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沁, 武 勇
(石家庄铁道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不只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更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现代城市人大多居住在商品住宅内,与周围的邻居、外界的人群交流甚少,人们迫切需要一个空间实现他们走出去、与人沟通与自然交流的想法,而城市广场便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城市广场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了城市形象,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广场的设计是否以人为本,空间营造是否吸引人们乐意前往,是否完美诠释了它的属性——供人使用,还有待考证[1]。
城市广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要引起重视,引以为戒。首先,规模过大,尺度失调,使得广场空间太过空旷,让人不敢接近。很多地方的广场设计只注重排场,不断地扩大面积,追求“越大越好”,不考虑人的使用和可达性,这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这样的空间尺度也缺少人情味。在设计中的每一过程都应首先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营造舒适、利于交流活动的广场氛围;广场上为人提供的休息设施应加强其使用弹性,提高利用率;应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使用,还要考虑时间因素,提高广场设施的使用率,只有满足人们需求的广场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到来;再次,设计毫无地域特色,千篇一律。广场给人的印象好像都是较大的面积,大铺面的草坪,没有特色的雕塑,类似的喷泉形式,没有一个“特别点”让人们记住这个广场的与众不同;最后,选址欠佳、交通不便忽视了人的可达性。有些广场的地理位置不尽人意,如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人们很难会特意坐车前往。好的广场位置应该靠近人,并且可以很方便很安全的进入。由此几点笔者看到了城市广场设计的弊端、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更应以此为戒,强调人性化,重视以人为本,“人”不仅指设计者,更是使用者、参与者,明白核心道理,才能真正从人的需求出发。
“人性化”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设计的使用者永远都是人,都应将适合人的使用放在首位。事实上,“人性化”这一理念的应用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上还远远不够。城市广场还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游憩的需求。广场绿化少,大量的硬质铺地使人们望而却步;人性化设施不足,少有石凳、桌椅供人们休息;没有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供人们遮阴,尤其到了炎炎夏日,广场的使用率几乎为零。很多广场内的草坪上立着“行人禁止入内”的标牌,广场建设仿佛只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只可远观不能亲近。因此,“人性化”这一理念对于城市广场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广场设计出来是供人使用的,不是一件艺术品供人观赏的。它应包容人,让人们在它的怀抱中活动、交流,感到接纳。城市广场只有让人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
扬·盖尔所著《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人进行活动时是有选择的,往往会根据外部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活动。当外部环境较差时,人们不愿意走出去,只进行必要性活动;当外部环境质量较高,人们被吸引,进行自发性的活动,人们自愿来到广场上休闲娱乐便是自发性活动,在广场上与人交流聊天,产生社会性活动[2]。城市广场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缺少了人类活动就好似失去了灵魂,而只有当广场满足人类需求,让人觉得舒适才会自发的来使用。比如,人们需要安静的空间,便有了遮蔽性较强的林荫小道;人们想要进行集体活动,便有了开阔的广场空间。满足人们对广场空间的不同需求,才是“人性化”的广场设计[3]。
现在许多的城市广场都存在着规模失控、尺度不宜的问题,诺大的城市广场使人置身其中只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没办法与周边的城市环境产生共鸣,对广场的空间感受也很弱。这样的尺度缺乏人情味和参与感,只会让人失去乐趣和新鲜感。所以,人性化的广场设计中合理的规模对于人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合理的尺度不仅仅指广场的面积,对于细部设计同样适用。广场中景观元素的大小、标识的尺度、座椅的宽窄、广场台阶的高低、雕塑喷泉的大小、道路的宽窄等都应该仔细琢磨,细节处才更能体现广场的人性化[4]。一些城市广场在细节上确实存在问题,比如广场上的喷泉、雕塑尺度过大或过小,都不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广场的台阶过高或过低,都不方便人们的使用。这许多问题都提醒设计者要重视细节处的尺度问题[5]。广场各个尺度的合理确定,要考虑全面,不能只专注某一个广场面积,而应与整个城市的性质、环境、文化等结合考虑。考虑广场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居住区的密集程度,还有广场周边的道路、绿化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6]。若广场面积过大,可以利用绿化、景观元素等手段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使空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分;在对人的活动方式、活动行为和活动心理进行分析设计时,应以保证安全为重要前提,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形态的营造优劣决定了广场品质的高低,良好的空间形态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广场,因此,空间形态的营造对于广场设计来说至关重要。而许多城市广场一味的追求平面的美观丰富,忽略立体空间氛围的塑造,使广场无细节可言[7]。
