之处便有了顿悟。“资料袋”内容和课文内容相互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在追悼会上作此演讲的原因及意义所在。

3.检查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小组,在组内交流“资料袋”的预习成果。在交流中,学生互相纠正预习中的不足,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交流后,组长根据组员完成情况打分。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课堂阅读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二)课内运用,加深理解

1. 借助资料,解读课题

由于受到阅历、知识面等局限性的影响,学生对于人教版教材中一些文章的题目比较难理解,如《乞巧》《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普罗米修斯》等。此时,教师可借助文后“资料袋”进行巧妙突破。

【案例】三年级下册《乞巧》

(生齐读课题)

生:(迫不及待)老师,“乞巧”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师:你真会思考,课后的“资料袋”关于乞巧介绍得可详细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看看你能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师出示“资料袋”,生反馈)

生:我知道了乞巧节的来历,原来是因为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让自己也变得和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呢!

生:我还知道了乞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真有意思。

师:你们很会读书,从“资料袋”中得到了那么多的信息,真棒!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诗中是怎么描写姑娘们乞取智巧的!

《乞巧》这首诗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课伊始,教师便依据学情顺势穿插“资料袋”的学习。学生解疑之后,对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意思也就知晓了。这样用“资料袋”帮助学生完成对课题的理解,既有课外的收获,又满足了课内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2.读议资料,把握重点

合理利用课后“资料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有效地把握重点。如六年级下册的《一夜的工作》,要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全面了解周总理比较困难。为进一步诠释总理的高风亮节,笔者认真地引导学生学习“资料袋”中提供的《周总理的一天》,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使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读着“资料袋”中的那一串串数字,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个个感慨万分:“原来我们的总理真是夜以继日,一天只休息一小时!”……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对总理的光辉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3.拓展资料,突破难点

教师面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要加以引导、点拨,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教学中,若能在教师较难讲清楚、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予以突破,课堂将焕发勃勃生机。

【案例】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师: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和谐,多么幸福啊!可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安宁、和平吗?默读第5、6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生:许多人还生活在战火的恐惧和饥荒中。

师:是呀,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地方的百姓,因为无端挑起的战争而无家可归。

(师出示同册《小英雄雨来》后面的“资料袋”)

师:读了这篇资料,你有什么感想?

(生自由谈想法)

以上教学中,教师采用联系生活经验和链接战争资料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利用“资料袋”让学生阅读与思考,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三、拓展应用范围,活用“资料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若能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资料袋”的使用加以开拓创新,学生就会有丰厚的收获。

(一)学会信息搜集

学生阅读课文,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加工者。如学了四年级下册《蝙蝠与雷达》一课的“资料袋”后,教师让学生搜集运用仿生学原理发明事物的相关资料。学生搜集了“鱼和潜水艇”“水草和锯”“蜻蜓和直升飞机”“人脑和电脑”等有趣的信息。借“资料袋”再生“资料袋”,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开启了阅读的渠道,使学生学习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结合语言训练

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性,教师使用“资料袋”时的方法应灵活多样。如可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续写创作,实现作品的价值。再如三年级下册《珍珠泉》一文的“资料袋”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泉。教师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最喜欢的泉”的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将“资料袋”的应用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创新,保护他们的探索积极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

学习了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后“资料袋”的内容,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处民居,出一份手抄报。组长根据组员的特点分配任务。如擅长信息搜集的学生负责上网寻找相关资料;绘画出色的学生负责排版设计;书写出色的学生负责抄写资料;朗读出色的学生负责交流介绍。这项作业让静态的“资料袋”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不仅了解了民居的分布位置、建筑特点,还了解了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资料袋”中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资料袋”虽并不显眼,却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重视“资料袋”的开发与利用,善用巧用活用“资料袋”,让“资料袋”发挥重要的作用,给语文课堂添彩。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浙江省龙游县启明小学 324400)

猜你喜欢
开发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