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玉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言之,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生长的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疼痛和不孕,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治疗方面,具有易复发的特点[3],为妇科常见病,亦是临床待于解决的一大课题[4]。本研究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本研究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8.5±3.7)岁,单纯内膜异位症 19 例,并发子宫肌瘤 7例,并发腺肌病 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30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6.3±3.9)岁,单纯内膜异位症 20 例,并发子宫肌瘤 7例,并发腺肌病 3例,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行腹腔镜术或剖腹产术,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孕三烯酮辅助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从第 3 d 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 mg/ 次,2 次 / 周[5],连用 6个月。通过回访和复查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及12个月的愈后效果。
根据康复情况,治疗的效果共分为三种,盆腔检查阳性体征不明显,平时无痛经及腹痛症状,为痊愈;盆腔检查表现盆腔组织有增厚,或可及触痛的小结节,下腹部有持续性或间断性的疼痛,痛经消失或减轻,为缓解;超声检测或盆腔检查显示有异位病灶,疼痛症状复现,为复发[6]。
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1)由于雄激素水平改变造成的体质量增加、多毛、声音改变、脂溢性皮炎等;(2)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造成的如点滴出血、潮热、多汗、烦躁等;(3)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4)胃肠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疗效情况如表1所示,术后6个月、12个月均为:实验组患者的痊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实验组有1例患者转氨酶轻度升高,但并未停止给药,给予护肝措施后,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
目前,对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手术治疗仍是主流[7],但是由于病灶常常粘连、分散、结状性、囊肿状等,造成术中分离困难或分离过程中出现破裂,均使得病灶难以完全清除[8],从而使得复发率高,难以根治。因此,笔者为了观察孕三烯酮辅助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孕三烯酮进行辅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中,实验组的复发率约2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在50%左右。对患者术后给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抑制患者垂体和卵巢的功能,从而使患者子宫内膜萎缩、水肿,进而闭经,异位病灶因缺乏滋养而坏死,继而吸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9-12]。本文中,术后6个月、12个月均为:实验组患者的痊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中,关于孕三烯酮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肝功能损害方面,会使转氨酶轻微升高, 但是对此无需停药,给予护肝治疗,转氨酶就能恢复正常,此外,可能会出现痤疮、潮热、体质量增加等表现,总体来讲,辅助应用仍然是有效且安全的。
综上所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
表1 两组患者6个月、12个月后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