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
摘 要:小學高年级学生良好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正常地学习与生活,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近年来我国小学生体质普遍不佳的现状,作者结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实例,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体质特点及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与研究了增强高年级小学生体质水平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质;增强体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2
作者简介:田 俊(1990—),男,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
在实践教学中,由于部分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或者没有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导致近年来许多小学生出现了身体肥胖、运动能力下降、体质不佳等多方面问题。学校教育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使命。针对近年来我国部分高年级小学生体质状况不佳的问题,学校应强化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引导,并不断探索出适宜学生体质增强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以引导学生能真正拥有良好的体质健康状态。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体质特点及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体质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为7~13岁之间,分为低年级(7~9岁)和高年级(10~13岁)这两个阶段。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多数已逐步开始迈入到青春期,其骨骼与肌肉都处于高速发育的阶段,其生理方面还没有定型,如果不注意身体姿势的保护,或者缺乏全面的体育锻炼,都很容易引发脊柱变形,进而影响到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疾病预防控制、膳食营养状况、体格发育水平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提高,但也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肥胖率日趋增长,已逐渐逼近“安全临界点”,与2000年相比,2014年我国10~13岁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显著增长,但肥胖率也相应增长,达到16.2%,已成为影响我国各城市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二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根据小范围的相关数据显示,与2000年相比,2014年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平均下降了9.2%,各小学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三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不良视力比例不断提高。在2000年,小学高年级阶段存在不良视力的学生比例约为22.3%,而在2014年,不良视力的学生比例已上升到42.1%。总体而言,我国小学生视力问题,正呈现比例高、增幅大、低龄化的现象,并严重影响到国民的整体素质。
二、有效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质的策略与方法
(一)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质的原则
1.全面锻炼原则
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应尽量选择多样化的锻炼内容与手段,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高年级小学生,更应当注意贯彻全面锻炼原则。合理运用全面锻炼原则,可使学生身体的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均衡发展,进而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适宜负荷原则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所采取的体质锻炼策略,应严格遵循适宜负荷的原则。即学生所选择的锻炼内容,不宜强度过大,也不宜强度过低,以身体能正常承受且不会影响到正常作息与学习为最佳。教师应严禁学生采用负荷过大的锻炼方式,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并损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质的具体策略
1.开展学生身体姿势的锻炼与培养
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强化学生正确的坐、立、行的身体姿势的锻炼,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这对生长发育初期的学生尤为重要。在身体姿势练习内容上,以基本队列队形练习为主,结合其他的一些步伐移动,如足尖步、小跑步等,还可以结合跑跳步、踏跳步、足尖步、垫步、后踢腿跑、前踢腿跑等练习。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还可以进行一些集体舞蹈练习,并在身体姿势练习过程中还应逐步加大难度。
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开展的身体姿势的锻炼内容为例,由于认识到小学高年级阶段男、女生开始出现身体形态发育上的差异,因而在锻炼过程中,采用了差异性的培养方式。其中,对女生进行身体姿势锻炼时,我校适当增加了部分伸展肢体练习和跑跳练习,要求女生的动作轻柔活泼、舒展优美,以利于学生下肢骨骼、肌肉的纵向生长。而我校对于男生的身体姿势锻炼,则是适当增加了一些伸展肢体练习,以提高跳跃能力,并通过开展支撑体重或小负荷力量的练习,以适当增加学生的肌肉围度与体积,促使男生的身体形态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我校还要求女生多结合一些体育舞蹈动作,为形成优美的身体形体打下基础。而男生则可适当加入一些武术动作,以增强肌肉力度。同时,由于这一阶段的高年级学生的柔韧性、灵敏性和节奏感也在逐步提高,在身体姿势锻炼时还可搭配悦耳的音乐,在避免锻炼过程枯燥的同时,也同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广泛开展基本形体操锻炼
随着小学年级的逐步增高,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将会逐步加重。这也意味着学生在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增加,而课余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则将会有所减少。为更好地解决文化学习与身体锻炼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积极通过创编一些室内的基本形体操来加以解决。创编室内形体操的要求是省时、省地,不会影响到他人,学生可以独立练习,又可统一组织练习。
以我校创编的室内基本形体操为例,该体操可同步锻炼学生的头部、颈部等各个部位,在课余时间由班主任或班长带领学生开展锻炼。通过基本形体操既可使学生在每日的学习之余进行练习,以消除脑力与体力上的疲劳,纠正不良身体姿势;也可以作为雨天体育课的活动内容之一,以达到锻炼学生形体、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目的。
3.广泛开展跳绳锻炼
跳绳是一项既简便易行,又能有效锻炼下肢力量的练习方式。跳绳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健身运动。为增强学生体质,并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我校除了鼓励高年级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开展跳绳锻炼,还编制了跳绳体操,即将简单的跳绳动作配上音乐,按一定的节奏编制而成。通过跳绳锻炼,不仅能明显改善学生的下肢形体,而且对促进学生身高增长以及体质增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锻炼
除课堂与课余时间,学校还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锻炼与家庭锻炼。以我校为例,在课外时间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一些自身薄弱环节的针对性锻炼,或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兴趣小组进行专门性锻炼。例如,鼓励高年级女生在课外多参加舞蹈、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锻炼;高年级男生则应参加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的锻炼。这些锻炼项目都属于全身性的运动,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促进学生全身的匀称发展,实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增强。
总之,学校教育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使命。针对近年来我国部分高年级小学生体质状况不佳的问题,学校应强化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引导,并不断探索出适宜学生体质增强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以引导学生能真正拥有良好的体质健康状态。笔者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身体姿势锻炼、基本形体操锻炼、跳绳锻炼以及课外锻炼等多种有效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质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实践验证均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值得在广大小学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星亮.体质健康概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122-124.
[2]吕 梅.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84-185.
[3]靳 璇.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提高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08(33):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