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红 景婵娟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窄、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对此,我们针对性提出了“三位一体”培养建议,以期探索大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机制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习惯;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256-02
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阅读能给人以乐趣和知识,是人们最基本、重要的学习方式。不过,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时间愈发碎片化,阅读情况普遍堪忧。为了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本次调查以阅读文学类书籍为切入点,选取五个不同层次的学校为样本,采取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详细的调查。“在文学被严重边缘化的当前社会,中文系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如何,具有某方面的代表性。”[1]因此,本次调查五所高校中文系学生的阅读情况,以期反映当代大学生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背景
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围绕阅读时长、内容、数量、方式等几个方面,另外,每所大学还抽取了10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本次调查选取了五所不同类型的院校,包括“985”院校、“211”院校以及普通一、二、三批本科院校各一所。每所学校抽取部分中文系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8份。主要调查大三学生,但也选取部分其他年级的学生以作参照。考虑到中文系女生居多,为了使所选样本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特意在样本性别问题上予以调整,力争避免调查的片面性。
二、阅读现状堪忧
(一)阅读量小时少
经统计,一年内阅读5—8本及8本以上文学书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26.44%,阅读3—5本及3本以下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28.45%、18.67%。《新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学业管理指南》的附录中推荐了大学生阅读书目(100本)并详细列出阅读达标情况——推荐大三必读书8本,拓展与参考阅读书6本,[2]若以此为参照,则仅有26.43%的学生达标。可见大部分学生阅读量过小。
而一年内观看影视作品5—8部及8部以上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27.87%、47.99%,观看3—5部及3部以下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17.82%、6.32%,不难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倾向于选择观看影視作品而非文学类书籍。另外,学生一周内课外阅读文学理论类书籍的情况更不乐观,阅读3小时以内的学生占54.31%,而阅读8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8.33%。这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不足、阅读时间少的问题。
(二)阅读范围窄
阅读文学书籍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207位(59.48%)学生喜欢阅读小说,而文学理论难获学生“芳心”,仅有4.02%的学生喜欢。随后我们又了解了学生最受欢迎的作家,结果是:46名学生喜欢路遥,40名学生喜欢张爱玲,35名学生喜欢东野圭吾,32名学生喜欢鲁迅,30名学生喜欢三毛。余华、沈从文、莫言、老舍、贾平凹、村上春树、巴金、高尔基等虽在受欢迎作家之列,但喜欢的学生甚少。另外,在学生最喜爱的书籍这项调查中,《平凡的世界》以33票被选为最受欢迎的书籍,《围城》《活着》位居第二、第三。
由上可知: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小说,阅读的类型单一;学生喜欢的作家多为国内现当代作家,对外国作家及作品则涉猎较少;学生选择阅读书目时盲目跟从流行。可见,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范围存在较大局限性。
(三)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文学理论类书籍的阅读习惯为例,55.48%的学生倾向于借阅,22.7%的学生喜欢阅读电子书,11.21%的学生选择购书阅读,10.92%的学生仅阅读教材。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反映,借阅、电子书阅读、教材阅读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一般不会购买这类书籍。
另外,在文学理论书籍的阅读中,50.57%的学生略读,且不做标记;细读并勾画的学生占35.92%;而细读并做笔记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3.51%。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都没有做批注、做笔记的习惯。
60.63%的学生反映,阅读文学理论完全是因为课程所需、教师要求,而且认为阅读文学理论可以精通专业知识的学生仅占34.2%。因而在阅读方式与习惯上比较随意,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对策研究
据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中文系学生阅读文学理论类书籍为例,高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重视阅读已刻不容缓。对此,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建议,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文学理论类书籍的阅读,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体验由“阅读”到“悦读”的变化,从而改善阅读现状。[3]
(一)学校——营造氛围
1.丰富图书馆资源。部分学生反映阅读量少的原因之一是图书馆藏书不丰富,不能满足阅读需求。对此,学校在丰富、更新图书馆资源时应从馆内藏书与馆际互借电子书两方面入手。学校还可面向学生广纳建议,可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同时考虑学生的阅读需求,如此才能更好发挥图书馆的价值。
2.举办读书知识竞赛。实践证明,举办读书节、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成效一般,因此,我们提倡举办读书知识竞赛,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各高校之间可相互切磋,也可在校内以专业为单位举办。竞赛的内容不局限课本知识,问题设置可多样化,以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从而丰富自己。
3.规定“悦读”月。“悦读”月的建立不仅提醒我们应重视阅读,而且还可以在无形中建立起监督机制,无论是否是同专业学生,在“悦读”月,大家可围绕阅读内容成立小组,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并分享读书心得,还可以相互解答困惑,从而相互进步。
(二)教师——正确引导
1.图书管理员的引导。图书管理员可划分经典阅读区、专业阅读区、休闲阅读区,既鼓励学生按照需要阅读,也可在学生借阅圖书时依据学生阅读情况推荐其他阅读区的书目,鼓励学生多方面阅读。
2.专业教师的引导。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大学生不知如何安排课余阅读时间,对阅读书目的选择较为茫然。因此,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可在学期初、期中及期末三个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在“师生阅读互动”中的作用。[4]教师可给出书单,让学生按照由易到难阅读,或类似书目对比阅读,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答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学习某个文学理论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该理论来分析具体文本,使学生体会到阅读与学习的意义。
(三)学生——态度积极
1.制定阅读目标。为了改变阅读量小、时间少、范围窄、习惯差的现状,首先,学生应重视,从自身做起,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与计划。阅读计划可为两部分,即专业书阅读、课外书阅读。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按时完成阅读内容。在多读的同时注重阅读效率,同学之间可相互探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分享各自的收获。
2.培养“悦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之事,培养“悦读”习惯更不容易。“悦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家长、同学的支持与引导,同时应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寻找乐趣与美的所在,善交热爱读书的良师益友,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长此以往,“阅读”自然会成为“悦读”。
总而言之,“三位一体”阅读建议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大有裨益,希望能引起高校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由“阅读”走向“悦读”、由“孤读”走向“不孤读”。
参考文献:
[1]贺仲明,王世诚.大学中文系学生文学阅读调查[J].东岳论丛,2014,35(5).
[2]王金顺,张龙成.新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学业管理指南[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3]周梦宁.低年级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湘潮(下半月),2015,(6).
[4]查颖.文科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分析——对浙江省1004名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高校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