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琼
古人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形象地说明了环境与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环境的设置就恰似一根法力无边的魔棒,拥有它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如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这种灵动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不会喜欢生动有趣的数学呢?课改理念又怎么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能和灵感的产生。”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学的求知欲
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而儿童学习的兴趣常常是从好奇开始的。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积极主动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使他们产生知识上的“好奇感”和“饥饿感”,从而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手持“三球仪”走进教室,立刻引起孩子们较大的反响,有的议论纷纷,有的在心理纳闷:老师怎么拿“三球仪” 来上数学课呢?等学生安静后,我让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分别说一说自己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亮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话音刚落,孩子们又是一阵小议,急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我由此揭题并板书课题“年、月、日”。这种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达到了以趣促问,以趣促学的目的,为探索新知促进乐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乐学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恰到好处的比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和诱导学生,使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和谐交流,鼓励学生在‘动中学、想中学、说中学、乐中学,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展示自我个性和表现的机会,在乐学中實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情感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教学 “数的整除”,快下课时,我并没给45名学生布置作业,而是设计“动脑筋离课堂”,先出示卡片2,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走。学生走了一些,又出示卡片5和3,让学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41、43的学生。此时,我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老师出示哪一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呢?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乐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出现了妙趣横生的场面,真正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育理念。
三、大胆创设操作环境,诱导学生乐“做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一堂课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就懂得珍惜;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就增长了勇气,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使人人都有收获。
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请学生测量并标出各种不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报出其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来猜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学生带着惊奇和疑问,走进了发现和探索的征途,有的用先测量后再计算的方法,有的用折纸的方法,有的把三个角撕下来重新拼在一起的方法, 还有的用长方形对折成两个三角形等的方法探究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学生们很快揭穿了“老师总能猜对”的秘密。接下来又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能推导出五边形、六边形……一百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能揭示N边形内角和的规律吗?”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折、拼、算、量、思等,终于发现了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80°×(N-2)。学生在探究、交流、合作中真正成了乐于“做数学”的主人。
四、创设质疑问难情境,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疑能使学生由学记向学问转化,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需要,也是一堂成功课的关键之处。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就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倾听孩子的心声,有意识地创设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孩子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真情对话,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全部调动到课堂学习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回眸一笑百媚生。
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出了这样一道题:1、2、4、( )、( )、( ),后面加上一些数,使这些数排列起来有规律,一位学生填出了:7、11、16,理由是分别增加1、2、3、4、5……,我微笑着点点头;第二个学生又想到了:8、16、32……,理由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为后个数,我又满意地笑了,正在这时,突然发现有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起,这是一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迟疑地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我想填1、2、4……”,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同学害羞得埋下了头,我示意大家安静,亲切地说:“你的想法不错,真了不起!能大声能大声地说出你的理由吗?”那位学生慢慢地起头:“我觉得重复也可以是一种规律。” 说得多好啊!简单重复何尝不是一种规律,大概受这种想法的启发,学生的热情一下又高涨起来,“老师,我又想到了另一种填法,1、2、8、1、2、16……,”。同学们都沉醉在寻找规律的兴奋中
总之,多年的教学我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用思想教书,用智慧育人。开课,体现“趣”字;授课,体现“实”字;练习,体现“精”字;结束体现“活”字。积极激发学生参与乐学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与“建构”,才能使“乐学”之花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