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媛
摘要:中班幼儿在心理与行为上常表现得害怕黑暗与孤独、害怕疼痛、回避错误与困难。通过幼儿园中班三个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不断获取成功体验,培养勇敢品质。
关键词:中班;社会性活动;勇敢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67-02
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开放、舒适的环境,对其身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幼儿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长大,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良好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及积极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塑造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自我服务的意识。我国有位教育家曾到日本考察,他发现,幼儿园的孩子都是自己背着书包,家长在后面跟着,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幼儿园给孩子洗冷水澡,锻炼孩子的身体健康能力。教育家不禁问幼儿园里的老师:“你们给孩子洗凉水澡,孩子感冒了怎么办?家长不会骂你们吗?”“不会,家长把洗澡感冒的孩子领走,然后说一句:‘对不起,是我没有把孩子培养好,回去继续培养直到洗冷水澡不感冒再来……”勇敢、积极情感、自我服务等品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游戏及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提升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功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的理论依据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主张儿童阶段是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方式来学习的。儿童在模仿中不仅能学习到攻击行为,也可以学习到友好和善良等亲社会性行为。当儿童观察到某种行为会得到奖励时,更容易表现这种行为;当行为受到惩罚时,往往会较少表现这种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替代强化”。
因此,我们可利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榜样示范及替代强化法,在实践情境中让幼儿体验感受,促进幼儿勇敢品质的培养。
2.支架式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思想来自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和“辅助学习”理论。“支架”原意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也指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为他们提供支持的暂时性的柱子、平台等。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1]关于支架教学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概念界定,其中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建立,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的教学策略,能把学习者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2]斯南文也指出,支架教学是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建构、内化所学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认知活动的过程。[3]Bruner等人则认为支架教学是一个师幼关系与地位随儿童能力成长而不断变化的互动过程。[4]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主动与教师适时适度干预、提供支持和帮助相结合的过程。知识学习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认知过程,而思维是认识过程的核心。教师以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为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持,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
中班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害怕黑暗孤独、害怕疼痛、回避错误与困难的状态。教师可在教育活动中搭设一个“脚手架”,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引导幼儿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在协作学习和教师引导下,逐步萌发勇敢意识。教师根据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发展进行总结性评价,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勇敢品质的目标。
二、设计结构
由于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本活动按照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及目标设计了系列活动。
1.设计的整体结构。根据幼儿社会教育内容分层,设计培养中班幼儿勇敢品质的社会教育活动。
2.设计的具体结构。
三、培养中班幼儿勇敢品质的社会教育活动
(一)活动一:“山洞”寻宝
1.黑猫警长的来信。倾听黑猫警长的来信,了解寻宝任务。黑猫警长知道在森林中有一个山洞,里面有许多宝物,他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寻找,你们能完成任务吗?
2.第一次寻宝。拿着手电筒来到有宝物的“山洞”前,倾听要求:山洞中藏着许多宝物,每人只找一件宝物,然后就需要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大家比一比谁最勇敢不怕黑去寻找宝物。进入“山洞”寻宝,教师旁观幼儿在山洞里的表现,胆小怕黑的幼儿跟随同伴一起行动。紧接着展览宝物,讲述在山洞里是怎样找到宝物的,有没有感到害怕?如果害怕是怎样克服的?找到宝物高兴吗,为什么?
3.第二次寻宝。现在要去“山洞”里寻找更多的宝物,你们拿着已经找到的宝物,进入“山洞”中找到一样的宝物后出来。又一次进“洞”寻宝,展示成果。提问幼儿找到一样的宝物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发生有趣的事情了吗?大家在山洞里发现了那么多宝物,完成了黑猫警长下达的任务,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快乐。
(二)活动二:勇气
1.什么是勇敢。请幼儿观察挂图,倾听散文《勇气》,让幼儿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做的哪些事情是有勇气的。根据挂图,逐一描述有勇气的行为。小结“什么是勇气”“什么不是勇气”:和不认识的人问好,是勇气;和别人争吵,不是勇气。把玩具与同伴分享、承认错误,是勇气;自己睡觉,是勇气;不挑食也是勇气;向别人表达爱,也需要勇气……
2.每个人都有勇气。给大家说说做过的有勇气的事。大胆说出自己有过的勇敢的行为,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在纸上,促进理解。讲述自己的勇敢行为。例如,“在大家面前表演,是一种勇气;能尝一尝以前不吃的苦瓜,是一种勇气;和陌生人交谈,是一种勇气;自己承认错误,是一种勇气……”结合那些看似与勇敢行为无关的表述,进一步理解“勇气”的含义。如:“我原来不会跳绳,但是我坚持每天练,就学会了。”教师表扬并带领幼儿一起鼓掌。
3.我有勇气,不害怕。说说自己害怕的事情。大胆的去尝试原来害怕的事情。
(三)活动三:蜗牛受苦
1.产生参与表演的愿望。我们学过《蜗牛搬家》这个故事了,小蜗牛害怕苦难,没有搬家,最后只能住在自己的小屋子里。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表演前,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
2.自由寻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个组需要几个人?怎样分工?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太阳晒、刮风、下雨可以怎样来表现?创造性地使用已有道具,如用台灯照亮,表示太阳晒;用水枪向空中喷洒,表示下雨(不向同伴方向喷洒);用风扇或扇子制造刮风的场景等。
3.表演情景。布置表演的环境(池塘用积木搭建,揉捏成石块的旧报纸,展现小蜗牛的居住条件;用绉纸在地面围出小河;用其他可用材料摆放出树林、鲜花等)。互相观摩表演,进行评价,评选出表演出色的小组。如果像蜗牛那样担心害怕,事情就都做不成了。所以遇到困难不能害怕,要勇敢地去克服它。
综上所述,勇敢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还存在于一系列具体行为的表现当中。3-6岁是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勇敢品质应在幼儿时期得到培养和强化。幼儿园中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培养中班幼儿勇敢品质的重要举措,幼儿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克服心理恐惧,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社会性发展水平。
參考文献:
[1]Beth kemp Benson,Scaffolding(coming to terms),English January,November 1997:126.
[2]赵南,徐利新.对教师支架类型体系的理论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7-8):1.
[3]朱琳琳.关于支架式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J].教育导刊,2004,(4):4-7.
[4]韩吉义.基于Web的助学支架研究与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