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图珊—华璂在沪期间的刺绣贡献考析

2018-09-22 01:09:54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习所教课刺绣

徐 勤

Hua Ji (1869-1939) was a native of Wuxi, Jiangsu. She excelled in poetry, painting and embroidery. During her stay in Shanghai, Hua Ji practised a series of embroidery improvements which excited the southern embroidery industry.

图1 华图珊女士画《山水》,引自《妇女杂志》1918年第1期

华璂,字图珊 (1869—1939),无锡人,工诗善画(图1),精于刺绣。

20世纪初,华璂曾在无锡荡口“鹅湖女学”教授美术与刺绣。1912年,华璂夫妇移居上海,创办刺绣传习所,前后历时10年。1927年至1936年,华璂又在上海定居近10年;直至1937年避难返荡口。

华璂在沪期间,实践一系列刺绣改良,震动江南刺绣界;被誉为“吾国将来刺绣史上惟一之人物也”。

一、提倡以“象真”为核心的绣画理论

清末民初,顾绣之名,誉满海内。华璂认为,虽然市肆皆以顾绣为号召,但业绣者少有得顾绣真谛者;世人沿袭绣稿,转辗勾描,致使绣技“堕落”,露香遗韵,渺不可睹。随亚洲诸国刺绣崛起,华璂认为,中国的刺绣改良势在必须。民国二年(1913)起,华璂响应杨夏《刺绣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刺绣观。

顾绣的精髓之一,是根据画理求得绣理。华璂上承顾绣,认为“绣术一道,须于绘事中求知识”,“绣理必须结合画理”。要重视中国绘画中的“象真、视差、光线”,切不可侈论气韵,墨守笔法,而“江欲浮天”,绣虎类犬。

顾绣的精髓之二,是根据时代需求,变传统刺绣技艺为我所用。华璂认为,时代在变化,业绣者对画理的认识也应该变化;现代刺绣,不仅要从中国传统绘事中求知识,还要结合时代需求,放眼世界绘画之画理,“乃能日新月异,融会贯通。”针对中国刺绣输出世界的目标,华璂进一步指出,若要“销数推广”,必须“通术全球”;中国刺绣在关注针法、线色的同时,还必须了解西画的“写实”原理,以“象真”为重要追求。

顾绣的精髓之三,是不仅形似,更要传神。华璂认为,绣画的“象真”,一是通过明暗及透视等关系“寻形形色色”,以“肖”其形;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须“意态逼真”,以“肖”其神。

清道光年间,丁佩《绣谱》即倡导在“求形状之逼肖”的同时,“冀神韵之兼全”;后继者华璂,在适时引入现代画理、绣理的同时,坚守“象真”的形神兼备。此外,华璂与前辈一样,认为绣画因材料特殊,“要比绘画多种道理”。

图2 华绣《雄鸡》,引自邵晓编著《中国刺绣鉴赏宝典》 2011年8月版

图3 华绣《秋林风景》,引自南京博物院编著:《织绣》,1999年9月版

二、创制以“象真”为特色的新式绣画

结合时代,明代顾绣曾学习宋代宫廷绣,融松江派绘画理论,创造出享誉江南数百年的民间绣画。

响应时代变化,融合中西,华璂自创以“象真”为特色的“新式”绣画;以油画、水彩画等西洋绘画或摄影作品为绣稿,绣法采用多变的“列针”和“擞和针”,成品“工速而美观”,享誉中外。

《雄鸡》(亦名《蹲在草垛上的公鸡》),是华璂完成于上海创校期间的花鸟题材绣画。(图2)《雄鸡》以并不复杂的传统擞和针为主;但绣作以追寻现代画理为主旨,讲究通过透视、明暗等关系处理,实现物象在空间中的象真塑造。

华璂首先依据画理调度绣法,依次刺绣草垫、稻草、雄鸡,以层次分明的陪衬物,突出绣画空间中被表现对象的上下层叠关系;其次,充分利用擞和针的长处,从雄鸡尾部起绣,运用“缩短法”,精准表现雄鸡的正面视象,营造出绣画空间的“平远”视效。

华璂绣作《雄鸡》,以中国传统绣法,表现出受西洋绘画影响的三度空间视觉效果,创造出一种中国绣画的新形式,获得1915年“太平洋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全域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协调能力,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更好的平台,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修水县应围绕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动“+旅游”发展战略方向,依据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人文背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探寻乡村旅居、水域风光、休闲度假、宗教传承、文化影响等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方向,创建“+旅游”模式,形成全域旅游新局。

《秋林风景》,是华璂完成于定居上海期间的风景题材绣画。华璂晚年,一定程度受到画家、雕塑家张辰伯(华璂子)及海上画风的影响,其绣品更多以西洋画为稿本,运用多色绞合的绣线,以平列、斜列、交叉排列的多变绣迹,突破传统刺绣平、匀、细、密的运针引线方法,凭借色彩及明暗关系的处理,将大自然的景色再现于绣画之中。

《秋林风景》即是这样的作品;1929年,该绣作参加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华璂以画家和绣娘兼具的双重身份,用刺绣表现出油画的笔触、色彩感和空间感,令与会者耳目一新。(图3)

《雄鸡》以传统绣法,表现物象的三度空间感,是继沈寿人物肖像题材后,中国仿真绣在花鸟题材领域的又一成功实践;《秋林风景》更加大胆地改良传统针法与绣法的关系,以江国良《追寻辉煌的锡绣》为代表的文论认为,其对乱针绣的成熟提供了启迪。

