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运行机制与审计动因的研究

2018-09-22 07:49葛良青
财税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审计

葛良青

摘 要 审计职能的发挥依赖于有效的审计运行机制,衡量一种理论能否合理地解释审计动因,应当结合审计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本文以审计委托人、审计对象、审计人、审计信息使用者四个行为要素为逻辑起点,构建审计运行机制体系。从多种视角解说了审计动因,并认为多因素决定论是审计运行机制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 审计;审计动因;审计运行机制

审计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诱发的特殊产物,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而发展。接下来本文将对审计内涵、审计动因理论进行论述,并结合审计运行机制,探讨多因素决定论在审计运行机制中的应用。

一、审计

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发展,审计业务随实践的需求应运而生,本文认为美国会计学会在1973年的《审计基本概念说明书》中对于审计的定义具有代表性: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相符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相关利益者的系统过程。究其本质审计就是一种对经济活动监督、验证的过程。

二、审计动因理论

(一)传统审计动因理论

1.受托责任论

受托责任论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所有者基于自身利益出发,需要核实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行经济监督。审计因其独立于受托双方的特性,成为受托责任关系能够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护机制,由此认为受托责任论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

2.代理理论

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委托方委托审计人客观监督受托方的责任履行情况,受托方通过审计人来证实自身的责任履行情况和工作业绩,审计的有效监督,能够降低各方因利益冲突产生的代理成本,促进代理双方利益最大化。

3.信息理论

信息理论认为,市场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审计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几率,提高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够使信息使用者根据真实有效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4.冲突理论

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会因利益目标不一致发生冲突,因而需要通过审计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鉴定。该理论认为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督、核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调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二)现代审计动因理论

1.多因素决定论

单一的审计动因理论已无法全面地解释审计活动发生的原因,在此情形下,产生了一种综合性的现代审计动因理论,即多因素决定论。包含以下八方面的内容:(1)分权管理;(2)信息不对称;(3)交易复杂;(4)时空间隔;(5)利益冲突;(6)交易的安全保证;(7)专门技术;(8)专业人士的主观趋利动机。多因素决定论涵盖范围广、综合性强,对不同的审计活动都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2.产权动因论

在新制度经济学背景下,企业所有者为保障产权不受侵害,谋求最大利益,需要委托审计人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检查,其实质是围绕财产建立的一种保障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权利的产权关系。由此产权动因论一定程度上能够诠释现代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

综合上述理论观点,本文认为多因素决定论相比于单一的审计动因理论,涵盖范围广、综合性较强,阐释审计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比其他任何一种审计动因理论更具有说服力。

三、审计运行机制

(一)审计委托机制

审计委托机制包括审计委托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三方关系人。基于多因素决定论,由分权管理产生的受托关系则为审计活动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前提。①审计委托人将其财产委托并授权给被审计人进行经营管理,同时,被审计人接受委托并按合同规定承担受托责任;②审计委托人需要了解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真实情况,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审计人接受委托对经营者实施审计;③被审计人为了证实自身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接受审计,审计人依据既定的客观标准实施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送审计委托人。

(二)审计执行机制

审计执行机制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安排审计工作、选择审计方法、搜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几个部分。基于多因素决定论,审计活动随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得错综复杂,因此,审计执行机制运行效率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制定审计计划是对审计工作开展的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和人员配置情况来安排审计任务;组织开展审计工作的具体方式,在审计工作展开后,审计人员需要搜集证据对经济活动做出判断和评价,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三)审计信息传递机制

信息传递机制是连接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信息使用者三方关系人之间的纽带。基于多因素决定论,经济市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及时获取真實有效的信息。

审计信息从来源划分,可分为原始信息和人工信息。原始信息主要包括未经加工处理的审计证据;人工信息是指处理加工过的信息,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审计整改通知、审计处分建议等。信息传递就是指审计信息从审计人传达至信息使用者的过程,应当保障其传达的准确性、及时性、畅通性。信息使用者包括:审计委托人、国家相关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社会大众等。

(四)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建立了信息使用者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联系。审计人将审计信息及时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发挥了审计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审计成果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被审计单位管理者根据审计结果,对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2)市场有关部门据此对市场政策、机制加以规划和整改,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3)投资者根据审计结果做出相关经济决策和投资建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总结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审计的更新完善,利息相关者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审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结合审计运行机制,了解现代审计的动因,对基于审计动因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审计运行机制的整体效率,把握审计发展的规律与方向,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真实且可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减少,审计活动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更新.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及其治理效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宗承刚.基于审计发展历史与审计特征的审计导因分析[J].财会通讯,2008(08):95-97.

[3]许蔚君.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究审计动因[J].经济师,2006(3):226-228.

[4]吴应先.企业内部审计运行机制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07):156-157.

猜你喜欢
审计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