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期间,是我创业18年最为纠结的阶段。
当时,汽车之家发展得非常好。但我们发展得越好,现金流就越差。因为我们做的是广告业务,广告有3个月的账期。当时汽车厂商遇到了经济危机,拖着广告费不给。我们也没什么办法,这是他们财务的一个政策。
我印象很深的是,汶川地震的时候,很多同行都给灾区捐钱,捐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都有。但当时我们账上没什么钱,我自己卡上也只有一万多。那真的是最惨的时候。那时大家还说李想是80后亿万富翁,其实什么都不是。
当时我手下还有两百多位员工,他们的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只能到处借钱发工资。
后来,我见了几十家VC也没有融到钱。有一些VC给了我们投资协议,但最后都没有投,因为那时候很多基金的LP也都不打钱了。
公司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融资也没融不到,公司股东对我有很大意见。有一次,几个股东跟我们坐在一张桌子上,有一部分股东指着鼻子骂我们,说要把我和另一个合伙人踢出公司。
我当时觉得非常委屈,因为我所能做的努力都做了,但团队没有融资的经验。他们不会认为这是经济危机产生的负面的影响,只会认为李想无能,所以李想融不到钱,李想拖累了我们的发展。
这件事后来也就那么扛过去了,因为我们不签字,他们从法律上没有任何办法把我们踢出公司。再后来,我选择把汽车之家55%的股份卖给了澳洲电讯。好处是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而且又有足够的资金;坏处是放弃了相当的控制权。这就是一种选择。
当时大家都认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案子,既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又解决了内部矛盾的问题。后来,汽车之家上市涨到了五六十亿美金,今天又涨到了一百多亿美金。大家说,你们当时这个选择卖亏了。但我认为不是,我要对所有的选择负责任。
这个选择是我当时能做的最好的一个选择,之所以没有做出更好的选择是因为当时能力不够。所以,要想做出更好的选择,惟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强。