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妩英
摘要: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最初的语言技巧发展到认知层面,又从对文本形式的单模态认知延伸到多种模态识解。本文基于Forceville的多模态理论对从意象、声音、图像角度对电影《唐人街探案2》进行多模态探析,从而展示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特点,以及其对电影主题传递的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 隐喻 意象 唐人街探案2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085-02
自1980年George Lakoff與Mark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以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仅限于是种语言(或修辞)现象,它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越来越多人了解他们的概念隐喻理论。随着当代科技发展,对隐喻的认识跨越了语言这单一模态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Charles Forceville将概念隐喻理论延伸至非语言模态,由此提出“多模态隐喻”的概念。Forceville提出语言只是众多交际符号中的一种,包括声音、色彩、线条、空间布局等在内的其他的交际媒介或手段也可以用来构建和表达概念(Forceville & Urios-Aparisi 2009)。
一、多模态隐喻
根据Forceville(1998)在其书中所说,首先,模态是指“利用具体的感知过程可以阐释的符号系统”,例如人们使用的文字,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即一种模态;其次,“单模态隐喻是目标域和源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与之相反的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都分别完全用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而国内有学者认为此定义严格,而采用广义的定义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共同参与意义构建的隐喻(赵秀凤,2011)。例如,只用书面文字的文本就属于单模态;而漫画既有文字又有图画,就是多模态。人们的感官有五种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味觉,也可以看作五种模态,但为了界定清晰并便于研究,Forceville(2009)进一步将模态分为以下九种:图像符号、书面符号、口头符号、手势、声音、音乐,气味、味道、接触。多模态隐喻的使用结合了各种模态的特点,突破了文本的限制,综合图像、音乐等其他资源强化了意义的表达,多种媒介符号的相互结合,充分调动感官的相互协作,加强了信息的传达和情感的交流。
二、电影《唐人街探案2》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
电影《唐人街探案2》是一部口碑较好的国产喜剧悬疑电影,本文试从多模态隐喻视角下意象、声音、图像等方面对此影片进行不一样的解读,从而理解电影作为多模态结合的媒介的特点与传达信息的优势。
(一)意象隐喻
“探案是一场比赛”。在电影的开始,主人公就介绍了一款侦探软件,只有顶级的玩家才会被邀请参与这次的案件侦破,就像是在参与一场比赛,因此体现了“探案是一场比赛”的隐喻。在美国居住的华裔牧师七叔悬赏500万巨额美金寻找杀死自己孙子的凶手,于是全世界的名侦探齐聚在纽约,展开一场巅峰对决。各侦探都参与案件调查,想要先于对方找到凶手赢得奖金,这就是一场侦探间的竞赛,在侦查过程中,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推进侦破进度。同时这也是一场与凶手的竞赛。在第三位受害者出现后,主人公秦风和唐仁推断出了凶手的行凶特点和规律,而且下一个受害者也即将出现,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在凶手痛下杀手之前阻止他。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比赛中,两个主人公获得了胜利,及时终止了凶手的杀人计划,营救了第四个受害者,使得电影结局皆大欢喜。
“凶手是猎物,侦探是猎手”。同时,该影片中还有一句台词,是日本侦探野田昊对秦风说的:“狩猎愉快”。这是将侦破案件、抓住凶手当作了一场狩猎,表现出“凶手是猎物,侦探是猎手”的隐喻。一般情况下,人们印象中的猎人是机智勇敢的,并能最终捕获猎物,因此体现了侦探们的思维敏捷、行动力强的特点;而提到猎物,读者可能会想起《小红帽》中的大灰狼,是凶残、可怕的,同样影片中的凶手也是如此。
(二)图像隐喻
电影中的特效也比较成功,其中有些场景体现了“大脑是宫殿”的隐喻。电影运用电脑特效把角色推理过程的“思维殿堂”从2D变成3D,秦风用“曼哈顿计量法”推算凶手方位以及在监狱墙上推演犯罪规律的场景很直观,将角色的“思维殿堂”跃然于立体画面,展现的是一个十分华丽的记忆检索过程。不得不说,这是典型的大脑是宫殿的隐喻,将大脑看作一个宫殿,人的记忆与推理就是在宫殿中的场景并建立起相互不同房间的联系,从而搜寻出想要的结果。影片中,秦风的角色定位是个天才侦探,他的记忆力极好,将整个纽约的地图隐射到头脑中,通过“曼哈顿计量法”与案件已知信息结合从而计算出凶手最常出现的地方。而在影片后面秦风同样利用自己的记忆宫殿在监狱将三个受害者信息、五行和人的肝脏内部图像结合在一起,推算出下一个受害者的特点,从而锁定凶手和受害者,对受害者进行救援。
(三)声音隐喻
电影的情节和画面是核心要素,然而,音乐在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声音可以包括音乐和音响。这里主要探讨一下音乐对电影表现主题、渲染气氛方面的作用。王炳社(2013)认为音乐从其产生就是隐喻的。对音乐的理解离不开人们的身体经验。舒缓的音乐让人们放松,映射的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景;快节奏的音乐,则映射的是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会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
影片中秦风、女警察陈玲出场,秦风、唐仁与宋义在医院换成女装时响起的音乐《Welcome to New York》的音乐片段,节奏轻快,同时配合人物出现画面让人眼前一亮,突出了人物的重要性并提醒了有趣的情节发展。
在电影中秦风、唐仁与宋义在纽约市立图书馆寻找书籍时的背景音乐则是快速的,声音突出响亮,表明时间的紧张,寻找书籍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不巧的却是徒劳无获,影响了破案的进程,从侧面表达了“探案是一场比赛”的隐喻,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使观众也产生了与主人公一样急切的心情。不久之后的一段音乐出现在三人在公园目睹了凶手后追击凶手时,紧张快速,同时带有弹拨类乐器和人的拉长音的声音,渲染了刺激紧张的追击场景的氛围,“探案是一场比赛”的隐喻表达得恰如其分,使观众有种惊吓与紧张之感。在危机时刻凶手就像猎物嗅到了危险就会竭尽全力想要保全性命,体现了“凶手是猎物”的隐喻。不过主人公没能抓住凶手也为之后故事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三、结语
本文从多模态隐喻视域下从意象、声音、图像角度解读了电影《唐人街探案2》,从而探讨了多模态的作用和从中体现出的人物特点和电影主题。影片中多模态的应用体现了“探案是一场比赛”“大脑是宫殿”及“凶手是猎物,侦探是猎手”的隐喻,这些隐喻对喜剧电影的娱乐效果和展现悬疑推理剧的特点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Forceville,C.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New York: Routledge,1996.
[2]Forceville,C.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A].In G.Kristiansen,M.Achard,R.Dirven,& F.R.de Mendoza Ibanez (Eds.),Cognitive linguistic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C].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6:379-402.
[3]Forceville,C.& Urios—Aparisi,E.Multimodal Metaphor[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9.
[4]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6]王炳社.论音乐隐喻的产生[J].民族艺术研究,2013(4):56-59.
[7]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1):1-10.
责任编辑: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