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华 庄殿铮 付思
摘 要 本文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发展目标,提出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思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明确办学定位和凝练特色,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应用转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研究针对应用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确立自动化专业发展差异化生存的战略取向,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对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转型发展进行建设研究与实践。
1培养方案
(1)由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聘请辽阳石化公司仪表厂、聚酯厂等多名企业专家,讨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与需要制订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了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整合了相关课程,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形成了控制理论-检测技术与化工测量仪表-化工过程控制工程-控制仪表及装置课程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及PLC-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群。安排了行业最新技术课程,如“现场总线”课程,代表了自动化从单机向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
(3)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了“3+1”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开展基础理论、实验、实训教学,在校外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企业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等,进一步规范了“3+1”人才培养方案,使实践环节比例达到总学分的31.7%。增加了控制系统综合CDIO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分阶段逐步培养计划。
2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互聘、以及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1)专业带头人培养。以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为突破口,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开展科研合作。
(2)中青年骨干教師工程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提高。学院规定,中青年教师二年为一个周期,必须到相关企业学习工作半年,以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科研能力,达到双师素质。
(3)与企业开展教师专家互聘活动。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校授课、开讲座。实行企业工程师上专业课中部分内容,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全部双导师指导,实施效果良好。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实施多元考核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专业建设深度融合, 做到“四年工程实践不断线”、“四年创新创业教育不间断”的培养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分阶段逐步培养计划,大一学生通过校内外认知实习,《专业导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激发学生对专业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兴趣;大二开始综合实验,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技术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开始校内产学研结合训练,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四开始研发生产实习基地实际训练,强化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与多家企业行业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德州仪器TI、国家仪器NI、西门子、ABB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比赛。
4教学模式改革
(1)理论教学采用以设计为主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双教师教学模式。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利用Keil和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增强了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直观认识;两名教师,一人台上主讲,一人台下指导学生进行仿真验证或仿真设计,共同完成授课任务;要求学生每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物设计,撰写报告,进行答辩,整个学习过程要完成5次设计和1次综合设计,根据6次设计成绩确定期末成绩。
(2)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训课程,采用CDIO培养模式,以项目驱动教学,学生需要根据项目完成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四个部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设计具体的控制系统的全过程。
(3)改革考核方法,提高工程能力测试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电气控制与PLC,采取理论基础与物理实现相结合考核方式,每人一题,学生动手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4)毕业设计选题面向企业、行业实际,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联合指导,参与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5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1)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形成校企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专业方向、学科特色与企业岗位相对接,以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为主,做到既实用又适用。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设立两个教学场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2)邀请行业精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课堂和设计系列专题讲座。聘请专业人员共同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程实行“理论+应用”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或工厂,行业精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设计应用系列讲座为学生进行授课。
(3)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以及大学生参与科研。毕业设计题目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实现了综合毕业实践与就业有机结合。选择企业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大学生以科研助理形式,进入教师或企业科研项目,给予学分奖励。
(4)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探索了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与多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了产学研长期合作。
(5)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联合建设实验室。与浙江“天煌科技”合作共建“智能工厂产线虚拟仿真系统”联合实验室。企业赞助实验设备,并提供建设经费,提供参考硬件技术平台设备,实验平台配置及企业技术人员支持。
6结论
本文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以“结合行业需求、夯实基础理论、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思路,通过制定校企高度融合、行业、企业深层次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四年创新创业教育不间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多形态的教学方式改革为突破口,开展以真实项目为出发点,由点到面的实质性产学研合作等具体措施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应强,蒋华林.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6).
[2] 刘汉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 朱玉华,杨迪,付思.自动化专业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市场,2016(49):187-188
朱玉华(1971—),女,汉族,辽宁人,硕士,沈阳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自动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