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自忠
[摘 要]内涵式发展是学校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学校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学校管理者要了解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并进行探索和深化,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学校;内涵式发展;含义;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8-0063-03
面对师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一所进入新时代的普通高中,需要用新思路去筹划,用新作为去应对,用新成效来回答。当前,教育已经进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大力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把提高质量和效率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应然选择。
一、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内涵式发展是学校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学校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相对于外延式发展强调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扩张不同,内涵式发展强调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上海浦东干部学院郑金洲教授提出的四个“相对于”,即“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众多学者的研究和无数学校的实践也早已证明,内涵式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素,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能够促使学校形成自主、自为、自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文化,能促使学校在原有条件下,转身向内,激发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创造性,用质的创新替代量的扩充,用最优的路径替代习惯性做法,用持续的效益替代一时的喧嚣。由此达到学校发展的至高境界:愿景恰切,目标得当,方法科学,内涵丰富,充满健康活力,富有旺盛持久的生机。
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探索
自2014年担任学校校长后,我一直在思考并探索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最优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带领沂南一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特点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呈现出勃勃生机。
1.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
科学的目标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前提。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一个人如此,一个单位也是如此。规划高远,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方能集聚师生员工的思想共识,同舟共济,争先进位,为学校的理想而不懈奋斗。2014年,我校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基于具有60余年历史的优势,针对发展过程中的起伏和曲折,鲜明地提出了振兴目标和复兴梦想:创建沂蒙品牌学校、齐鲁一流名校。
明确的目标,凝聚起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奋力争先,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过四年的发力赶超,我校在临沂市46所高中综合评价中,由第14位跃升到第4位。不仅如此,目标引领,催生了比学赶超的内动力,并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追求,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强大根基,推动学校发展驶入快车道,进入腾飞期。
2.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
公正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说得好: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也曾对公正做出过自己的判断: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在我看来,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在常规情况下,这一标准便是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同频共振,和谐一体,尊严至上”生动局面的形成,核心在于公正。基于此,我校确定了“依法治校,制度管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科学建校”的办学方略。
为落实学校办学方略,我校出台了三项规范——《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学生学习基本规范》《行政后勤服务基本规范》;八项制度——《学校教学、德育、后勤督导和评价制度》《学校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教研组长考核评价制度》《行政后勤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安全工作評价制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行政后勤人员考核评价一票否决制度》,形成了一体化的综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系统性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综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全覆盖、有侧重、奖罚有据、责权统一。一是覆盖全体师生员工,人人担责;二是分层分类分项考核,人人承压;三是表彰奖励,人人有荣;四是一切待遇由考核评价成绩决定,人人相关。制度的建立让教职工看到了发展的曙光,制度的严格执行让教职工生发了奋进的力量。从人治转向法治,起点公平,评价公道,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去进取、去竞争、去合作的工作热情,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合力。由此可见,坚持以人为本,人的潜力就能发挥到极限,如此一来,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地发展,也就有了最强大的力量。
3.打造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的3.0高级版
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成长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不竭动力。着眼于素质教育,立足于全面育人,落脚于新高考改革,必须不断改进学科教学,必须不断完善常规管理,让人本的关怀充溢于教师素质提升的全过程,让理性的光辉闪耀于学生素质发展的全过程。
我校的教学教研经历了三个版级。1.0初级版,即传统授课式,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注重讲清楚,讲明白,至于学生的收获,那只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了。这是低效的课堂、低效的教学,必须尽快淘汰。2.0中级版,自主合作式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学生探究,倡导合作共进,这是中效的课堂、中效的教学,必须完善提升。3.0高级版,即深度学习、能力形成、智慧提升,教师指导、学生主攻,尊重学生个性,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推进选课走班,尝试项目学习,旨在尊重规律,发现问题,掌握方法,形成和完善逻辑思维,鼓励和催生个性化特色表达,这是高效的课堂、高效的教学,必须加快实现。
班级管理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版级。1.0初级版,班主任盯防严守,包办代替,学生处在被动状态、被动学习,苦干实干,但效益不高。2.0中级版,班主任讲究艺术,注重点拨,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主动学习,工于技巧,但不长效。3.0高级版,班主任民主管理,班级自治,学生处于自觉状态、自觉学习,能够培养自立自强的自控力,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这两个3.0高级版的升级实施,能使学校师生的道德素养、学科素养、能力素养全面形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全面实现。
4.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真正的灵魂,是学校的根系,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独一无二的关键要素。一所学校,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就是文化,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和创造。