三、创办培养“新式”刺绣人才的学校

1912年,华璂夫妇摒挡典质,在上海甘肃路永庆坊,创办“美术刺绣传习所”,后亦称为“上海刺绣学校”。(图4)“美术刺绣传习所”的办学宗旨,是帮助女子独立;维持女子美术,补助生计,推广营业。传习所设学习、出品两部;“学习部”开设刺绣、图画,国文、英文、算术、书法,手工、裁缝等课程,培养学生画、绣能力,出品部则侧重刺绣品创制。

图4 上海刺绣学校全体摄影,引自《香艳杂志》,1914年第12期

华璂“美术刺绣传习所”坚持办学凡十年;期间,传统刺绣与新式刺绣,教学与实践同时并举。该传习所举办期间,开放校园,供有志者参观学习;经常在女性刊物上发表师生刺绣新作;参加各类手工艺展;为江南刺绣传习所及女校刺绣科的普及提供了办学经验,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批绣、画皆能的现代绣娘。

进入20世纪10年代,江南的现代刺绣职业教育星火燎原。据不完全统计:1910年,锡山绣工会创立刺绣第一传习所;1911年,丹阳女子职业学校设绣工科;1912年,华璂创办上海美术刺绣传习所;1913年和1914年,沈寿、张謇先后创办(苏州)同立绣工学校、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1918年,唐家伟在上海创立中华女子美术学校,配套中华女子美术公司,在研究刺绣手工的同时,力争发达女子实业。

四、编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子通用刺绣教课书

华璂《女子刺绣教课书》编纂于其在沪办学期间;教科书的初版,印行于民国七年十月(1918)之前。据(上海)商务印书馆介绍,华璂在1918年版《女子刺绣教课书》中,即以生平经验,综合讲解新旧两种绣法。

民国八年(1919),该教科书一度更名,由“华璂率许频韵”联合编纂,不仅综合新旧绣法,“其新绣法中论光线、距离尤为详尽”。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该教科书内容丰富、实用,篇章结构由浅入深,甚合教学使用,“准作为女子中学校及女子师范学校手工教科用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民国二十七年(1938),该教科书经修改,再次更名为“《刺绣术》(职业学校教科书)”发行。至民国三十年(1941),《刺绣术》(职业学校教科书)已印行第三版。

华璂《女子刺绣教课书》、《刺绣术》(职业学校教科书),从内容选择、框架建构、描叙语言,均定位于中国新旧刺绣方法对普罗大众的传播;以概论、法式、旧绣法之分类、新绣法之分类等四部为主要内容。其中,“概论”谈分类,器具,上稿,线别,色别,针别;“法式”谈用线法,配色法,针法,选稿及造稿;“旧绣法之分类”介绍传统的缠绣、两面绣、平绣,高绣及摘绫,拉锁及打子,戳纱,挑花;“新绣法之分类”介绍风景、动物、植物、人及肖像的刺绣方法。最后附刺绣教授略法。

华璂刺绣教课书,除归纳、总结、传授适合刺绣学习基础人群的新旧绣法外,还有机融入作者提出的刺绣理论,其中有关刺绣“象真”、“色光”的研究尤有指导意义。关于“象真”,华璂论道:象真绣,即写真绣,凡风景、动物、植物、肖像,皆有一定之真相,须求神似,故名。

关于绣画的“色光”,华璂借助西方色光研究成果,提请习绣者注意不同色彩之间因“映射”,以及绣线反射天光所形成的丰富色光效果;为方便理解,华璂还结合绣法变化,例举绣线色相、色级与排列方式间因多样组合,又因观者视点变化而产生出的独特丝光效果,为学习者理解现代绣理提供了路径。

华璂刺绣“色光”论,基础于作者对西洋光学理论、传统顾绣绣法的钻研,还根植于作者新式绣画的亲身实践。明代顾绣在绣线色光控制方面的卓越实践,经由华璂的归纳和提升,成为方便大众理解与传承的“刺绣术”;并以超过20年的女校教科书方式传播,对上海及江南刺绣群体的培育产生了润物无声的影响。

古代,丁佩有感于“古人未有谱之者”而著《绣谱》(1828);现代,华璂有感于“吾国绣科,向未有专门教科书”而撰《女子刺绣教课书》(1918)。

华璂之后,据孙佩兰《吴地刺绣文化》记载,沈寿《雪宧绣谱》于1920年出版。另一种与刺绣有关的教科书——潘谵明《编结和刺绣(中学教科书)》于1948年出版。华璂《女子刺绣教课书》及《刺绣术》的编撰,对现代业绣者继承传统,对普及中国刺绣,对中国刺绣专著的发展沿革,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华璂在上海的20年,是其传承并改良刺绣艰苦奋斗的20年。华璂在刺绣主张、刺绣实践,刺绣人才培养、刺绣传承理论总结等方面的贡献,直接、间接地对现当代江南写真类绣画的中西合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为《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上海卷 第三篇,“顾绣”章的基础研究之一)

猜你喜欢
传习所教课刺绣
苏州昆剧传习所之创办及若干问题考辨
戏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9:04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怎样上好低年级口语交际
清新唯美的刺绣
要账
妇女(2019年4期)2019-06-25 02:05:17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15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春师范传习所
长春府“师范传习所”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