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女性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8-09-25 09:42黄玲莉黄乘政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校企合作

黄玲莉 黄乘政

摘要:以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政府、行业和高校三者有效配合,各司其职,培养了知行合一的人才。同时,该体系对我国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女性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提供了许多借鉴。在结合女性特色和发挥女性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本文从设计专业课程和建立校企合作的角度对女性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女性人才;专业课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052-02

所谓双元,指的是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完成职业教育。两个场所,双重身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也加强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当下我国女性从入学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培养模式和就业方面还是碰到了许多难题。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入手,结合我国女性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双元制模式对我国女性人才培养提供的启示和新思路。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德国教育部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国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工作,该试点工作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逐渐呈现成熟与繁荣的态势。该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企业学习实践知识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二者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双元制模式有效促进了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关于人才培养的合作,极大程度上缓和了学校侧重理论的教育现状和企业对实践能力要求之间的矛盾。

双元制模式的发展并非凭借国家、企业或学校任何一方的一己之力,而是三者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在双元制发展过程中,德国教育部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制定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来保证其实施。2005年3月25日,德国颁布《职业教育法》,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法律。同时,州政府举办双元制职业学校,制订教学计划,由学校实施。学校则根据专业和职业要求,设计理论和实践课程,分别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作为双元制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按照标准给学生进行实践培训,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行业协会则承担着联系学生、学校和企业三个环节的协调工作,并组织职业资格考试。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是相应行会的成员,行会来确定企业的培训资格。

在双元制教学中,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课,又是企业的学徒,进行实训锻炼和技能培养。学生在企业是学徒身份,学习期满之后,企业将会颁发培训证书和相关职业的资格证书;学校则颁发结业证书。双元制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而且结合社会的需要,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同时,该模式对多角度地服务社会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解决了而且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我国高校女性人才培养现状

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包涵丰富的内容。从高等教育的水平结构来看,高校培养专科人才、本科人才、研究生人才等;从科类结构来看,高校培养文学人才、医学人才、法学人才等;从培养对象的性别来看,女性人才则理所应当成为高校重点培养群体。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女生的入学比例一直不超过三成。而这一数据从1995年至2004年的十年间,由35.4%升至45.7%。2007年,女生入学比例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2.9%,并且仍有上升趋势。高校女生的数量和比例都能反映出我国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女性人才的群体也在逐渐扩大。

虽然我国在保障女性的教育权利和鼓励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高校女生在成才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也面临了许多困境和挫折。首先是当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即培养人才和行业需求的矛盾。许多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知从何下手,在书本上的知识转换成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而企业和公司往往期待着大学能直接输出专业人才,可以直接上岗就业。其次是由于传统刻板的观念和偏见,使女性遭受不公平待遇,尤其体现在她们毕业之后就业,以及就业之后晋升的阻碍。

许多高校,尤其是女子大学,已经开始寻找培养女性人才的新出路。如坐落在长沙城的湖南女子学院,其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女性人才。高素质,指的是崇尚科学,以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应用型,指的是指向市场,以实践操作锻炼双手。理论和实践两不误,为社会培养最专业、最实际的人才。职业人才是社会所需,而女性职业人才则要结合女性在某些工作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和优越性,应该打破传统观念,扬长避短,发挥女性在工作岗位上的作用。面对我国高校女性人才的培养,都应注重高素质和应用型这两大要素,特别是在应用型上花工夫。而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切实的、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方法。

三、双元制模式对女性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设计结合女性特色的应用型专业课程

要培养应用型女性人才,首先要从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计着手。一方面要求应用型,另一方面要求结合女性特色的应用型。这无疑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就能从起点上就另辟蹊径,将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真正需求接轨。要成为行业的伙伴,就要倒推课程体系。缩小高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的矛盾,也是德国双元制高校的亮点。我国高校要培养女性人才,要得到社会和行业的认可,就必须在发挥女性优势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同时紧密围绕女性的专业定位。

女性特色要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的各个部分,形成具有女性特色的课程模式。不仅如此,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是不稳定的,高校要有科学的预见性,发展具有潜力和未来市场的女性特色专业,掌握高校在信息时代的主动权。

(二)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虽然涉及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等多个方面,但是政府是宏观上的管理角色,在政府的引导下高校和企业灵活合作。我国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制,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负责协调和监控。而高校和企业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校企双方搭建起产学合作的桥梁,双向互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女性人才在当今社会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要追求效益,就必须从源头上关心女性教育;而高校也要承担培养社会人才的责任,企业和高校在合作过程中,必须权责相应,互利互惠。

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模式是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按照企業的需要,高校来确定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第二层,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体,成立董事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为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第三层,高校和企业互相渗透,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要来确定研究方向,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实现真正的社会效益;企业向学校的科研项目进行投资,为学校的科研提供强大动力,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为了培养女性人才,高校和企业必须达成一致目标,在产、学、研,甚至是研究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在发挥女性特色的前提下通力合作。

除了专业课程的设计、校企合作的建设等方面,还可以从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入手,为女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法律保障;以及促进行业协会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劳动力信息,参加职业资格的认定和考核工作。我国高校的女性人才培养既要有国际视野,也要聚焦当下社会的热点和需要;更重要的是以女性特色为核心,树立女性发展新观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女性的特色和长处。

参考文献:

[1]高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24-127.

[2]李军.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体会[J].教育与职业,2011,(20):161-162.

[3]杨成.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19-22.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校企合作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