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中
摘要:装置艺术又称环境艺术,是体现生态文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一门艺术。本文从如何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角度来对现代装置艺术材料的多样化进行选择。贴近生活、关注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保意识。
关键词:装置艺术;环境保护;材料
一、装置艺术的定义、来源及特点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对于装置艺术而言,最早出现的说法是“现成品艺术”。这个词来源于20世纪初达达主义的艺术家马塞尔·杜尚。这位法国艺术家1917年巴黎的独立艺术家沙龙展上,把一件工业制成品——小便池签名后并命名为《泉》的艺术品送去参展。把印刷品《蒙娜丽莎》画像上涂抹两撇山羊胡子制成《L·H·O·O·Q》,又将自行车轮、铁丝笼、铁锹、凳子等生活常见的物体组合成了一系列作品。这些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不被认可之举,引起了近百年的论争不息。受了达达主义的现成物使用的影响,后期的艺术家们开始利用生活中的现成物来进行丰富的艺术创作。
装置艺术是艺术家将自己独到的艺术思维,从空间视觉的角度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中应用各种材料媒介创造出的特有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一创作来向观赏者传达某种观念。并没有设定观赏思路,可以诱发观众在欣赏的时候,需要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理解与审视,这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产生出不一样的观点与看法,观众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记忆。其创作呈现出不确定性、模糊性等特征,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所以,装置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突破了传统的框架与观念。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增减或重新进行组合。
现代的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已不在停留在基本的审美需求上,而是追求更高层次,装置艺术在我们身边也逐渐的增多起来,这门艺术形式感极强,它将形式美运用的活灵活现,并将艺术生活化、公众化。
二、装置艺术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着的是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装置艺术逐渐形成独立之际,一些极少数主义者利用一些废弃物和工业制品,致力于在物质组合搭配的世界中寻找到审美表现的可能性。波普艺术家利用现代大城市存在的消费品,甚至是垃圾品组合成艺术品,让人们去进行反观与思考。当下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吁越发高涨。环境、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都成为了装置艺术思考的对象。
艺术家们通过采用贴切自身环境的生活用品和工业用品等与大众生活相关的材料,将环境、保护及循环利用的意识推进场景,通过装置艺术作品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发挥废弃物的再利用,同时可以美化环境,创造一种不一样的审美视觉。
如何通过装置艺术来凸显环保理念。研究各个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自然要素的截取。将结构、形式与大自然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表现手段,将使装置艺术充满親切感,更加富有活力。同时,应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加大对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创造出更加友好型的空间环境。
其次,装置艺术要体现生态循环性。装置艺术的设计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场所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总是会多少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装置设计要通过与生态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避免人为对环境的干扰,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的发展。通过装置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为了装置艺术家的首要目的和重大使命。
在这个时代中,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材料的运用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奇,传统艺术的规律性和模式化的限定已经开始不太受欢迎。不受限制地综合使用多门类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所追求的表现形式的必然产物。装置艺术正是这种趋势的最大的体现。
三、装置艺术的材料选择
装置艺术在材料选择上应尽可能的选择自然的、再生材料、减少化工材料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可以利用现成品,减少工业加工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次,尽可能的利用废旧物品,实现材料的重复利用、回收再生。最后,对于需要加工材料尽可能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能耗低的加工方法,注重物体本身的便洁性、经济性。
一方面,生活、工业回收材料,可降解材料,自然可再生能源都属于再生材料的范畴。再生材料通过装置艺术的多元化性和装置艺术的地域环境保护作用,来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在装置艺术中循环再生优势。再生材料符合生态循环的模式,同时在材料方面也为是一门新的艺术媒介,极大地丰富了装置艺术材料的使用范畴,充分体现出装置艺术的地域特色和多样性。与传统艺术材料相比,再生材料的环保性、经济适用性、可持续性都要更胜一筹。
另一方面,废弃物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艺术材料。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对弃物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加工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还可以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并通过艺术手段显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废弃物的艺术再造是一条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品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再造,可以发掘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废弃物新的使用价值,达到环保和美学相结合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将腐朽化为艺术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降低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并且能够警醒世人提高环保意识。
最后,装置艺术以它贴近生活的特征,在一些破旧的仓库、废弃的厂房、空旷的广场向观众展示了艺术的多种表达形式。它通过室外环境的艺术场地告诉观众艺术不仅仅存在于美术馆等各种艺术机构中,它也可以进入平民化的生活,使艺术更加容易在人们意识中进行普及,让观者亲身体会成为艺术中一员。
四、小结
本文从装置艺术的出现、特点、材料的选择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做出了表述。装置艺术是以暗示和联想的手法将观者带入并置身其中与艺术融为一体的空间环境。在与生态环境的结合中,注重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对材料的循环利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们的环保观念,提高了环保意识,将人类的思想、技术带入自然并融为一体,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中洽.融合装置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2
[2] 汪慧群.固体废物处理即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江奋秋.生态环境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