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晶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品质与素质,而对人的品质与素质培养影响最为直接的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本文以笔者的班主任家校共育案例入手,探讨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事例明理;家校共育;提升价值
主题呈现:
我班小阳生活在一个重组家庭,父母忙着做生意对他疏于管理,更缺乏关爱。他不讲卫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总是喜欢骂人打人。他的后妈还是喜欢这个孩子的,平时经常为他买新衣服、新玩具,只是因为后来生了个女儿,俩孩子相处不融洽。小阳总认为父母偏袒妹妹,心里渐渐对这个家有了排斥。
过程呈现:
事情起因:
那天,夜漸渐深了。忙碌了一天,身心疲惫,刚准备就寝,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老师,你有王涵家的电话号码吗?”
“怎么啦?”一丝不安潜上心头,果不其然,电话里传来小阳妈妈焦急的声音:“今天小阳把书包放在家门口就出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有同学说他到王涵家去了。”
我立即将王涵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小阳妈妈。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安心就寝了。但刚刚洗漱完毕,“叮铃铃……”刺耳的电话铃又响了,又是小阳妈妈,她焦灼、疲惫的声音差点击中我的心脏:“老师,小阳六点钟就从王涵家里走了,到现在八点多了还没有到家,怎么办?怎么办啦?”
“找呀!还能怎么办?”说话的音量突然一下高了八度,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你们马上问问平时和小阳一起玩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知道小阳的消息。”“老师,我们早上六点钟就出门忙生意去了,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也不知道他平时和哪些同学一块儿玩。”竟有这样的家长,只知道做生意赚钱,根本不管孩子。我来不及抱怨了,马上通过校讯通和家长QQ群向其他家长求助。家长们得知消息后,也都心急如焚,立即向自家孩子打听小阳的去处。小彭的家长更是热心,他还开车带着小阳的家长四处寻找……折腾到晚上十二点多钟,小阳仍然音信全无。
夜里,哗哗的雨声,隐隐的雷声,我辗转难眠。虽然孩子是到家后又出去的,跟我没多大关系,但想着夜不归宿的小阳,我的心还是揪得紧紧的:孩子,你到底在哪儿?千万千万不要出差错呀!
漫漫长夜终于过去了。天刚亮,我便赶往学校,希望能从其他孩子口中听到小阳的信息,或能见到小阳。七点多钟时,小阳妈妈说小阳回来了。”听到孩子回家的消息,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好不容易才盼到小阳来学校,我赶紧上前问明原委,才得知他是去找自己的亲妈妈了,妈妈恰巧不在,又遇上大雨,身上没带钱,只好在乡村基里呆了一晚上。
可怜的孩子!我不禁泪湿眼眶,不由得揽过他的肩膀:“孩子,记住老师的电话号码,以后有什么事情给老师打电话。”
解决方案:
一、事例明理
我随手接来两满碗水,让他同时端起,告诉他不许洒了。只见他端得异常辛苦,不是左边的水洒出来,就是右边的水洒出来。于是我告诉了他一碗水难端平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他其实爸爸妈妈也爱他,只是有时候心有余力不足。在我们的一生中,很难追求绝对公平。当我们面对不公平的时候,要学会冷静、理智地分析,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想了想,认为妹妹比他小六岁,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更多的关爱。爸爸妈妈其实也是爱自己的。
二、召开主题班会
中午,我召开了“让我来帮帮你”的主题班会。
会上,我把小阳昨晚的经历给大家讲了一遍,把小阳的委屈给大家作了介绍,让同学们讨论该如何办。同学们纷纷表示同学间要相互理解,互相帮助,并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家校共育
(一)电话交流
我接下来和他的家长通电话。把昨天晚上小阳没回家是因为和妹妹争一个玩具的事给他们讲了一遍,提醒他们以后处理两孩子的事情时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生意可以少做一点,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家长也表示一定注意。
(二)老师家访
我为了改善小阳和父母的关系,周末到小阳家去家访,谈谈小阳近来的心理情况。
(三)面谈
同时我让小阳父母每周家长开放日到学校来,了解小阳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四)活动增进亲子交流
1.感恩
在“让生命充满爱”活动中,我让小阳和他的父母走进活动,他们在主持人的感召下,相拥而泣。
2.义卖
通过家长和孩子一起义卖,让孩子学会感恩,增进家长和孩子的距离。
3.亲子读书
父母和孩子在家里一起阅读,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增进孩子和父母的感情。
4.共同旅行
父母放下手中的生意,抽空带两个孩子到外面去旅行。
5.社会实践活动
我带着小阳去参加“乐和乐都”社会实践活动,拉近我和小阳之间的距离。
价值说明
小阳变了
渐渐地,小阳衣服干净了,脸上干净了,作业也做得认真多了,灿烂的笑容经常挂在脸上……
在学校“微笑天使储蓄手册”的记录中,对小阳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运动会上,他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班级争夺了荣誉。
他还当上了“小老师”,主动给同学们讲题呢!
他学会了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在家里做劳动,照顾妹妹。
幸福的一家人。
这次寻找,虽让我寝食难安,我却也因此反思了很多很多:小阳,寻找到自己失落已久的亲情;父母,寻找到自己久违的责任;而我,寻找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最柔软的角落……
参考文献:
[1]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孩子之我见[J]. 王聪明. 学周刊. 2015(34)
[2]论学校与社会合作共育的基本模式[J]. 洪明. 中国青年研究.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