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维军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子宫肌瘤在妇科临床比较常见,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属于生殖系统良性肿瘤,据医学文献报道,子宫肌瘤发病率逐年增加[1]。当患者明确子宫肌瘤诊断后,需尽快在短时间内择期手术,以避免延误病情,目前多建议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案诸多,比如子宫肌瘤剔除术等。需要注意的是,若子宫肌瘤较大,且无妊娠需求,则多建议且切除子宫,但保留卵巢分泌功能,临床效果多较好。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分析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及其他指标差异,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按照随机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1例,年龄25-63岁,年龄平均(44.52 10.11)岁,单发者32例,多发9例。对照组41例,年龄25-64岁,年龄平均(45.25 11.23)岁,单发者33例,多发8例。对比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包括:(1)临床资料完整,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2)入组前6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3)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包括:(1)药物过敏者;(2)意识障碍,精神系统疾病;(3)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重症感染;(4)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5)子宫肌瘤直径超过7cm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合并子宫腺肌瘤者;(6)哺乳期女性;(7)其他不适宜参加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对照组则利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超声等检查措施,明确子宫肌瘤具体位置,术前一晚禁食不禁水,灌肠清洁肠道。观察组全身麻醉,头低臀高位,术前向子宫体内推注适当缩宫素,促进宫缩,在(反)麦氏点及脐部皮肤做手术切口,送入腹腔镜,建立气腹,剔除子宫肌瘤,反复查看腹腔,确认无误后关闭腹腔;对照组经皮切开,钝性分离,切开子宫剔除肌瘤,反复查看确认无残留逐层关闭腹腔。两组术后给予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跟踪随访12个月,统计妊娠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選择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使用 及 检验,当<0.05,数字差异明显,具有获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胎盘早剥率及前置胎盘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详见表1;观察组术后不同程度盆腔组织粘连率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观察组复发率与残留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少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异物感,随年龄的增长,子宫肌瘤直径也随之增长,且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子宫肌瘤目前多经剔除术治疗,按照手术方式不同而分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2-3]。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便捷、视野开阔等优势,但存在机体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康复时间长等局限性;而腹腔镜手术存在机体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康复时间短等优势。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术后12个月内妊娠,但术后妊娠率组间差异较大(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对妊娠影响可能较少。但本次研究同样证实,开腹手术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较低、残留情况少于腹腔镜手术,但腹腔镜手术粘连情况较轻,妊娠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
总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言,其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合适,但腹腔镜手术残留率及复发率均高于经腹手术组,而且影响妊娠因素主要包括盆腔组织粘连情况、术后复发及残留情况等。
参考文献
朱科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5(24):20-21.
蔡兴苑,卢丹,代荫梅,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9):769-772.
朱翠婷,汪友娇.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对妊娠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