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杨晓晶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中职生学情的基础上,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为例进行高职阶段课程标准的衔接设计,利用有效课时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数控加工;课程衔接;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242-02
数控机床是应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和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自动机床设备,它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现代化生产与管理,是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培养中高职学生具备面向生产一线的设備操作技能,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针对分段培养模式下的中职生进入高职阶段后,所面临的课程重复与脱节现状,本文分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了解学生中职阶段课程开设情况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思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块,进行课程标准的开发,实现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的对接。
学生在认识各种机械制造方法并掌握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后,开始本课程的学习,一般被安排在后期学习阶段。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常用数控机床的种类、工艺范围,具备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的能力。由于数控设备种类多样,职业教育阶段一般以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为主,学生掌握其控制原理和操作方法后,可以快速掌握其他数控设备如加工中心、特种加工等的操作。
一、中职课程教学内容
数控机床加工以普通机床的加工为基础,一般安排在车削加工训练之后。通过调研发现多数职业学校都会开设数控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丰县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数控编程与训练》2学期,分别进行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教学和2周集中实训;车辐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数控车工》72学时;张集中学开设了《数控技术》72学时。主要介绍数控机床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数控机床坐标系、数控编程基础、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与编程等内容。学生经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已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能进行简单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二、高职阶段对《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基本要求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的操作岗位、工艺岗位和维修岗位,这些岗位使用的设备以普通机床和数控设备为主,数控设备的维修岗位始终是现代企业紧缺的高薪岗位。为了充分发挥数控设备的优势,企业对数控操作和工艺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将CAD/CAM等技术应用在工艺环节中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制定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编制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控制零件的质量精度,具备保养和维护数控设备能力,为后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能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职毕业生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和操作技能要经过大量集中训练才能达到中高级工的操作水平。部分中职毕业生虽然学过数控技术等课程或进行过数控集中实训,但是学生对加工工艺的理解有限、指令的理解不透彻、编程思路不清晰,再加上对机床操作过程的遗忘,需要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衔接内容的复习巩固。
四、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内容设计
由于中职校学生大多学过数控车削内容,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数车模块和数铣模块。工作任务的选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选自合作企业生产一线的典型零件的加工,数控车削主要针对回转体零件,数控铣削主要针对平面、内外轮廓,零件结构从外到内,从简单圆(平)面到复杂的二次曲线,程序编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和编制程序的过程中,将编程指令、循环切削指令、图形的数据处理、刀具补偿功能、加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等知识贯穿其中,在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对刀、程序调试与检验后加工出合格零件。
课程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运用,以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的生产实际工作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操作技能,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设计见表2。
参考文献:
[1]覃岭.基于职业能力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案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4).
[2]高淼.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