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道德情操”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2018-09-22 07:49汪雅琴
财税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道德情操罪恶大人物

汪雅琴

道德情操?怎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有道德有情操的人呢?在这个似乎人人都在追求物质的时代,我们是否正真理解了道德情操的意义呢?理解了之后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到底该以一种什么态度来对待贫富?当我看到这四个字“道德情操”的时候,接连不断的问题从我脑海中闪现。这篇文章只是简单浅薄地谈谈自己对道德情操及贫富的认识。

斗转星移,人类的思想文明不断进步,道德情感不断蜕变。从思想被禁锢的旧时代到如今思绪情感翻飞的新时代,人类越来越把“具有思想的生物”这一称号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人类道德的追求仍有桎梏。拥有权力和财富的人永远享受着别人追捧的目光,居于一隅没落贫困的小人物则是遍尝别人犀利审判的目光。亚当斯密谈到“这是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需。”的确,妄谈人生而平等的主义者似乎总是忽略了社会中无形的等级金字塔。财富和权力所堆砌出来的熠熠生辉的社会等级是难以忽视的。从古至今,不知何时起,财富的掌控权与等级划上了对等号。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等级差别有它存在的意义。培根曾说过“财富是品德的包裹”,用正当手段积累下来的财富和取得成功的人,理应得到他人钦佩和赞许之意。这种无意间形成的等级差异难道不是在暗示着社会永远会给强者一份馈赠。“所谓秩序,指的是在社会进程中都会存在的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①当人类围成一个圈,形成所谓人类社会起,一切茫然未知的事物都按照井然有序的模式进行应有的存在和运作倾向。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和无序的现象。我们倾向于富人和大人物,遵循着维护社会的和谐性,市井之徒不得僭越道德法律底线,干着无法无天的勾当,富人和大人物在众目睽睽之下必然得奉公守法,承担着道德的制约。

事物都有双面性。人们对于道德情感的投射和情操的培育也会误入歧途。一昧去追捧钱财,却忽视智慧和美德;一昧去轻视贫弱,却无视罪恶和愚昧;这样不健康的价值观取向势必会败坏社会风气,像一抔抔黄土不断填埋心灵纯净之源泉。笑贫不笑娼,迎富不济弱,人们将道德礼义踩在脚下,让处在弱者的人受着更不公平的待遇,让所谓的富人一叶障目不知德比富的坚贞,长此以往,社会道德人心被腐蚀,必然崩塌。观今现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到达一个井喷的状态,声色犬马火树银花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早已不是当初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人们对财富的认知远比道德情操来的直观,可是富人和大人物只是少数,人类社会对弱势的同情并不少于轻视。网络社会上对于富人的批判和鞭挞不绝于耳,穷人之间的苦事也只是同情过后抛诸脑后。人们没有把握到以善良的目的和卓越的智慧为准则来理性对待事物的正确性。在现实以及网络社会中,娱乐版块永远是独家,富人隐讳之事永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社会苦难和道德公信力滑坡依旧不能激起社会极大的动荡和反响。

正确的培养道德情操和社会价值观取向是重要的。这是一个缓慢的我过程,它建立于人从小到大的不断积累和行之有效的教化程度。人们要首先学会欣赏美,从自然壮丽之美到根植于人心深处恸人的人性之美,学会辨析这是是非非的大千世界中发生的一切光怪陆离的事情,从中剖析出归属于美与德那一份的馈赠。一个人对于美与德只有孱弱的认知话,那他便不懂何谓人直立行走于世间而不是卑躬踽行。对于罪恶和贫困,这两个最容易混淆的存在体,贫困容易滋生出罪恶,罪恶容易打着贫困的旗号恬不知耻。人类憎恶罪恶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剥离了美与现实的反面存在,可是贫困竟也会招来轻视,这大概是对生命的极不尊重吧,因为人对于活下去的渴求和努力活出精彩的毅然决然之情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学会把正确的道德情感态度摆放在对的人,对的事物上去,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情操培育和发展。

然而在这个网络遍布全球的时代,舆论传播的速度远远快于病毒的时代,我们还能不能做到不受这些不知真假的舆论的影响,做出经过清醒头脑思考过的决定呢?如若要做出足够理性的决定与判断,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不畏权贵。其中的考虑必然少不了对道德情操的考虑。

在此前大热韩剧《匹诺曹》中,剧情很好的展示了作为一个记者的男主,不畏权势,坚持给人们做最真实的新闻的故事。俗话说的好,我们要“人穷志不穷”,我并不反对人们对于金钱和地位的追求,因为像欲望这样的东西,人人都有,我们不是圣人,做不到无欲则刚。但是在鱼龙混杂的社会,正确的道德情操显得尤为重要。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值得我们去尊敬,但是谁说那些贫困和软弱的人就不是了呢?我们的标准是道德和智慧,而不是金钱和地位,这一点必需明确。

在亚当斯密斯的这段话中,他说道,“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需。”②不可置否,改革开放及社会转型以来,我国摆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共同贫困,步入了阶层分化的时期,一些阶层在上升,而相对地,另一些阶层在下降。我们也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发展中,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开始直至如今,这种阶级意思在人们心中近乎根深蒂固,虽然现如今确实也有很大的改善,但并不是全部抹杀。面对财富或者权贵,人往往很难抛开这一切去做决定,因为在无形中,就是存在着一种压力,迫使你去改变自己的初衷。尽管如此艰难,我想我们依然要坚持一些东西,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坚持,不论好坏。因为社会就是这样,这样子的不同,必然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而道德情操对于我们生活而言,是一面镜子,是一把尺子。凡事都以其为准则,来督促自己。就以2011年引发网友热议的佛山小悦悦事件为例,“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③”为什么这18名路人面对这样的场面都无动于衷,这不是道德的丧失吗?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不会置之不顾。那时候哪里有什么财富或者地位的影响,可是悲剧就是这样发生了。最后,却是拾荒阿姨出手,她没有钱没有地位,但是她所拥有的是用财富和地位都无法衡量的美德,这样的美德确实值得引起我们的尊重和钦佩,特别是在其他人冷漠的反衬下。但是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对于像张贤妹这样的底层人民,姑且让我这样说,都是有避之而无不及,人们觉得他们又脏又臭还没有文化,瞧不起他们。可是在衣裳褴褛和衣冠整整的里面,藏着一颗怎么样的心谁又知道呢?也许吧,我们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我们去讨好他们,巴结他们,会使我们的在大领导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是仔细想想,最后我们将会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绝不能因自己的贪念或者欲望就扭曲事实,掩埋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始终坚信“人之初性本善”。道德情操的起点我想就是这里了,不论贫富与否,我们都应保有自己最纯洁的内心,保持本我,直至超我。

注释:

①《道德与秩序》李建华著

②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論》,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2页

③新闻来自百度百科

猜你喜欢
道德情操罪恶大人物
罪恶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浅谈班主任具备的素养
浅谈当代大学青年教师的政治责任担当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抓小偷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