文化体现于学校建设的诸多层面,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且各有独特的作用,目的就是达成“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我校以“德润一中,智慧学校”为品质,以“德·智”文化为引领,以“超前、精细、严格、科学、激情”为理念,以“厚德成人、大智成才”为追求,铸造校魂、塑造师魂、锻造学魂、净化灵魂。春风化雨,水滴石穿,要以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促进师生的发展。而且,形象地全方位地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滋润师生员工,力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把职业当作事业,学生才能把学业当作基业,共同构筑起富有温度的教育和成人成才的殿堂。
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式发展增添亮丽的风景。我校的特色文化,正在导引着学校走向“智慧、育德、和谐、百年老校”的奋斗目标,向一流名校和道德高地奋进。
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深化
新的时代,有新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概括了新时代高中教育的新使命、新特征。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用多样促公平,用特色促发展,尽力服务于每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合格高中生。
1.积极顺应高考改革要求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党的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分组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对学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顺应考试招生制度的要求,研究学校内涵式发展新样态,逐步突破“唯分数论”的思维定式,需要学校做出新的探索。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不同学生选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会有所不同,同一学科需要有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班级可供选择,实施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势必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改革课题。
我们立足现有条件,把现在的教学空间转型升级,将教室和实验室低成本改造成学科功能教室,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如学校图书馆、走廊、办公楼道等,建设专用学科功能室,目前已经建成涵盖所有学科的专用学科功能教室。同时,我们把校外空间也当作功能室体系来打造,如利用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等作为课程基地,开设红色文化游学课程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科功能室建设,实现了基于必修课的单科走班到多科分层走班、全科分层走班。我们正在扎实探索必选修整合课程的分类分层分项选课走班,自觉顺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
2.积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聚焦学校内涵式发展,创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需要把课程改革放在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位置。学校要充分认识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引擎的作用,着力建设满足师生需求的课程,为夯实走班上课、走向必修与选修并举奠定基础。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才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才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在国家设置的普通高中必修、选修课程之外,学校要增加既适合本校实际,又有选择余地、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校本选修课程。
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精神,我校的校本选修课程分为: (1)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如生涯发展规划课程、领导力培养课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培养要求。(2)拓展学科基础,增加学科兴趣的课程。如趣味英语、名著赏析、生命的奥秘、化学与生活、时事经纬等。(3)提升学科要求,增加学科深度的课程。如学科奥赛课程、新概念作文等,以期达到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对接的目的。(4)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养的课程。如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声乐、器乐、国画等专项课程,给学科基础薄弱、专业特长突出的学生提供舞台。
我们成立了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师团队,包括生涯专兼职教师专业团队和学科教师团队,着力建构“生涯导师、生涯公共课、学科生涯渗透、生涯论坛、生涯体验”等多位一体的生涯教育模式。通过课程开设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促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潜能在分層走班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3.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变革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伴随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加,这就要求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师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急需要把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适时启动了新高考形势下的教师校本培训,采取专家讲座和教师座谈的形式,从高校招生变革、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评价等方方面面,引导教师顺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力争新成效。学校制定了《分层走班教学实施方案》《选课走班教师教学行为手册》《选课走班学生行为手册》,规范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正如一位印度哲人所说:“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4.积极创新学生评价体系
以人为本,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评价人的时候,既要看到分数,又要看到人。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把学生的高中过程性学习成果纳入高考”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目的就是让教育回归本质。
学校学科功能室的建设,使得学生更乐意到学科功能室去学习、去探究、去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积极探索利用“学生生涯发展档案袋”,记录学生的生涯发展过程,作为对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使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客观真实和立体生动。在高考时,学生能有目的地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
5.积极变革学校管理架构
只有把握现代学校管理发展趋势,变革学校管理架构,建设扁平化管理章程,创设扁平化操作流程,改变繁庸复杂的阶梯化层级管理,才能建设符合学生、教师、学校发展需要的扁平化管理体系。我们采用将积极探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行政班与教学班双轨并行的管理模式。
总之,学校内涵式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通过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激发了学校内部活力,增强了办学实力,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并不断将学校引入人们期望的发展新高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个性、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以此实现学校追求的独特价值。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