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景德镇瓷器外销探究

2018-09-22 01:10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瓷业景德镇民国

杨 洋

With Jingdezhen Porcelai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export trade of Jingdezhen Porcelains, refers to some trade statistics,and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of these porcelains in order to reveal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素负盛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瓷器的供给者。然1840年后,由于外瓷入侵和生产力的落后,瓷器生产和出口发生巨大变化,但仍为中外贸易交流的重要商品。本文以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为研究对象,瓷器外销贸易为切入点,结合部分贸易数据统计,分析民国瓷器艰难前行的主要缘由,以期揭示其特殊的时代意义。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次年元月,中华民国正式建立。于此至新中国成立,此时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全国性的战乱中。社会动荡、长期战乱等严重阻碍瓷业的发展,致使民国瓷器与明清时期相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而是始终处于尚未完成的转型期,直至消亡。但从瓷器发展史来看,民国瓷器亦是重要的一环,如若没有这一环节,新中国之后的瓷器发展就无法与前代相连。诚然,瓷器业发展举步维艰,生产量一度跌至历史最低值,但是绝不能以此认为其没有发展。以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湖南醴陵窑、浙江龙泉窑等为代表的历史名窑依然坚持生产各式瓷器,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亦远销亚欧国家。其中尤其以景德镇窑最为突出,是瓷器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瓷器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后,专为宫廷服务的御窑厂随着皇权的没落而终结,沿袭千年的传统御窑模式随之转变为近代化的民窑生产。此时的瓷业“只以墨守成规,不谋技术改进;兼以连年匪患,景镇瓷区,迭遭蹂躏;而外瓷一再倾销,遂至营业状况,江河日下,瓷区窑户,踵相停业,业瓷商号,难以支持”。值此危急之际,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实业救国”,开办瓷业公司,将传统的手工业制瓷由艺人私下相授、子承父业的形式,向西方机械化制瓷的企业式转变。在全国先后成立的三十余家瓷业公司中,成立于1910年的江西瓷业公司为佼佼者(图1、图2)。

集股而成的瓷业公司与制造者通力合作,对于出品瓷器,力图改进,以高薪聘请工匠和技师。印在瓷器上的图案,制作方法与过去也有所不同,且装饰题材丰富多彩,买者可以自行选择预定。前代精美瓷器上的书画等,也可以重新描绘再生产,此举促成了后来仿古瓷器的出现。从瓷业公司改良的性质来看,其根本目的是改良,但由于瞬息万变的时局影响,并没有完成从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转变。即使是不惜重金聘请精巧的工匠,试图复兴前代工艺,这对于整个瓷业的发展,也只是冰山一角。因而,整个瓷业制造的方式依然因袭古法,基本纯用手工,生产能力与前代相比几无太大进步。虽然年产量数据较为乐观,但参与生产的制瓷工人队伍亦非常庞大,所以平均计算,整个瓷业的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二、瓷器品类

民国瓷器大体可分为日常生活用瓷和仿古瓷,尤以生产日用瓷为主。日常生活用瓷主要为普通瓷和粗制瓷,例如碗、碟、盆(图3)、杯、冬瓜罐、鼻烟瓶、羹勺器等,此类瓷器在造型上依然沿袭前代风格,品种较为单调,丧失了过去朴素浑厚的风格,略显笨拙。仿古瓷器分为奢侈瓷和精细瓷,主要包括仿古名瓷(图4)和名家制品,以前代的青花、五彩、粉彩器为模式而生产,为精巧工匠所做,瓷质较为精美细腻,多供于富商官宦阶层和出口外销。此时期风行的仿古瓷,基本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

图7 民国 青花缠枝莲纹观音瓶

民国时期仿古瓷器风行全国,究其原因一为清王朝覆灭之后,官窑随之瓦解,“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间,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是但仿无碍”。其二为利益所驱使。如前所述,瓷业制造者掀起的改良之风,对于其出品瓷器,重金聘请曾服务于御窑的优良工匠,社会对于仿古瓷器需求量的大大增加,巨额利益落入仿制者手中。民国仿古瓷的最大特点就是数量多、范围广。古代各大名窑都成为仿制对象,更为特别的是出现了民国后期仿制民国前期瓷器的现象。常见的仿古瓷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元五大名窑的瓷器,尤以大量的仿明清官窑为多,多见仿青花(图5)、粉彩,也有五彩、斗彩、珐琅彩(图7、8)等其他品类,特别是仿雍正、乾隆最为流行。

总的来说,有的仅以作伪为目的而仿古,也有不少只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仿制,仅仿其样式、工艺而已。因此,仿古瓷虽在一定程度上仍承袭所仿官窑瓷器的精美细腻的风格,但总体仿制工艺水平并不高。

