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曹正培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长期从事用力弯腰工作的青壮年和长期保持坐位的工作者,主要表现为腰部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神经阻滞是临床上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基本手段,是通过将局麻药和类固醇药物注射在神经根/节周围,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2-3]。射频脉冲是一项治疗疼痛的新技术,通过高频脉冲电流刺激背根神经节,阻断疼痛传导通路,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4-5]。本研究中将射频脉冲和神经阻滞分别应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探讨其临床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因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与骨折等疾病引起的腰痛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伴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给予射频脉冲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定位第三腰椎横突位置,用龙胆紫做标记。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用心电血氧监护仪监测其心电图、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常规消毒铺巾,用1%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3022313,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 mL局部麻醉后,使用0.5*9.7 cm裸端射频穿刺针沿标记点45°进针3~5 cm,触及横突尖后在影像监视下再次确定位置,询问患者是否感明显酸胀感,回抽无血、脑脊液、空气后插入射频电极,测阻抗370欧姆,经感觉及运动诱发确定无神经根症状,开启脉冲射频治疗,射频参数为42°、60 s×6次,治疗完毕待针温冷却后留针15 min再拔除射频针,无菌敷料覆盖,共治疗1次。
1.2.2 对照组 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术前经X线摄片判断第三腰椎横突位置,测量横突尖端与间隙距离,观察有无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情况。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用心电血氧监护仪监测其心电图、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用龙胆紫标记L2/3间隙患侧旁开3.0~3.5 cm,常规消毒铺巾,用1%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3022313,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 mL局部麻醉后,使用7号8 cm穿刺针沿标记点45°进针3~5 cm,触及横突尖,询问患者是否有明显酸胀感,回抽无血、脑脊液、空气后缓慢注入消炎镇痛液8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160,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7 mg+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50997,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1000 μg+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3022313,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 mg+生理盐水共8 mL],拔针后无菌敷料覆盖,共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比较治疗后1、6个月的临床疗效[6],治愈:治疗后患者腰痛、腰酸、腰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第三腰椎横突无压痛,腰部活动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腰痛、腰酸、腰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第三腰椎横突基本无压痛,腰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腰痛、腰酸、腰胀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第三腰椎横突轻微压痛,腰部活动稍受限;无效:治疗后患者腰痛、腰酸、腰胀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第三腰椎横突仍感压痛,腰部活动受限。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2)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分: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两端为0和10分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代表疼痛程度。临床评定以>8分为差,6~8分为可,3~5分为良,0~2分为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45.35±6.81)岁;病 程 0.10~17.00年, 平 均(3.13±0.72) 年; 发病部位:右侧22例,左侧8例,双侧18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9~73岁,平均(44.92±7.12)岁;病程0.20~16.00年,平均(3.03±0.91)年;发病部位:右侧22例,左侧9例,双侧1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1、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5.42%,对照组分别为79.17%、6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4.800,P=0.014、0.028)。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相较于治疗后1个月明显上升(P<0.05),但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n=48) 7.82±1.34 2.21±0.48 3.97±0.72对照组(n=48) 7.95±1.65 3.85±0.63 5.74±1.04 t值 0.424 14.346 9.695 P值 0.673 0.000 0.000
第3腰椎是腰椎的活动枢纽,横突最长且宽,故所受应力最大[7]。当人体过多而持久的弯腰屈伸活动时,横突上肌肉韧带筋膜附着处承受拉力上升,导致该部位撕脱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引发肌肉挛缩或组织粘连,从而引起急慢性腰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8-10]。
神经阻滞是临床上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药物中的倍他米松可稳定细胞膜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效抑制神经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和免疫反应[11];利多卡因可暂时性阻滞痛觉传导,促进病变部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12]。但神经阻滞不能从根本解决炎症,故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短、易复发[13-14]。脉冲射频是一项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技术,通过高频脉冲电流刺激背根神经节,使分子摩擦产生微热量,改变神经细胞的功能,选择性损毁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支,从而阻断疼痛传导通路,进而达到镇痛目的[15-16]。治疗时射频温度设定为42 ℃,可达到深部热疗作用,有效改善病变部位的缺血状态,松解周围慢性粘连,且对神经组织无明显损伤作用[17-19]。研究表明,射频脉冲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应用在腰椎源性疼痛疗效显著[20~21]。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1、6个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射频脉冲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无论是短期还是远期疗效,均较神经阻滞更为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研究组治疗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射频脉冲治疗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相较于神经阻滞,射频脉冲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