宜人的空间形态需要人的参与,只有当人与空间产生良好的互动,那广场才被赋予意义,再好的空间形态,没有人气也就失去了价值。许多广场在设计时会布置音乐喷泉,喷泉本可以很好的促进广场与人进行交流,但有些广场却将喷泉“束之高阁”,很少对游人开放,人们无法与广场设施进行良性互动,久而久之喷泉便成为一个摆设,人们也对喷泉失去了兴趣,哪怕这个喷泉造型再华丽,缺少人的互动,它的价值也无从体现。在营造充满人性化的空间形态时,应当充分考虑人们在其中进行的活动方式和行为,给人们创造一个适宜各种活动的空间形态,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在其中游玩。宜人的空间形态是多样化的,私密的半私密的、围合的半围合的,又或是它们的不同组合,这样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人们。创造丰富空间形态层次,不断带给使用者新鲜感,得到了心理上的愉悦,自然更愿意停留[8]。
小型的城市广场如果在空间形态上设计适宜,会拉近人的距离,使人产生亲切感,那么大型城市广场可以利用植被、建筑、小品等合理划分空间,创造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小型空间,也可以利用水体、地形来塑造不一样的空间感受。
现在很多城市广场都是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植物景观寥寥无几,忽视了人们对于绿色环境的向往。广场上缺少植物景观,不仅影响广场立面的美感,在实用性上也有所欠缺,例如稀少的树木种植在夏日没有办法为行人或游客遮挡阳光。事实上树木不同属性的结合也能带给人生理上不同的感受。
在丰富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时,应注重植物选择的多样化,多利用本地树种,丰富立面景观,增加景观层次,营造出四季分明的景致,使人能够感受到季节的交替,自然的变化[8];其次要增加属性不同的植被,充分考虑乔木、灌木、地被之间的配合,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致,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达到心理的舒适感。
城市广场面向的是整个城市的居民,不只是拥有正常行动能力的人,同时也包括老人、小孩、残疾人以及行动不便的人,这些特殊人群同样享有进行户外活动的权利。如果城市广场的设计缺少针对这些群体进行的无障碍设计,无疑就是将这些群体拒之门外,也就失去了广场作为市民客厅的意义。
在对城市广场进行无障碍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他们的安全问题,让他们哪怕没有人陪同也能自如的进行户外活动。无障碍设计应该覆盖广场设计的方方面面,增强可达性,使他们能够到达广场的各个区域,而不是将他们圈在一块特殊的空间。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广场环境中去,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建于1936年的洛克菲勒中心广场因其特殊的下沉空间、人性化的场景布置吸引着人们的到来,它被公认为美国城市中最具有活力、最受人欢迎的公共空间之一。如图1所示。洛克菲勒中心广场位于一座70层主体大厦的前面,是一个下沉式广场空间,主要的使用人群来自于大厦的工作人员。广场与地面相比下沉4 m,营造了一个安静、阴凉、舒适的环境。该广场又与地下商城、剧院以及第五大道相连,交通十分便利,满足工作、游玩、逛街等人群所需的休闲需求。广场的北部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商业街人头攒动,道路两边有供人休憩的座椅。洛克菲勒中心广场的高差变化、下沉的形式吸引着游人,不一样的广场形式带给人们心理、生理上的新鲜感,吸引了很多游客[9]。下沉式的空间可以有效的减弱汽车的噪音与街区的视觉干扰,给周围的职员、游人提供较为安静的环境。广场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处处用心。到了夏季便支起凉棚,棚下有座椅供人纳凉,棚顶的鲜花散发着清新的香气,使人在此休息感到心旷神怡;到了冬季,广场又变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溜冰场,老人、孩子、游人等围坐一旁,相互交流,其乐融融。设计师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结合时节、气候等自然因素,为城市创造了一个使用率高、舒适度强的人性化广场。
图1 洛克菲勒中心广场
意大利广场位于新奥尔良市,是美国的一座广场。该广场是查尔斯.穆尔为供意商居民使用而设计的,它的主要使用人群为意大利人,所以在设计时查尔斯.穆尔充分结合意大利的设计元素,为周围居民营造一个有地域特色的广场空间。广场的中心部分是开敞的,供人们进行户外活动。一侧有祭台,祭台的两侧有数条弧形的柱廊,柱廊由柱子和檐部组成,前后错落,高低不等。柱子为罗马柱式,但形式各不相同。祭台前有一片浅水池,俯瞰池中,是由多个石块组合的意大利地图式样。考虑到新奥尔良市的意商居民多来自西西里岛,因此设计师将西西里岛定为广场地图的中心。如图2所示。
图2 意大利广场
意大利广场能得到周边意商居民的喜爱,是设计师穆尔与精通当地文化的建筑师一起合作的结果,它立足于使用人群的种族特征与文化需求,怎能不被人青睐。该广场在设计时既能考虑意大利居民的特性,又能融合周围环境的共性,它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完美的融入该区域。广场的铺装设计为一圈圈由大到小变化的黑白色同心圆,该设计灵感来自于周边一幢标志性大楼的黑白线条;广场的意大利地图设计中以西西里岛为圆心从此处喷涌出的泉水,就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处的瀑布般流淌下来。广场中的道路、凉亭、拱门均带有古代罗马建筑的影子,这些建筑形象充分表达出对于意大利建筑文化的学习与延续。
泉城广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济南市市中心,西边紧邻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公园,是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的标志性广场。人流量极大,使用人群种类多是泉城广场需要面临的问题,但它能称为人性化广场一定有它的特别之处。
