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坤鹏,徐保来,杨爱琴,梁丽丽
1.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南阳 473000),2.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 030000)
主题词 荨麻疹/中西医结合疗法 @润燥止痒胶囊 @氯雷他定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皮肤科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由各种元素导致皮肤、血管等出现暂时性组织内水肿或炎性充血,临床表现为四肢、躯干等出现斑块或发生风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意义重大。虽然慢性荨麻疹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抗组胺药物对其治疗具有一定效果[3]。氯雷他定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一线抗组胺用药,但长期临床实践显示[4],氯雷他定发挥临床疗效的同时,用药安全性有待提高。润燥止痒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含有的中药成分共同发挥作用,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祛风止痒,对多种皮肤瘙痒疾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为提供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参考,本文选择我院皮肤科接诊的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润燥止痒胶囊疗效及对外周血CD4+/CD8+水平的影响研究。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皮肤科接诊的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中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5];可定期复诊并配合随访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者;就诊前1个月使用过组胺药物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妊娠期及哺乳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本研究开展前提患者知情并同意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94例对照组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5.13±2.15)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13.52±1.24)个月。106例观察组中,男60例,女4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34.93±2.5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14.12±1.19)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用量:1片/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规格: 0.5g×36粒/盒,生产批号:20141215)治疗,用量: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给与1个月的上述治疗,并于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
3 观察指标
3.1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6]: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将临床疗效划分为痊愈-SSRI≥90%;有效-60%
3.2 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采用Attune NxT 流式细胞仪及配套的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测定。
3.3 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取5 ml外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总IgE)水平。
3.4 复发标准:皮肤出现瘙痒、皮损复发或加重。(5)不良反应:嗜睡、口干、头晕、乏力。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4、TNF-α和总IgE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的IL-4、TNF-α和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4 两组患者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复发率为4.7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3.54%和9.57%,两组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表4 两组患者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过敏源不确定。但不论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发病机制,共同通路为肥大细胞活化,炎症介质和组胺被释放,增加了血管通透性,造成局部水肿,引起风团[7]。抗组胺药物只参与慢性荨麻疹病理过程,未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对疾病的治疗只存在于改善临床症状程度,复发控制效果不佳。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荨麻疹属血虚风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润燥止痒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含有生地黄、何首乌、苦参、桑叶等主要成分[8]。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9],生地黄具有镇静、调节免疫和抗炎功效;何首乌系含蒽醌类化合物,可促进肠管蠕动、调节免疫和抗炎;苦参含有22中生物碱,具有镇静、防过敏及抗炎的作用。上述数味中药合成的润燥止痒胶囊具有通便、润燥、祛风止痒等功效。
通过慢性荨麻疹患者风团数目、最大风团直径、瘙痒程度和皮肤划痕情况,对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根据SSRI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氯雷他定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明显低于单纯氯雷他定治疗的患者(86.17%)。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10],两种药物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发挥协同作用,抑制风团产生,改善治疗效果。
CD3+、CD4+和CD4+/CD8+是临床上常用的反应人体细胞免疫状况的指标,其是机体T淋巴细胞重要亚群[11]。本研究中,两种方法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后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下降,且氯雷他定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患者上升/下降幅度更明显。证明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氯雷他定联合润燥止痒胶囊具有抗过敏作用,润燥止痒胶囊能显著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此外,随着医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认为慢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炎性机制,对于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12]。IL-4、TNF-α和总IgE是常见的血清学指标,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IL-4促进细胞合成IgE,二者又可协同作用,刺激组胺和肥大细胞的释放,诱发机体产生过敏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IL-4、TNF-α和总IgE水平均下降,且氯雷他定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患者IL-4、TNF-α和总IgE指标水平下降幅度更明显。表明与单纯氯雷他定治疗相比,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更能显著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状态。
氯雷他定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患者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其复发率仅为4.72%,明显低于单纯氯雷他定治疗的患者(13.54%)。且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安全性更高,表现在联合用药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
总之,润燥止痒胶囊可显著提高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外周血CD4+/CD8+水平,减少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提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