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创业金融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018-09-22 07:49曹立坤
财税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曹立坤

摘 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运营,资产证券化迅速兴起,传统金融行业面临转型升级。针对新常态下金融人才培养所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实际调研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总结出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各方应积极协调配合,共同创新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创新创业;金融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经济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一)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运营

为了能应对来自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带来的挑战,国内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开启探索互联化模式的进程。自2015年以来,中国传统金融业的运营模式逐渐向互联网靠拢,全新的互联网金融的多元化模式也应运而生,开始与新兴金融机构进行多元化的合作与竞争。同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虽小但却分散,业务涉及面较为广泛。

(二)资产证券化迅速兴起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资产证券化迅速兴起,不论是商业银行、券商等传统发行平台,还是P2P平台、电商平台等新兴平台,都开始进一步加深介入这一领域。但是,由于这类业务需要严格控制操作风险,因此对金融服务职工自身水平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三)传统金融行业面临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受到实体经济放缓的影响,金融行业普遍暴露出金融杠杆率高、资金脱实向虚、金融空转等严重问题。伴随着传统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长下挫,利润空间加快收缩,传统金融机构不再追求高增长模式,不再盲目追求规模、资产等增加幅度及速度,而是注重构建轻型银行概念,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谋求转型升级。

二、创业金融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创新、创业金融人才培养现状

在经济发展、高等教育覆盖面更广的新时代,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机制,却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当前企业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培训阶段,在成为正式职工之前,会对人才进行集中培训,但上岗后的培训却相对较少。

(二)我国创新、创业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缺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中最核心的部分,这不仅为其作出了导向,还完成了所有技术方面的设计。但从目前情况看来,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存在照搬照抄现象,培养内容趋同性十分明显。各个高校并没有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层次、其办学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最后的结果是培养目标设置缺位,各高校对于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金融人才仍然比較迷茫。

2.课程安排不合理,与行业要求差距较大

从实际课程设置来看,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比较老旧,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发展缺少特色。首先,教学内容更新过于缓慢,一些课程已跟不上现代金融发展的潮流。其次,课程设置存在重复性,造成资源浪费,学生学习时会发现知识点重复出现,课程缺乏系统性。最后,在授课上,由于宏观课程的师资力量较多以及宏观课程的教学难度较低,高校课程注重宏观金融理论,而对金融理论的微观探讨相对有限。

3.实训实习水平低

随着互联网科技在金融业的普遍运用,以及金融业的不断革新,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往微观的方向发展,金融业需要的工作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而金融学专业学科中集中出现了知识与实践结合不足的现象,即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与金融业务操作等实践工作脱节,学生大多没有认真掌握学校给予的课程学习要求,也没有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从而未将专业知识与金融工作结合。

三、加强我国创新、创业金融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应协同努力,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建设,打造专业人才迅速成长的新常态,是金融业在将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方面

当下,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大多是通过考试进行,方法过于陈旧。各院校应当根据实际市场需要,改善陈旧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实操教学和案例分析,探究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案例和实操教学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习实训方面,为了让学生们能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可以邀请专业、有权威性的金融业人士开课教授,开设金融企业模拟课程,不仅让学生学到实践经验,还能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校外的企业资源分配学生去校外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工作能力素质,提高实用性。

(二)金融企业方面

在培训方面,将金融企业的培训改革分成三个方面,即操作方式改革、运作模式改善和学习战略转型。操作方式改革上,从课堂学习转变为在线学习,融入多元化的有趣元素,但培训依然是主要的教育模式;在运作模式的改善方面,将之前的自我获取资源改善为培训导师引导员工获取资源;而在学习战略转型上,要求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管理者通过激励方式推动员工的学习,培养员工的学习兴趣。

(三)政府方面

当前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出现了诸多不足,来自外界的阻力和压力非常大。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政府应该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助力为国家培养“双创”金融人才。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构建创业孵化中心、降低成本、加大补贴力度等措施鼓励创新、创业;扩展创业投融资渠道,加快国家金融业新兴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设,对创业担保贷款大力支持,加大财政贴息力度。

参考文献:

[1]陈美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选择[J].中国商论,2016(14):189-190

[2]郭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时代金融,2014(12):167-168

[3]王兰萍.新时期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2015(9):99-101

[4]吴婷婷,傅连康.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金融人才的要求[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1):15-19

[5]杨艳琳,谭梦琪.中国金融人才对金融产业绩效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7(1):67-80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