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玥
【内容摘要】生物学科强调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积极地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意识,不妨让“陷阱”做客初中生物课堂。在“眼和视觉——近视眼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教学“陷阱”,引导学生填埋教学“陷阱”,让学生克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关键词】陷阱式教学 初中生物 内涵 意义
“陷阱式”教学法强调教师利用学生以往生活实际经验或前概念,通过设置陷阱、填埋陷阱等环节,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深化认识。“陷阱式”教学法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范式”。
一、陷阱教学法的内涵
“陷阱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说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简单行为,而是学生自己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理解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通过经典的“饿猫实验”提出了“联结-试误”学说,即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過程而自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形成新的条件作用。
“陷阱”教学法就是以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说为直接依据,通过教师设置“陷阱”,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先掉进“陷阱”,出现错误;再让学生进行反思,理清出现错误的原因;最后自己重现建构理解知识,从“陷阱”里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陷阱式”教学法对生物教学的意义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陷阱式”教学法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1.强化学科知识记忆
采用“陷阱式”教学会使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矛盾或对立面,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当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教师的点拨或自我思考后被解决,学生会对之前出现的错误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并避免以后不再犯此类错误,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新的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
2.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当教师所设置的“陷阱”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学生此时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自己试图去解决问题。此时“陷阱式”教学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教师应注重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而“陷阱式”教学则是一个较好的培养方式。“陷阱式”教学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会使学生产生深刻思考,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从而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初中“陷阱式”教学实例分析
初中生物学的内容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利用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或利用原有知识对某个新学知识进行“理所当然化”的理解。可是部分生物学知识点不是普遍规律适用的,学生的思维定势可能导致会出现对于新知识的理解错误使学生无法掌握该知识点的情况,因此可以适当的采用“陷阱式”教学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1.了解学情,设置陷阱
以初中生物学“眼与视觉”这一节课中“近视眼的形成”为例。本节课先讲授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形成视觉的过程,学生也清楚了睫状体可以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近视眼总会说到睫状体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眼睛得不到放松才会导致近视。近视眼患者的特点是晶状体的凸度变大,而凸度变大则应该是睫状体伸长压缩晶状体导致的,也就是说睫状体紧张时的收缩方向是向晶状体方向的,睫状体变长。而学生在学习肌肉收缩时,记住的主要形式是缩短收缩,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推理,睫状体收缩时缩短,晶状体凸度应该变小,成像应该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这就与所学知识点相违背。
因此,在讲授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时,故意设置一个“陷阱”情境,即“睫状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会容易形成近视眼,请同学们来分析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2.演绎推理,掉入陷阱
学生会跟觉睫状体紧张的条件,推理出此时睫状体收缩,由于睫状体的收缩缩短,导致连接的晶状体变长,晶状体变长后,凸度减小。分析到这一步时,学生就会发现,继续分析下去,物体成像应该是落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这是远视的表现,而非近视眼。部分学生可能会再重新开始推理过程,寻找在哪一步出现了错误,如果还是利用原来的知识概念——睫状体紧张缩短,那么后续推理都是正确的,学生就会在此时产生了认知冲突,寻找问题关键所在。
3.归纳分析,走出陷阱
在学生已经成功掉入“陷阱”,产生认知冲突后,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这个“陷阱”。这个时候教师适时地讲授睫状体的收缩原理已经对晶状体的调节,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充分意识到睫状体这部分的肌肉与之前所接触到的肌肉收缩形式并不一致。学生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推理下去,发现是可以得出晶状体因为睫状体的收缩,导致凸度变大,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形成了近视眼的结论。
4.加强巩固,合理拓展
在填补好学生知识点空白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新知识点自主分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此时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因此可以请2-3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总结一下近视眼的形成,举一反三,再请1-2位同学分析一下远视眼形成的原因,从而全面、牢固掌握视觉、近视眼及远视眼的形成原因。与此同时,可以适当拓展知识内容,请同学们回去再去查找一下,身体中还有那部分肌肉组织的收缩和舒张是异于我们常理推断的,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亮. 智能教学:有馅饼也有陷阱[J]. 教育:周刊, 2017(40):29-30.
[2] 杨伟海. 巧设“陷阱”,优化教学[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5(10):11-12.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