图1 民国粉彩人物挂盘 江西瓷业公司矾红楷书款

图3 民国 花卉碟,“江西瓷业公司”楷书款

图2 民国 粉彩人物瓶“江西瓷业公司”楷书款

图4 民国 青花釉里红豆青釉花盆

图5 民国青花花卉纹马蹄杯,“江西瓷业公司”楷书款

图6 民国 仿雍正蓝釉双耳四方贯瓶

图8 民国 绿地粉彩缠枝莲纹执壶“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

三、瓷器贸易

“中国制造瓷器之中心为江西省,而江西制造之中心当推景德镇,历年来景德镇瓷器输出之数,每年约记其值为六百万元,其中三分之一即经九江运出”。由此可见,九江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景德镇瓷器输出的集散地。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虽与景德镇相距数百里,但是其间水路发达,舟楫便利,轮船民船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所以仅在九江经营瓷业的大小商号就有五六十家,凡是较大的瓷业公司,均有瓷器出口业务。其中大公司多经营精致瓷器兼具瓷器外销,规模较小的公司则以售卖较粗质瓷器为主。九江的各瓷商在景德镇均有固定水客,需要货物时,即通知水客从制窑户处购买所需瓷器,然后装运至九江。从九江关口运出的瓷器,多装载于轮船或小汽轮运出,运输到诸如汉口的邻近口岸的瓷器则多以沙船运载。且只有很少一部分销售于江西省内,大多运销于外地,上海最多,其次是汉口,销往国外市场占十分之二三左右。“运输于外国市场者,俱自上海出口,其权为上海业瓷者操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交战帝国急需恢复经济,继而不断依靠输出商品扩张海外贸易,寻求资本积累。在此复杂背景下,除了自身生产力较落后,洋瓷的入侵、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都给瓷器贸易带来沉痛打击。因此,现仅统计1912—1936年九江瓷器贸易出口状况(表1),及民国二十三年(1934)江西省瓷器出口统计表(表2),观察瓷器发展状况。

图9 民国 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双蝠耳盖瓶“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

图10 民国 内仿珐琅彩教子图外绿釉冰梅纹盘,

图11 民国 内仿珐琅彩教子图外绿釉冰梅纹盘 “乾隆年制”款

表1 1912—1936年江西九江瓷器贸易出口统计表

表2 民国二十三年(1934)江西省瓷器出口统计表

观察表1,根据瓷业发展波动下的时代背景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为1912-1917年,二为1918-1926年,三为1927-1936年。在第一个时期,传统官窑随着清王朝覆灭而瓦解,转变为民窑生产,瓷业于民国初始阶段有一定程度发展。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博弈,无暇顾及中国,故国内市场多被日本瓷器占领,但此时的瓷业出口仍呈稳步增长之势。及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为恢复战后经济,纷纷争夺中国市场,把包括瓷器在内的众多商品运销中国,因而瓷器出口额明显下滑。又因国内瓷业公司改良瓷器之风盛行和外国在华投资总额不断增加,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所以于1921年开始又基本处于增长阶段。1927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从形式上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全国基本趋于统一稳定,至1936年为国民政府“黄金十年”时期,瓷器贸易发展逐渐好转,年出口额大幅上升,渐有复兴之势。值得注意的是,1935-1936年瓷器出口额几乎成倍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现象或许是因为1934年荷印政府限制日本瓷器入口,以及1936年实业部颁发“瓷器除显欲作古玩出售者外一律免税”之策,给瓷器贸易出口带来绝好机遇。

据表2统计的各国或地区出口数额,再结合此一年出口的总额,可以大致推算出各国或地区出口所占比重。香港、日本、澳门、暹罗(泰国)、新加坡、美国、关东租借地、其他各国所占比重分别为34.3%、1.3%、4%、12%、13%、0.4%、28%、7%;依此可见,由于1840年之后日本和欧美的瓷器大规模生产,中国瓷器在欧美及日本市场遭受严重挑战,继而瓷器大量输入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

除此以外,在了解瓷器出口发展的同时,也更应把目光转向欧美和日本对中国瓷器市场产生的巨大影响,尤以日本瓷器为重。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被迅速运用到工业生产中,欧美各国率先完成生产力的变革,瓷器生产方式发展成机械化工厂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向来推行学习西方的东邻日本,整体生产力并不落后于欧美诸国,反而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结合自身优异的制瓷技术,高效率地生产出不亚于甚至超越中国的瓷器。而此时的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帝国倾销瓷器的主要市场。为便于直观了解洋瓷进出口状况,现将1928年中日两国陶瓷输出与1932年外瓷输入中国情况以表3、表4呈现,以供对比参照。

表3 1928年中日两国陶瓷输出统计表

表4 1932年外瓷输入中国一览表

综合对比表3、表4可知,在国内外瓷器市场,中国瓷器早已丧失竞争力,历史上光荣闪耀的陶瓷业远远落后于日本。究其原因,或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瓷器物美价廉、雄踞中国市场多年等因素影响,日本已稳稳占据中国市场的霸主地位。

结语

从民国元年至新中国成立,民国瓷器发展虽仅有短暂的38年历史,但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艺、美术、文化、经济等综合的产物,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精神。从这一时期瓷器的整体贸易份额来看,中国瓷器于世界瓷器贸易市场中的表现极其低迷。由于生产方式落后、资金匮乏、洋瓷疯狂倾销、苛捐杂税繁重、较为落后的综合国力等因素制约,中国瓷业早已丧失了世界瓷器供给者的地位。

综上,瓷器贸易额出现巨大逆差的背后,反映出中西方两种不同制度与生产关系的差异。也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经济差异的激烈碰撞,赋予民国瓷器特殊的时代意义,我们在重新关照民国瓷器时,会更客观地评价其历史与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瓷业景德镇民国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近代景德镇瓷业改良路径与实践困境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