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9-25 10:39袁曼胡小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袁曼 胡小飞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接诊的81例老年慢阻肺例患者为例,利用随机數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心理状况、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功能、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利于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肺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使用。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8.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8-0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以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为常见表现,具有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从而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出现病情恢复慢、生活质量低等不良后果[1-3]。因此,加强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老年慢阻肺患者为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施行优质护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81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意识清楚,且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阅读等能力;(2)年龄≥60岁;(3)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恶性肿瘤等;(2)机体耐受程度低,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60~81岁,病程1~8年。研究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2~78岁,病程1.5~9年。通过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研究符合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其家属知晓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室,维持其心情舒适;与患者主动交流,向其进行入选宣教,使其尽快适应周围环境;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疾病、治疗等方面信息,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配合度;待患者入院,监测其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记录异常表现,联系医生,积极处理;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安排膳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即安排责任心强、护理操作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在以患者为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基础护理,注意文明用语、着装统一,微笑服务。具体内容如下:(1)热情接待患者,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病区环境、入院宣教、规章制度等,消除其陌生感,增强患者内心安全感。(2)在与患者交流期间,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性格特征,适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缓解其负性情绪,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其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从而提高护理配合度,也可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采取一对一、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其传授病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自我护理要点、防治方法等,使其对自身病情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3)根据患者恢复状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如慢跑、打太极等,以便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即腹式呼吸,半卧位,放松腹肌,双手分别置于上腹部、前胸,经鼻缓慢吸气,待膈肌松弛,以腹部抬起,胸部不动为宜;呼气时,收缩腹部,腹部下陷,5 min/次,5次/d;缩唇呼吸,患者紧闭嘴基础上,经鼻吸气,然后以缩唇方式缓慢呼气,即嘴唇呈吹口哨状,收缩腹部,呼出气体,保持吸气呼气比例1∶2,以其自身感到舒适为宜,20 min/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肺功能、心理状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依据,分值越高,心理状况越差]、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为依据,评估生活质量,内容包括心理、躯体、物质、社会等功能指标,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4-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研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研究组降低程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慢阻肺的发生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并以反复发作、病程长等为特点,从而影响其自身心理健康、生活质量[6-7]。一般来说,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呈降低趋势发展,随着病情进展,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可逆性损害,最终造成患者丧失生活、劳动等方面能力,甚至死亡。所以积极做好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规护理是按照医嘱完成护理工作,且仅仅注重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往往忽视了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需求,以及护理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被动性,难以及时向其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从而导致护理效果较差。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优质护理应运而生,其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而开展的护理方法,即在任何方面(思想、医疗行为等)将患者放在首位,根据其需求,提供制定护理计划,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使其享受到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以达到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持躯体舒适,维持稳定心理等目的[8-10]。潘珊玲等[11]以老年慢阻肺患者为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B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结果发现B组各项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均较A组优,说明优质护理利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优越性较高。本文结果得出,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优(P<0.05),说明优质护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内心安全感、信任感,使其感受到归属感,从而消除不良心理,树立积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疾病。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与文献[12]结果相符,说明优质护理可以促使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根据患者机体恢复状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即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运动锻炼(慢跑、打太极等),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延缓病情进展,促进肺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当中。结果证实,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

综上,优质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尤为顯著,不仅可以稳定患者情绪,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从而提升其预后发展水平,值得大力宣传、使用。

参考文献

[1]陆影,须玉红,高新.护理管理干预对减少COPD患者住院费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4):548-551.

[2]王丽,陈静,王春梅.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施行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113-114.

[3]危香莲,李慧,朱小娇,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COPD)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155-156.

[4]李红飞.舒适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急性期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49-150.

[5]张雷霞.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145-146.

[6]杨菊芬.心理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5):193-194.

[7]李思嘉,郭爱敏,赵艳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感知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8):1112-1116.

[8]吴颖.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6):78-79.

[9]雷艳,翟艳.全程优质护理在慢阻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32-133.

[10]宫巧红.优质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2):142-143.

[11]潘珊玲,段琦,陈丹红.优质护理在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6):76-77.

[12]陈雪,陶秀林,周赛萍.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5):159-161.

(收稿日期:2018-05-22)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