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芬
【内容摘要】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的学习目标。本文就合作学习中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如丢弃背离课本、合作学习中的交流过于自由、交流无效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使其合作学习中的交流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 数学语言 能力 合作学习 现象 对策
一、探究的必要性与发展背景
伽利略曾说:世界是一本以数学语言写成的书。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语言则是数学思维的载体。《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只有在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当下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推广和盛行,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也初见成果。然而却存在着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放手过度、交流缺乏数学的严谨性训练以及优生差生的分化趋于严重的现象。因此我以学生为实验主体,以课堂为主要实验“阵地”,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字、符号、图形语言的相关训练,在一定的阶段性训练后,总结出有效的合作学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
二、合作学习背景下语言能力培养的现象与对策
(一)课本专业数学语言的回归
1.现象:丢弃、背离课本
课本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是知识世界的主要窗口。合作学习的注重学生的活动形式,聚光于优生的演示和讲解,导学提纲是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堂沟通的主要载体。教师忽略引导孩子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最关键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因此课本的设计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较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学生也缺少从书本获取专业数学语言的意识。
2.策略:回归课本、以课本为主
把数学课本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和载体,合作学习的课前自主学习的第一个步骤是阅读书本,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每一版本的教科书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试点才正式推行使用的,其权威性是不言而喻的。部分概念性的数学语言,学生通过书本就可以获得,也没有什么探究性可言。。书本是数学学习者永恒不朽的专业的数学语言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充分利用好数学课本,提高数学语言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二)语言培养需要教师的主导性的回归
1.现象:交流自由、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提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師退下讲台并将讲台让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中,听过去学生讨论热烈,看上去学生在合作在探索,老师叫合作马上动起来,老师叫停下来马上停止,课堂又热闹又易于把控,可是深入剖析,这样的课堂老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做了什么?学生在这些热烈的讨论中有了怎样的提高?在实验初期,我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讨论交流,期望优生能带动差生去学习去说,但是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发现学习效果欠佳。显然,老师的主导性作用缺失了,学生的高效学习何以得到保障?
2.策略:小组交流目标化、具体化
自主学习并不是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是学生自由摸索。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计划,设计和引领,需要教师参与其中,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要以把舵的角色存在与课堂,引领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了提高学生语言交流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我把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具体化,把流于形式的讨论交流变为更为高效的学习模式。
(三)教师回归课堂的“引领”角色
1.现象:学生“一言堂”
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部分教师会误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说的越多越好,教师整节课就站在一边随便说几句。优生在讲台上说的又完整语速又快,表面上大家都掌握好了,其实中差生听的云里雾里,课后练习检测发现,中下生都没有掌握好该掌握的知识。敢问,这样的课堂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课前指导?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2.策略:教师回归“把舵”课堂角色
教师回归把舵课堂的角色,并不是说教师要回归一言堂的老角色。教师作为知识探索的引领者和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管是什么学习模式都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三尺讲台还是要回归给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在让学生体验学习探讨知识的生产,但是课堂活动的策划、重难点的突破、知识点的归纳这些重要的环节都还得由教师完成。比如在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时候,学生是会展示出几种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很难做到对方法进行归纳的,学生也不会知道在用筛选法的时候选择较小数是最佳的。也就是说,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进行方法的择优,这些是学生自身无法做到的。
三、意义和小结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以上所写只是自身经历课改并观察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和自身的反思。课程改革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因为没有创新和改革就没有进步。我们要学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多学习理论知识和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和反思,这样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2] 余文森, 林高明, 叶建云.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