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能力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能力模型探析

2018-09-22 01:50郝健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观测点心理治疗高校学生

郝健强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共青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2016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发布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校团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在“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这一外围延伸手臂的作用,提高学生社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更加坚定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和发展水平的深入研究成了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该课题的传统研究中,可以看到高校学生社团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团管理顶层设计不完善和针对性不强、社团活动内容质量不高、社团的成员综合素养相差较大、社团发展的后备资源欠缺、学生社团欠缺组织协调性、社团缺乏专业指导等。研究者对上述问题给出的对策都相对宏观,在实际操作和改善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少对社团成员个体内隐素质与社团管理和发展水平的关联性研究。因此,构建高校学生社团能力模型能够为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的研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标准。通过与模型的比较分析,能够帮助高校学生社团高效定位不足,科学制定提升改善策略,使策略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操性和个性化,实现社团成员能力与社团的管理和发展水平提升的双赢。

一、积极心理治疗中的现实能力解读

积极心理治疗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该理论及其实践是可跨文化的。该理论中积极的概念,指的是在心理治疗与咨询过程中不是以治愈某特定的症状为主要根本,而是把人的能力视为第一和本质,在此理念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正向的诠释,从而尝试把握和激发治疗对象本身已经具有的能力和自助的潜力。积极心理治疗肯定实际状态下的人,同时在他们身上看到以后可能的成长。

积极心理治疗将人的能力划分为26项现实能力,用以描述人的行为和经验,力图让人们尽可能全面地认识自己。通过积极心理治疗的普及,指引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营造积极乐观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此外,积极心理治疗理念力图避免将患者仅仅看成症状的承担者这一个传统误区,而是力图实现对患者更全面的表述,注重启动患者内在的疗愈能力,使人们能够将相对无冲突的、积极的行为成分与症状分开,从而能更好地处理他们的问题。

积极心理治疗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两个基本能力——爱的能力和知的能力,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发展状况等。这两个基本能力属于每个人的本质范畴,随着个人的身体状况、所处环境以及时间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基本能力将会有所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个体。在个体生命的发展进程中,基本能力会分化为现实能力,并蕴藏了人的无限潜能。爱的能力属于情感、感情和动力的范畴,在人的成长中会细化发展为13项原发能力,用于呈现爱与被爱的能力。知的能力是获得经验与传授经验的能力,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会衍生出13项继发能力,其反映了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中的成就常模。为了能够客观地了解个体现实能力的发展情况,积极心理治疗提供了WIPPF量表。该量表能够有效地标定个体的原发能力和继发能力,并能够通过数据来描述个体的冲突反应、榜样模型以及其社会行为模式和情感关系模式。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治疗理念同时具备教育、自助和他助的功能。将该理念引入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发展,从26项现实能力入手,构建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的能力模型,将其作为表征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和发展水平的工具,实现高校社团学生的内隐素质培养提质增效。

二、基于现实能力的高校学生社团能力模型构建与分析

构建高校学生社团能力模型的对象主要来源于天津两所高校中优秀社团的成员,总计233人。具体构成见表1。

表1 高校学生社团能力模型数据来源情况

对以上研究对象进行WIPPF量表的施测,之后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获得研究对象群体的每一项现实能力的平均值(见表2),用以标定高校学生社团能力模型。

表2 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现实能力平均值

根据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从表2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现实能力中知的能力。表2中第一列中从“条理”到“忠诚”均属于知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平均值均大于8,即这些能力的发展水平均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些能力的得分来源于三个部分的总和,分别为被测对该能力的定义与标准、被测对自我在该项能力上的要求与表现和被测对他人在该项能力上的要求与表现。这些能力代表了个体社会行为能力。知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和教育而获得或改善的。通过表2中知的能力得分,可以看到高校社团骨干成员在社团工作中有较好的条理和礼貌,较强的可靠、忠诚和时间观念,并且能够平衡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利益以及为了达成社团愿景能够勤奋不辍。

2.现实能力中爱的能力。表2中从第一列的“耐心”到第二列的“信念”均属于爱的能力,这些能力平均值也均大于8,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些能力是在情绪体验带来的感受基础上,由理性赋予的意义,用于处理和应对情感关系。从这些能力的得分来看,可得知高校社团骨干成员能够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也渴望别人与自己建立关系,从而在社团中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同时在合作与互动中能够充分地信任对方和自己,在社团中能够相互给予安全感和信任感;此外,高校社团骨干成员能够对自己的社团愿景保持积极的期待。

3.冲突反应模型。表2中的“身体”“工作”“关系”和“幻想”评估的是高校社团骨干成员应对冲突反应的四个领域的平衡能力,从得分可知他们的平衡能力均处于平衡(7<值<9),即在社团工作中遇到冲突时不会明显地对以上四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逃避或倾向,对冲突有平衡和理智的应对处理能力。

4.榜样模型与关系模型。表2中“我—母亲”“我—父亲”“我—他人”是榜样模型的3个观测点,这3个观测点的得分呈现出倾向于亲密的一侧(值>7),且被测与父母的关系要更加地优于被测与他人的关系;在关系模型的“你—父母的关系”观测点可以看出,被测与伴侣的关系偏向亲昵;从关系模型的“我们—父母—他人关系”的观测点可以看出,被测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开放状态,有利于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从“原始的我们—价值观”的分值可得知,被测对社团意义与价值观追求上偏于理想化状态,对实现社团愿景和目标有信心和动力。从这两个模型中可以看到,高校社团骨干成员从与父母的情感互动中习得了较强的构建关系和融洽关系的能力,在社团中构建了开放和亲密的关系互动氛围。

综上分析,取样获得的高校学生社团成员能力模型能够较好地代表优秀学生社团成员的能力呈现,也能够体现出高校学生社团良好的管理和发展水平,即将表2中呈现出的四大模块——知的能力、爱的能力、冲突反应模型以及榜样和关系模型和模块中的29个观测点作为模型,对其他高校学生社团进行对比,即可实现该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发展现状与不足,从而改善和提升其水平。

三、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使社团成员通用能力模型更加精确,同时就不同类型的社团增加取样数量,在现有的通用能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不同类型社团的成员能力模型;此外,通过多方位地评估和对比,以期能够定位四大模块的29个观测点中与社团管理、发展相关的核心观测点,简化模型,提高模型的评估效率。

猜你喜欢
观测点心理治疗高校学生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扎龙湿地芦苇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沉降观测在信阳市中乐百花酒店B座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