首先,该广场占地面积大,共有16.96公顷。泉城广场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同时也是游人的观光景点;该广场周围景色优美,向东可到南门大街,映入眼帘的是古典清雅的解放阁;向西可到趵突泉公园,能感受纯净清冽的泉水;向北与芙蓉街相望,去观赏古韵犹存的旧城区;向南到商业区泺源大街,能看到绵延起伏的千佛山。如图3所示。
图3 济南泉城广场平面图
设计师将泉城广场分为不同的空间,赋予不同的功能。由于北边写字楼较多,因此北广场的主要使用人群来自于写字楼的职工,他们在这里吃饭、午休、交谈,平时大多看到老人们在此散步、运动。到了周末,职工的使用减少,多是小孩、游人在这里嬉戏游览,设计的适宜让泉城广场从来不差人气。广场东边是科技馆,写字楼的职员、周围的居民、前来旅游的游客都在这里停留,他们在这里休憩、学习交流,特别到了冬季,人们被这里的阳光所吸引,哪怕是静静坐在这里晒太阳,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休闲方式。泉城广场还拥有一个下沉式的商业空间,主要用于人们的饮食、购物需求,商业区的存在让广场吸引了更多人的到来,不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需求上人们在这里都得到了满足[10]。
1992年12月,武汉人民政府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在原有的两个小广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如今的洪山广场绿树环绕,动静相宜,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文化广场。广场面积10.8万平方米,毗邻东湖,拥有优良的环境条件,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整个广场分为三部分:以纪念为主的董必武广场、以活动为主的下沉式广场、以休闲为主的音乐喷泉休闲广场。董必武纪念广场由于纪念性质,广场上并没有太多华丽的修饰。东侧为董必武的铜像,高达4米,铜像后竖立着105株挺拔的雪松,寓意着董老诞辰105周年。这样的设计也是让后人了解文化,铭记伟人。
下沉式广场主要用于人们的活动交流,人们在这里进行小型的活动,孩子们在这里嬉笑玩闹。下沉的空间也阻挡了外部的纷扰嘈杂,人们可以在台阶上席地而坐,没有拘束,放松自己。广场周边的喷泉顺着阶梯缓缓往下流,泉水与石阶碰撞的声音,就像舒缓的音乐温柔的流淌在人们的心间。
音乐喷泉广场最受孩子们的喜爱。喷泉喷出来的水柱与华尔兹音乐、变幻的光影交相辉映,美仑美幻。喷泉广场不只是喷水柱,而是利用梅花形的喷泉形状、水雾花瓣以及经过设计的弧形水柱构成武汉市的市花——梅花,还可以变化各种各样的图案,尤其到了夜晚,这里聚集了观看喷泉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如图4所示。
图4 音乐喷泉休闲广场
洪山广场绿荫环绕,生机盎然,拥有2万平米的草坪,而且四季常青,吸引游客、居民来这里郊游、午餐。在草坪的外围还种植了600多颗生机勃勃的大树,形成了天然的绿色氧吧。广场面积大、人流量大,设施齐全,满足需求的厕所,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清晰的指向标识,面对残疾人的设计,考虑的面面俱到,让人们置身其中感受到的只有关怀而不是尴尬。
在城市广场以人为本的设计道路上,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人的需求,设计时先想使用者会怎么想,使用者需要什么,使用者爱在这个空间做什么,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将这些信息融入进设计中,才能真正设计出人们喜爱的广场空间,才能真正成为人性化的广场空间。基于以上学习和研究总结以下几点趋势:
市民参与到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来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这里要体现公众参与的公平性,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市民的需求,无论他的年龄、性别、阶层、身体状况如何,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比如在广场台阶的设计中考虑高差带给人的影响:残疾人、盲人如何只靠自己就可以自如地通过台阶;老年人、小孩在没有看护人的情况下可以安全的使用广场等都体现设计的公平性。
由于现在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等各方面的原因,“绿色设计”的呼声越来越大,作为城市名片的广场更加要响应,“绿色”的广场设计越来越重要。广场环境的自然性体现在营造合理的自然氛围,要有充足的阳光,足够的绿化,新鲜的空气。为人们提供一个仿若大自然的环境空间;将自然元素以点、线、面的不同方式融合、嵌入进广场的大环境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使游客身居其中感受到心情的放松、身心的愉悦。
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不可以故步自封,毫不发展,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城市文化也要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适应发展,向前延伸。而城市广场是体现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之一,设计中要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实际生活等注入到设计中来。具有文化传承性的广场给当地人一种归属感,人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本地文化的内涵,学习本地文化的历史,思想得到熏陶,对城市的感情也就更深刻。
现代城市广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交流的主要空间,不论对于城市本身,还是市民心中都很重要。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现代,将人性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会越来越重要。创建人性化的城市广场,应融合经济、文化、生态于其中,不仅能给城市居民带来更丰富的活动和更美好的生活,更能为城市建设增添更多的活力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