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2018-09-26 10:17夏颖怡
现代交际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制度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

夏颖怡

摘要:当前,加快机电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加强高职类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当前机电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存在制度不规范;“双师型”教师培养周期较长,引入渠道单一化;“双师型”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职称评审制度存在欠缺;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应当思索依托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012-02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就开始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各类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最早见于1990年《中国教育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文章中,王义澄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将“双师型”教师定义为:“能文能武、理论密切结合实际的教师,即教师加工程师型”。对于“双师型”这一概念,有的指对应“双职称”,既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有教师系列的中级以上职称,也有其他行业中级以上的职称;也有的指对应“双证”,即教师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还有的指“双能力”,这一说法开始关注“双师型”教师的深层含义——既拥有作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能力,又有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理论与实践融合,达到专业理论教师技能化,实训教师理论化的“理实一体化”要求。教育部主管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副司长王继平认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双师型”教师指向教师个体——既有精湛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又有理论教学的功底;广义的“双师型”教师指向教师群体,界定范围扩展到整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既强调教师个体素质,也对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构成提出了要求。[1]

2017年,国务院对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新的描述。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允许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和确定兼职报酬。推动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2]

一、机电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随着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文件的颁布,全国各地机电类高职院校加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在促进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必须承认,当前机电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认证制度不规范

“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存在制度不规范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言,当前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直接导致“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实际操作执行层面都存在着概念模糊、量化操作标准难以明确的问题,使得全国各地的机电类高职院校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标准,亟待国家完善相关方面的政策,规范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

(二)引入渠道单一

机电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周期较长,引入渠道单一化。不同于其他专业,机电类专业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不光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学术知识(如电子技术、机械设计、信息技术与控制等),还要能实践操作机电设备、机电产品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等。这让机电类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才引入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引入师范院校或者工科综合大学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教师,机电类理论知识扎实,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过硬,但缺少一线的实践操作技能,需要通过入职后的进修培养才能慢慢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引入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作为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一线生产实践操作技能,但在授课技巧、理论知识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上又存在欠缺,也需要通过入职后的进修培养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分析全国各地机电类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是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师引入渠道,这些高校毕业生学术能力较强,但实践环节薄弱,给高职院校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

机电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进入21世纪,虽然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教师培训,特别是专业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上依然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培训支持体系欠完整等问题。当前,承担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主体依然是各大职业院校或者工科综合性大学,但对机电类专业而言,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一线车间的技能更迭速度较快,想要“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操作讲解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是不能仅仅依靠在学校的短期培训,而是应当定期安排机电类专业教师到企业、下工厂,实打实地操作、锻炼,才能真正掌握一线的专业技术,才能让机电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至于和社会脱节。然而,由于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国家教育部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但是依然欠缺相关的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平台法律文件,使得各个职业院校虽然有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由于缺少约束机制,部分存在教師“走过场”的问题,也有部分企业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不让教师、学生深入到生产核心部门,只让参与挂职的教师和实习的学生重复简单的生产劳动,对教师、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不大。

(四)“双师型”职称评审制度存在欠缺

虽然当前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应用型高校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当前“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考核新体系尚未出台,“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上依然存在着欠缺。具体表现为:绝大部分机电类高职院校教师的高级职称晋升依然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的相关文件为准,教师职称晋升的指标依然偏重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和论文数量,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方面存在欠缺,使得当前不少教师依然以学术型研究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一心扑在“科研”上,以发表期刊论文,特别是核心期刊论文为主要的奋斗目标,忽略了自身实践技能的提高。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实践操作技能确实存在难以量化的问题,但是,高职院校还是应当发挥政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加快“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完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构建。

(五)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高等教育逐年普及,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切实提高了我国社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和培养目前存在跟不上学生人数扩招的力度,生师比超过国家标准,教师教学任务陡增,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专业培训和学习出现停滞,自身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双师型”发展力不从心。同时,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虽然在大力提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但除了在课时费上有少许差别外,并没有在其他的福利和待遇上有所体现,而一名机电类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当前“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和待遇不成正比。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上存在的欠缺,违背“亚当斯公平理论”,让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懒于、疏于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缺乏完善自我和提高自己的动力,专业发展意识淡薄。[3]

二、結语

当前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让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时代,中国社会步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面对社会的需求,机电类高职院校理应思索如何依托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对当前机电类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各高职院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和发展需求,遵循科学、有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双师型”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机电类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机电类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舒鸿,高查清.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与建设要素[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4):45-4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Z].

[3]蔚丽娟. 髙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研究——以秦皇岛市髙职机电类专业为例[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制度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
司改背景下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制度之完善
浅析股灾中的中国式熔断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