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寒乙 吴志强 周克 马勇 梁乾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我院正在建设的核心课程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依据汽车维修企业发动机检修的实际工作过程,通过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工作任务的方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着重对课程设计实施展开研究。
关键词:核心课程;发动机检修;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222-02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在探索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科目的不断探究,建立起以实用性强为主的课程目标框架。通过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调查和典型的工作分析,得出岗位的核心技能,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学习型领域课程。
一、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随着现代汽车制造技术和道路运输的发展,以及汽车普遍进入家庭,汽车维修服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汽车维修行业提供了新的需求和发展机遇。为了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行动导向和任务为载体重构了项目课程体系,将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学习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个模块: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检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车维修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常(专用)工具使用方法,发动机两个机构、五个系统(主要是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检验和维修操作规范,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社会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二、学习领域中学习情境工作任务描述
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对于传统职业教程所设想的一种模式。学者希望通过对模拟职业情境中具有代表的行为活动,得到有关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协调的方法,学习领域是一种不同于内容分隔的模块化课程而追求职业综合性、整体性的集成化课程方案。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能够适应职业为依据,课堂内容主要以围绕职业任务和行动全过程展开,通过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分为几个学习场景,学习场景与实际工作相对应,让学生能把课程上所学的知识搬到工作中使用,使教育与企业紧密相结合。
三、项目课程设计目标
一是课程总体目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课堂能够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自我综合素养,能够积极面对社会就业需求。二是培养学生能力,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对于拆卸典型发动机零件、按规范进行发动机系统大修得心应手。通过课堂培训能够对如何使用汽修设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具备一定的基础维护能力。三是本课程需要学生利用常用工具、诊断和测试设备来进行发動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部件检测和修理更换等专业能力。四是在训练学生能力和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信息的培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的工作态度,同时加强学生对于安全的认识。五是培养学生对于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对于信息的获取、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团队精神。在校园的实训基地中加强学生的实训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1.开发不同的教学模式,加强对理论与实际结合。课程在设计开发时通过对汽车维修服务岗位(群)的广泛调研,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按照学生自我的职业成长情况,根据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目标,学生的能力作为基础参照,最终将工作目标作为课程实际内容。在课堂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观性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每一次课堂学习都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才能够与时俱进。
2.分析岗位能力提升的教学意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和一定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其目标是与市场需求接轨。因此优秀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方法目标,三者即为职业能力目标。项目教学主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方式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发动机过热、发动机机油耗量过大、发动机异响、柴油发动机(非电控)不能启动等故障处理,需要学生必须掌握发动机各种常见的机械故障的检修流程、检查步骤、检测方法等。而《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虚拟拆装法、情境模拟法、现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研究型教学法等。在本课程中,我们构建了立体化、跨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野外教学和实践培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项目串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专业技能。
3.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市场调研是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解决专业定位准确的问题。在课程开发设计初期,必须展开全方位、多角度(汽车维修企业、维修管理部门、其他院校)的大量市场调研。汇总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养护与常见故障,确定典型故障,充分了解企业、学生的需求,提升课程设计的实用性。近几年,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变化很大,顶置式凸轮轴的发动机已经成为大多数汽车的标准配置,在汽油发动上可变配气相位、可变进气道、可变气门升程与涡轮增压在许多轿车上已经装配,在柴油机上转子泵替代直列泵、电控柴油机与柴油共轨技术已经是今后柴油机的发展趋势,电子技术的进步增加了机械构造的复杂性。
4.项目教学内容创新。汽车维修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如何解除体力劳动使其转化为脑力劳动,需要维修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面对繁重复杂的维修工程,应善于思考,具有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禁止使用粗暴操作和非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维修。课程教学也从内容到形式紧紧围绕能力递进原则精心设计,使课程更加具有创新性。(1)教学内容设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多项目串行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发动机分解和组装—维修—组装和调整三大项,相应的技能培训按照基本技能—特殊技能—综合技能逐步进行。(2)教学方法设计:根据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虚拟拆装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方法等,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对模拟虚拟仿真完成—引导完成—讨论完成—自主完成,最后达到执行能力目标。
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情境化教学方法。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课程以发动机的相对独立的各个系统为出发点,根据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方法目标的要求,将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汽车机械维修技师根据维修前台接待提供的维修工单及车主询问,在汽车机电维修工位,使用相关的技术材料、设备、仪器和工具,完成车辆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查、诊断、更换和维护,并找出维修工作未记录的维修项目。在学习领域的设计中,强调了学习领域与企业工作之间的联系。每个学习情境都是比较完整的工作任务,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获得专业知识,并促进关键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考核设计
考核作为检验学生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手段,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操作能力并重。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中,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评价依据,注重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考核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个人表现、小组表现及团队协作等纳入考核范畴,实行过程考核与笔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60分,期末考评占40分。
六、结束语
结合以上所述,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的建设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各层面的充分重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和坚持不懈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因为只有在不断的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工学结合,学至于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小梅.刘建勋.对“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设计优化问题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蒋智庆.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设计探讨[J].大众科技,2010,(07).
[3]代新雷.基于工作过程的《车身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