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学后教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再放光芒

2018-09-26 11:16黄琴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杨某先学遗嘱

黄琴华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里的能力和品格。要养成这种素养,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在一个又一个基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体验、探究、发现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己的品格。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以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七课第1框中“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案例 杨某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已出嫁,妻子早逝,还有母亲和一姐姐。杨某和妻子共同建有两套房子,个人存款5万元和非法放高利贷获利的2万元。后来,杨某身患重病,在生病期间,主要是侄子楊立照顾。杨某病逝前立下遗嘱,其中有两条内容是:1.一套房子留给侄子杨立。2.儿子不求上进,屡教不改,不能继承遗产。

思考:

1.杨某的哪些财产可以作为遗产?为什么?

2.哪些人是法定继承人?杨立是吗?

3.女儿能继承遗产吗?为什么?

4.杨某立下的遗嘱中的第二条合法吗?为什么?

5.遗产到底应该由谁继承?

此处的教学流程分三个环节:1.学生对照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解决能解决的问题。2.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尝试解决。3.教师精讲点拨,解疑释惑,构建知识网络。

一、让学生在自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看书,也不是教师简单罗列几个问题,让学生对照教材找答案。真正有效的先学,应该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的自学。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来说,尤其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针对“哪些财产可以作为遗产”,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得知,作为遗产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公民死亡后,二是个人的,三是合法的。杨某死亡后留下的财产,学生能判定非法放高利贷获得的2万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存款5万元是个人所有可以作为遗产。针对两套房产是否都作为遗产,看书不仔细的学生便会把“共同”误作“个人”,从而把两套房产全部看作杨某的遗产。

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先学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学生自学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教生”的合作学习,即通过讨论、质疑、辩论等方式解决自学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针对问题“女儿能继承遗产吗”,中国的传统说法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受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女儿是不能继承遗产的。可是教材在讲遗产分配时指出要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如果女儿不能继承,何来男女平等呢?正是这些疑惑,使学生才有合作探讨的愿望和动机,才会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在讨论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层次的学生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让学生在老师的精讲点拨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经历了“自学”“合作学习”环节后,有些问题可能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后教”,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精讲点拨是教师在了解了前面两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解答学生疑问、规范学生表达、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进行必要的拓展、构建知识网络等活动。比如,针对“杨某立下的遗嘱中的第二条合法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学生依据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知识是无法解决的,这时教师就要补充相关法律知识。相关法律规定,遗嘱应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而杨某的儿子属于未成年人,没有生活来源,根据规定,遗嘱第二条是不合法的,也是无效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领悟到了思考、探究的重要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行动。教师采用先学后教策略,使学生受益的不只是学科知识的增加,更有核心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杨某先学遗嘱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送上门”的逃犯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被偷的遗嘱
儿子能否继承父亲生前赠与他人的财产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16岁少年盗窃同村村民钱财获缓刑
将捡到的钱捐给灾区,应当承担责任吗
这样写遗嘱无效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